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脚七: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

我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将他捕获。

【导读】最近关于我说自己开悟的事情,有很多人不信,也有很多人觉得很好奇,问了好多问题。我结合自己的体会,给大家做个介绍。特地不用大家听不懂的佛经,也没有难懂的话,只有描述。

开悟是什么样子?现在有很多描述,绝大部分都不要看,因为大多数描写开悟的人都没有开悟,只是用大脑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样,也是错的。开悟是什么样子,要听那些开悟的人说,哪怕他们说的都不一样,也是对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人都在给你讲如何学会游泳,不会游泳的人就算背诵了一本游泳教材,他讲的也是错的;会游泳的人,即使从来没有上过学,他说的也是对的。

开悟的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如果他不说他开悟了,你不会知道。他高兴时会发自内心的高兴,他伤心时会比你还伤心。他可以慷慨激昂的演讲,也可以安安静静的走路;他会傻傻的看着你笑,也会没心没肺的陪着你哭。但他的内心是平静的,他的觉知一直跟他在一起,他就像大海,表面上会波涛汹涌,内心却浑厚、宁静、宽广无垠。

开悟的人,从不会看轻自己,也不会看轻别人。他不会崇拜名人,也不会看不起普通人。他可以随时给你磕头,也可以随时接受你的跪拜。在他的眼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的形式只是一个形式;在他眼里,看见的不是财富、名利和美貌,而是每个人那个存在。有意思的是,开悟的人和开悟的人在一起,很快就能相互知道,他们知道为什么。

开悟的人,不会有宗教分别。他可能会给你讲佛教,也可能会给你讲道教,还可能会给你讲圣经、古兰经,没有关系,因为他知道,那个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你可以跟他争辩,你可以骂他是错的,他会笑着说:你是对的。因为你确实是对的,但他也没有错。真正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本来就没有对错。那叫破二元。

开悟的人,会有绝对的自信。无论他是否表露出来,他都有绝对的自信。他的自信,不是给别人看,就像你相信1+1=2,有人告诉你答案是错的,你顶多觉得这是个玩笑。他的自信也是如此,和外在无关,不用来证明,别人也无法证明。因为他看见了世界的真相,他真的知道他是谁。

开悟的人,会有一套你不理解的理论和逻辑。他可能不会去帮一个急需要他帮助的人,你会说他没有慈悲心,他可能会去和一个恶人合作,你会说他不分善恶。他会问你一些很傻的问题,例如我为什么要做好事?他也慈悲,但他的慈悲可能是不慈悲;他也会问你,为什么不能帮恶人?他认为,恶人也是人,也需要帮助。

开悟的人,他是自由的,在他身上没有束缚。我们追求的东西,他可能都不要,但也可能要得更多。他可能在事业的高峰期,甩手不干了,也可能为了生计去做搬运工;他可能上午刚和业界名流喝茶品酒,但下午就和路边乞丐称兄道弟。一个睡着的婴儿,我们可以安心的放他在床上,但一旦他醒了,我们就不知道他会爬哪里去了,因为他是活的,是醒的。所以孔子问礼于老子后,感叹的说:

我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将他捕获。

有人说,我不希望开悟,做个平凡人就好了!这句话很矛盾,因为开悟的人才是平凡的,也只有开悟的人才甘愿接受自己的平凡。你的头脑时刻都在告诉自己,要有斗志,要有理想,要为了梦想而拼搏,要成为一个非凡的人。开悟的人不是这样,因为他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不平凡,就像毛主席那么“伟大”,最后也是尘归尘土归土,所以他就接受自己的平凡。一旦接受自己的平凡,你会发现快乐会接踵而至。

有人说,我不希望开悟,开悟了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开悟的人才真正对什么都感兴趣,生活才真正有意思。其实,你平时只对自己感兴趣,自己的美貌,自己的小孩,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跟自己相关,基本上不会真感兴趣。开悟的人不是如此,他会去听花开,去闻雨落,去看叶长,去觉当下。所有当下发生的,他都感兴趣,包括他的呼吸。

开悟的人,会很容易爱上一个人。其实是会很容易爱上很多人。因为开悟的人经常不要脑子,而用心。爱是用心的,所有的爱情都没有理由,问我为什么爱你?找的出來理由的爱,都不是真的爱。真正的爱,都是用心的,所以相爱的人都很傻,也喜欢做傻事。但是你不要想占有他的这种爱,因为开悟的人,他会活在当下。当他跟你在一起,他会爱你,当他跟其他人在一起,他就在爱其他人。

开悟的人,很少会有真正的痛苦。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妄想和执著。没有妄想,就没有痛苦;没有执著,也不会有痛苦。开悟的人能看见妄想,妄想就会消失;开悟的人能看见执著,执著也会消失。开悟的人,一直有喜悦。那种喜悦不需要理由。真正的喜悦都不需要理由,只有痛苦才需要理由。他可能会坐在那里傻傻的看人来人往,然后对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微笑。他也是在对他自己微笑。

开悟的人,会接受一切。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正常的,他会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不只是口里说,心里也是这么想。他不会有懊悔,也不会有期待。没有期待,一切都是惊喜。开悟的人,不会有恐惧,甚至不恐惧死亡。因为他知道死亡就是生命的朋友,他们总在一起从未分开。如果他说死亡很美,不是在故装高深标新立异,你的死亡是痛苦的,但他的死亡真的很美。

开悟的人,是矛盾的。他会说他的死亡是美的,但他还会说他是不死的;他可能什么都不做,但也可能什么都做。他不做时,真的什么都不做,他说这是无为。当你找他的时候,他还会说哎呀我太忙;当他做时,可能什么都做,而且用力去做,他说这是无不为。当你找他的时候,他还会说我不忙啊,因为他说这些都不是他在做。

开悟的人,也不是无忧无虑,他必须要保持觉知。开悟的人,只是看了一眼那个真相,他没法一直留在真相里面。虽然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真相,也可能会重新迷失,会怀疑那个真相。这个时候,他就不能算一个开悟的人。

最后我要提醒你: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开悟的人,那么就永远不要想成为一个开悟的人,那些所有想开悟的人到现在都没有开悟。想是用大脑,用大脑来开悟,永远不会成功。怎么才能开悟?

当你不想,开悟才可能会发生。

【7哥闲谈】

类似上面的文字,你让我再写一万字,我也能写出来,不是因为我的文笔好,是因为开悟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如此。那件事情只有体验了,才能去评判。

估计这篇文章会有很多人抨击我,没有关系,你们是对的。

最近接触了几个开悟了的人,大家的体验基本是一样的。有人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不用担心开悟了,会没有追求。开悟了以后,该追求的还是会追求,只是该放下就会放下,不会有纠结。开悟了,生活会更有意思。就像看电影一样,你明知道你在看电影,但你会深深被电影情节感动和吸引,开悟的人生活就跟看电影感觉一样。晕,又开始说了。

只是大家不要太高看开悟了的人,估计大部分人都保持不了开悟的状态。我这样算是保持了十来天了,但现在我明显感觉到那种喜悦在慢慢消失,头脑一直在想办法解释那个真相。再过一段时间会怎么样?我不知道。我的老师说,很容易就退回去了。所以曾经开悟,不代表他会一直开悟。悟后起修也是如此。

一定有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我神神叨叨的,说开悟这件事情。其实就是我觉得好玩,以前我一直以为很神秘的东西,原来一点都不神秘。以前很少有人谈到这个,就算有人谈到这个,也都是一些佛家弟子,用了一大段难懂的佛经,那我就用白话文讲讲。这么做了,会发生什么?会不会一下子粉丝暴跌?我不知道,也不期待。呵呵,都很好。

以上的这些说法,都是基于我的体验。如果你也开悟了,那我说的都是错的;如果你还没有,那我说的都是对的,嘻嘻~~!

好了推荐几篇文章。

关注微信”taobaoguijiaoqi”,然后:

回复501就可以查看《随心》

回复502就可查看《老子智慧-大道甚夷》

这两篇文章如果开悟的人一看就知道我的状态了,而且看了以后如果有感觉,说明你迷得不太深,反之并不对啊。

之前还有一篇的文章,那时候没有开悟,写了对开悟的人认识,呵呵,现在看来,似是而非,看上去正确,但实际上不通透,你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查看。

回复433可查看《老子智慧-为道日损》

【作者介绍】鬼脚七,知名自媒体人。关注电商、搜索、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营销,偶尔深沉,偶尔文艺,在修行的路上。

您可能还喜欢…

3 Responses

  1. 护法居士说道:

    开悟这个词已经被某种程度的滥用了,但多数情况是指破除了二元对立的一种状态。
    细致描述下。你在做任何判断时,比如1是整数,除了1和整数外,还隐含一个作判断的主体,这就是自己。这就产生了二元,即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或者说判断者和被判断者)。任何判断都是。
    我们做判断时都是假想一个自己,然后这个自己和其他部分发生交互,最后这个自己认同了这个判断,这个判断可能和这个自己有关(比如我爱吃苹果),也可能无关(比如1是整数),但不管怎样都是有这个自己存在,不然这个判断就不存在了。这个自己和自己之外的东西是分离了,这就是产生了二元对立。
    这个自己是什么,是真实存在的吗?实际只是虚构出来了。我认为我是对的,这里有几个我?不是两个,而是四个。第一个是“我”是对的中的我,第二个是“我”认为中的我,第三个是作判断的我,也就是做出“我感觉我是对的”这个判断的我,还有最后一个,才是真正的我,这个我不能形容,一旦形容了就不是真正的我了。现在知道了我们天天用的我其实指代的是非常混乱的。最简单的判断,“1是整数”。这就剩下了两个我,但这两个都确实存在吗?真正的我必须存在,那认同这个判断的我呢?

    但“我存在”里这个我是什么,情不对劲——这些我显然代表不同的东西,又怎么会和作这个判断的我又等同。没有这个虚构的我,我们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不应该包含我字,不然这个我一定是虚构的,它确实指代这某些东西,但并不是我,而且我的身体(我穿着灰色衣服),我的心情(我很快乐)等等。
    那还剩最后一个我呢?就是觉知。它不会作判断(因为一旦作了判断就会产生一个虚构的认同这个判断的我)。一旦不作判断了,这个虚构的我就再没必要存在了。
    这样才没有了二元对立,这样的状态就是开悟。
    在开悟状态,人不会作任何判断,包括“我开悟了”,因为一旦作出判断,二元对立就产生了,人就已经走出开悟状态。
    问怎么开悟的话,没有一种确定的方法。但目的就是让自己不再做任何判断。
    开悟如何看事物?只是觉知,而不作任何评价,就像看什么事物,那个事物就是自己了,没有我和我看的事物的分离,自然不会产生任何评价。

    不高推圣境,也不妄加揣测。有一道题,你苦思冥想三个小时,忽然想到怎么做了,那一瞬间也是悟。dota练了100盘忽然得心应手了,也是悟。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大彻大悟之前是经历了很多次的悟的
    个人观点,踏踏实实修行,自然会知道开悟,禅宗的词,见到本来面目。我的词,知晓生命的真相。这个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个体生命,更包括宇宙一切的生命。因为本来就是一条命,是整体性的存在。见到这个,是开悟。

    怎样才能开悟?“不执,不住,不取,只是看见”,这个对呀,是开悟的核心方法。但不是思维专注于它们,思维在唯识论里属于第六识,要证悟,需要八识都转识为智。所以,不是普通的头脑意识,头脑思维。至于是什么,要通过实修、做功夫,才能体验到、了解到,没有第一手的经验,说了也不明白。

    开悟的人如何看待事物?你开悟了自然就知道了。没开悟,怎么说也白搭。因为,超越了你过往的所有经验,你的头脑无法理解。

    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当来世人。于我法中种种贪着。种种邪见毁坏我法。
    舍利弗。若人但贵持戒多闻禅定。当知是人不能净行沙门诸法。我则不说此人名为沙门婆罗门。

    舍利弗。若人于一切法无我。如实知无我。一切法本来无所有空。能如实知无所有空。是则不以持戒为上 多闻为上 禅定为上。何以故。舍利弗。诸法实相无生无起。于中无法可为上者。舍利弗。是诸法如实中。无持戒者 无破戒者。何况贪着而以为上。
    舍利弗。是名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一切法无相 自相空。无我无人。若有是忍。是名行者。是名得者。是人名为以信出家。应受供养清净布萨。是人则为人中之天。

    舍利弗。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是一义。所谓离也。
    何等为离。离诸欲诸见。欲者即是无明。见者即是忆念。何以故。一切诸法忆念为本。所有念想。即为是见 见即是邪。

    舍利弗。善法中见。我亦说之名为邪见。
    何以故。舍利弗。离欲寂灭中无法无非法。无善无恶。是事皆空。远离诸结一切忆念。是故名离。

    舍利弗。无上道中诸欲永息。何等诸欲。谓邪不善念。若我若我所。作相事相。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诸欲永息。

  2. 龙语说道:

    “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无所著”我就自己的看法深化一下。————————————————————其实开悟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件事,而且由于没有“行业统一标准”可以给公众明示,开悟与否基本全凭个人感受。但我相信你开悟的时候,你一定会察觉到当中明显的变化。 —————————————————————
    “知一切法皆是自心”: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不断地接收并接受许许多多的经验和信念,比如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必要经验“饿了不吃饭会饿死”、“渴了不喝水会渴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把这些“生存经验”和周围的人事物关联起来,童幼儿时候“妈妈/亲人如果不爱我我就会很难生存下去”,生存是所有物种的第一诉求,在小时候这是正确的经验。但慢慢长大后我们会有这样的关联链:
    —————————害怕工作做不好→害怕被上司训话→害怕丢掉工作→害怕收入变少→害怕满足不了周围人对自己的要求→害怕自己没有价值→害怕自己不再被爱→(“妈妈/亲人如果不爱我我就很难生存下去”。)→害怕不能继续生存。
    —————————各位可以看到我自己的这个逻辑链,虽然每一环的推理都不是完全准确的,但和周围的声音整合起来却是无比强大且坚不可摧的“信念”。无数的生存逻辑链像铁链把我捆绑住了,所以我觉得不自由,恐惧,焦虑,难过。
    —————————“一切法”包含我以上说的“信念”,难道不“皆是自心”吗?
    ———————————————————————
    “而无所著”:我用的办法是做减法,“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每天清理一些,慢慢就会轻松起来,这里推荐《零极限》系列的书籍,但最好先听听JT叔叔的庄子,放下辩论心让更多新信念能流进你的心里。
    天天大路通罗马,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我只想做个快乐的普通人。

    感到自己与宇宙是融为一体的,我是整个宇宙,也是我自己这个个体。好比是你能体会到自己即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也是整个大海。就是佛教中的“无我”状态,却又是“有我”的状态。具体在生活中会有什么变化呢?照样还是有悲伤有苦难,但是哀而不伤,苦而不痛。不会抗拒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也不会沉浸其中。就像天空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但是这并不会改变天空本色的蔚蓝。

    大开悟的人没有好坏的概念。。。没有善恶的概念。。。没有喜憎的概念。。。这个世界在他眼里都如同一个即生即灭的泡泡一样。。。。没有任何执着没有任何挂碍,每天好快乐好平和,好安然好自若,走在哪里都像是在涅槃一样。。。。一句话,真正的大开悟的人,你反而看不出他有多特别,因为他真的好平常好平常,他融入这个世间,他做什么都好,任何情景都不会让他有任何反应和挂碍。。。外表就像我们平常人一样。。。但他的里面和我们不一样,他光芒万丈,他爱力无边,他充满智慧,他看透这宇宙一切奥秘,但又觉得稀松平常,就如同每天要呼吸,每天要吃饭,每天要喝水一样。。。脱了这个肉身他的化身力量无边无际,充满整个虚空,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但却又仿佛对自己这样的能力毫不自知,他能成就一切事,但又都是在无形中甚至自己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默默去做,这样的人(比如释迦牟尼佛)。。。你哪怕能看到一眼,那也是千年万年难遇的宝贵机缘了。。。

  3. 只有你的温柔让我觉得可怕说道:

    在佛教对修行的认识中,“开悟”离“圆融无碍”是有很远距离的,在佛经中其实没有“开悟”这个词,“开悟”这个词是祖师论典中才提到的,相当于佛经中的“见道”,从小乘断烦恼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小乘初果须陀洹,而真正的圆融无碍,也只有证到“一切种智”的佛才能达到。

    “开悟”指证到“一切智”,通常只是很短时间体会到涅槃,有的是千分之一秒,也可能几个小时,牛的可以保任不失,这种能保任不失的就是阿罗汉,当然这种开悟即得阿罗汉果是极其少见的,通常都是初果须陀洹,要在生活中不停地修,直到烦恼断尽,恒住涅槃,成就阿罗汉果,所以根据佛法的原理来说,一个开悟的人,如果是没有深厚禅定功夫的初果须陀洹人,看易学跟普通人看易学应该是没什么区别的,因为“一切智”是出世间智慧,并不能提高理解力,快速解决世间学问和知识问题,即使是声闻乘极果的阿罗汉,如果他没有学过数学,你让他去解微积分也是不可能的,再比如你让一个不懂管理的阿罗汉去管理一个企业,该企业也可能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如果要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快速地学习世间的各种知识学问,包括各种科学技术文化,必须是已经证到“一切智”,并且修习“道种智”的菩萨才有可能,这种菩萨在修菩萨道的时候会修各种各样的禅定,有开发神通的,有开发智慧的,当修到七地菩萨的时候,智慧会超于常人非常的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大量的知识,可以把人类全部的知识掌握。

    易经实际上是观察有为法的工具,或者符号,也是一种有用的符号,去观察世界的时候,还是有它独到的地方。唯独它在对终极因——无极的解释上,远远不及佛法的胜义谛深细,所以它属于世间法,出世间就不行了。

    据当代一位大德讲:“易经主要是阴阳之学,是太阳系形成以后的学问,是天地形成后的境界,形成之前是不讲的。色界、无色界是超越阴阳界,是纯阳界。华严讲的是整个法界,不仅仅是阴阳界。易经由乾阳,极数是九,不可为十。十是圆满的意思,并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华严境界,超出了其他一切宗教和哲学。”而且易经的来历是一位色界天主传下来的,说穿了就是欲界的一种世间学问,其与佛法的意义相比,可谓萤火微光比之与皓月明辉,佛弟子花时间去折腾这个确实是没太大的必要,折腾这个很可能会损扰自己的修行,障碍解脱,说严重点,沉迷进去(当今这样的人不少的),葬送法身慧命都是不夸张的,得不偿失。这些东西,菩萨境界到了自然就能通达,真正的高阶菩萨,其智慧远比易学里面那点东西高多了。高阶菩萨的法眼是直觉性的智慧,直接就能看到众生种种,哪用得着去根据某种理论辛苦推算,毕竟大菩萨的智慧岂是一界天主可比的。

    關於上邊的色界天主傳易的說法很搞笑啊,這種說法明現是唐到後周時期,佛教與儒、道教爭奪政治主導地位時捏造的謬論,後來佛、道兩教都被武則天踢出了政治視野,這謬論沒想到卻是遺留了下來。易出現的時期佛主還不知道在哪掏褲檔呢!我且引竹書易傳一段來看看易談不談世界的形成:

    大一生水,水反輔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大一,是以成地。天地□□□也,是以成神明。神明複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複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複相輔也,是以成冷熱。冷熱複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複相輔也,是以成歲止。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冷熱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萬物母,一缺一盈,以紀爲萬物經……

    佛家所言這色界天主是什麼?主色欲天的神明?神明爲天地所生,算個啥,易非陰陽而生了天地神明陰陽。我就納悶了唐修的今本周易跟帛本周易差別爲什麼這麼大呢?難到修今本周易的那人是個佛教徒?不滅儒、道不死心?而佛整天講的斷一切苦鱷煩腦周易根本就不當有煩惱存在。不正是佛徒一輩子都求不到的道果──圓融之境?因爲佛徒一輩子都斷不了煩惱啊,罔談其他。這多佛經頂不過老子一句道法自然,這是斷了煩惱的人才達得到的。而印度有位大師更有意思,在《沒有水,沒有月亮》提到要達到頓悟之境讀佛經,聖經,柯蘭經都沒有用,道果並非通過修證得到的。修佛經反而是障礙和束縛,到不如老子一句話說得妙:絕聖棄智。說實話佛家道理一大婁子,但全都是對信徒的障礙,也難怪佛主不留一字,後傳佛教卻違背其真意創造了佛家的“哲學”,而哲學恰恰才是過於先進的世俗貨,比不得《易經》、《道德經》這種不帶一點誘惑真貨,修佛經你能修成個哲學家但就此離道果越來越遠,當然真正的佛家信徒其實是不修佛經的,關鍵在於他們需要先認定佛的存在道果的存在,並堅信不移才能進入修持自身的過程,佛經根本沒有用。並且這是一個強求的過程,恰恰是佛家自己所言的“三毒”,除非這個信徒生來便能信佛與道果而不需強求,這就是慧根或佛緣,修佛的路修偏了卻不自知啊。能講一大堆道理還邏輯明了的佛徒恰恰是修不成道果的。與其如此倒不如受這塵世的業障,也懶得去受佛理的業障。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