严格地说,虽说老北京唱戏听戏成风,但在民国之前,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剧场。所谓戏园子,挂名都是茶园和茶馆。外面没有买票的地方,里面的座位都是茶座,即一个个四面有条凳围着的桌子。人进来之后,点茶,上茶。跟一般茶馆不同之处,是有一面有座戏台,上面可以演戏。
其实,即使没有戏台的茶园,进来个艺人卖唱,也是常有的。人们进这样的茶园,实际上是为了听戏,但名义上却只能是喝茶。包括楼上的包间,名义上都是喝茶用的,而演戏只是作为佐茶的一种形式。所以,这样的戏园子,里面真的上茶,而且还管续水。茶房还提供揩脸的手巾把,卖瓜子小吃的小贩,还有卖古玩的贩子,都可以出入其间,四处乱窜。只要不坐下听戏,就不用付茶钱。听戏期间,戏园子乱哄哄一片。不仅说话谈天,买卖交易声此起彼伏,手巾把还在空中乱飞,准确地飞到需要者的手中。那时,老外到中国的戏园子听戏,戏的内容他们听不明白,净顾着看戏园子里的热闹,出来都说,戏无所谓,倒是戏外的把戏好看。
既然名义上是喝茶去了,进戏园子,就只能收茶钱,不能卖戏票。买票看戏,须是民国以后的事儿了。开始唱戏的拿钱,都是茶客看赏。后来才改收座位钱,先来订座,人落座之后,统一收费。收的钱,依旧是茶钱。即使你嫌戏园子里的茶不好,买小贩的茶,或者自己带茶,甚至带水来,收的还是茶钱。
戏园子里的茶座,理论上是都要花钱的。但也有几个特别的座位,是不收钱的,名曰官座。不仅不收钱,还得上好茶。首先是留给巡城御史的两个座位,雷打不动,即使人没来,座位也得给人家留着。其次内务府官员,宫里管唱戏的升平署的太监也得给留座。给内务府和太监留座,从官面上讲呢,是为了方便这些机构的人考察,为宫里挑选名角。在戏班子,是为了巴结他们,演员好进宫演戏。但是巡城御史的座位,可就大有讲究了,人家来看戏,是例行公事,真的有公事要办——审查戏目,检查内容。
严格地说,清朝统治者,原来对戏剧这玩意,是有抵触的。因为他们觉得明朝丢了天下,是因为奢靡的生活,唱戏,喝酒,泡茶馆,就是这奢靡的一部分。他们打白山黑水那儿下来,觉得应该过一种俭朴的生活。所以,清初的时候,不仅宫里不怎么演戏,民间的戏乐活动,也经常被地方官严令禁止。但是,那个年月,除了唱戏、说书,没有别的娱乐形式,而人活在世上,是需要娱乐的。皇帝也是人,最终还是没禁得住诱惑,宫里演戏,街面上当然也演。八旗兵丁,也偷着看。实在不行,就自己唱,留下了好些八旗子弟书。
戏是可以演了,但皇帝还是担心戏的内容不健康。更担心演戏的时候,看戏的男女混杂,弄出点风化事件来。帝制时代的统治者,对于民众的道德每每特别操心。总是担心人们在性的方面管不住自己,弄出点事情来,他的脸上都不好看,岂止脸上不好看,道德人心垮了,江山没准就悬了。
当然,说实话,那个时候,戏乐这东西,还就是在性的方面让人不放心。戏班子在民间演戏,总有一类准备好了的戏目,是黄色的。不好登大雅之堂,但哪个戏班子都会演。不是戏班子特别淫荡,而是不演这个民众就不答应。即使白天不敢演,到了后半夜,必须上带色的。否则,人家就不给钱。而且,民间唱戏,台下一定是男女混杂,像阿Q这样的不逞之徒,趁机浑水摸鱼,摸人一把这样的事,从古至今都没断过。借机偷情,私奔者,也所在多有。所以,演戏两个字,就总是跟“有伤风化”四个字连在一起,让皇帝头疼。让道学家动了查禁的念头,几个狠角色,还真的就下手禁查。
可是,如果从此人世间不演戏,人们是不是就会规规矩矩,再也不犯脐下三寸的错误了呢?好像也不是,该犯还得犯,数量一点都不少,憋大发了,事犯得更大。食色性也,圣人有古训的。圣人还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圣人看得明白,但后世的圣人之徒们却总是喜欢乱扯跑偏。但有风化事件,就把账算在演戏上。
其实,平头百姓要看戏,皇帝自己也要看戏。大家都是人,不能免俗。所以,戏不能不演。宫里的戏,给皇帝看的,无需操道德的心。但民间的戏,就得政府操心了。于是,就采取折中办法,戏可以演,但官府加强监管。巡城御史的官座,就是这么来的。清代的巡城御史,是管理京城地面的官员之一,衙门是五城公所,跟步兵统领和顺天府衙门一样,都属于负有维护京师社会治安责任的机构。
比较起来,御史管的事,更偏重于道德风化。所以,戏班子演戏,就由他们来督查了。他们进戏园子看戏,一要审查戏的内容,不许有黄戏,比如涉及潘金莲各种偷情之类的戏码。同时,也不许演员演的时候,带出色情戏词。二要巡查戏园子以内,严防有女人乔装,混进去听戏。清朝时,严禁女人进戏园子,从根本上断了借机偷情私奔的念头。乡下管不了,但北京城,天子脚下,一定要严管。据说,日本人的戏园子,这样的事是没人管的。但明治以后,如果有人开会演讲,倒是必须有警察在旁。如果演讲中有关碍内容,警察马上出面制止。如果连续喝止三次,你还接着犯,演讲就被取缔了。中国的巡城御史,在戏园子所起的作用,就是管风化的警察。因为没人会在唱戏听戏的时候反政府,所以管的内容只能是道德上的。
但是,人的本性,有伤风化是大势所趋,人之所愿。御史也是人,时间一久,绷是绷不住的。再说,到底什么叫黄,界限在哪儿,标准因人而异,只要不过火,谁好意思煞风景,出来打断戏码,遭人烦呢?况且,还有内务府的太监在,人家如果看得津津有味,你出来横插一杠子,算怎么回事呢?所以,御史不再多事,戏园子的风化,也就每况愈下。戏码趋乱,女扮男装混进戏园子的事,越来越多。巡城御史,睁眼闭眼,管不了那么多了。有的时候,一不留神,管到权贵的家眷头上,自己还有一屁股的麻烦。
所以,到了晚清,这种官座,就成了特权的象征,白看戏的特权。御史们不仅自己不花钱,而且还可以带几个亲朋好友来白看。戏园子查票,碰到白看的大爷,只要人家喊出是谁的关系,就算拉倒。平常人家,如果买票看戏,不算本事,有本事跟着有势力的大爷白蹭一回,才够面子。御史们若要开堂会,点哪个角儿,哪个就得去,去了还不给钱。县官不如现管,人家管着你呢,若敢不去,那你就甭在北京街面上混了。
官衙插手娱乐界,管道德,管政治正确,管到最后,都是这个德行。管来管去,管成占便宜,搞特权。
作者: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