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需要知识独立出场的社会转型年代,我们的传统媒体、媒体人乃至更大更广范围内的文学和知识工作者,却几乎一片哀鸿遍野之声,感叹媒体的衰落、知识的贬值、网络转载的肆无忌惮以及盗版的猖獗。
然而,不管是从人类历史的纵向还是横向比较看,在社会转型年代,在一片雾霾般视野模糊的灰度空间里,往往正是知识纵横天下的时代。不论是西方智库的崛起,还是中国春秋战国和五四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齐放,都是因为需要知识帮助我们在混沌的表象后面看到更为贴近的真相和未来。
今天的我们无疑又处在一个新的混沌和转型年代,只是中国太多知识人在过去几十年里被圈养太久,哪怕已经被踢到了猪圈外,眼珠子还盯着权力的脸色,不敢独自到野外拱食。其不仅未必能够担当得起时代瞭望哨的功能,甚至连自己何去何从都迷失了方向,一些人变成了丧家的权贵的乏走狗,一些人变成了丧家的民粹的乏走狗。
如果从外部条件上看,互联网、微博、微信给知识人带来的完全是机遇而不是挑战。你能够想象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可以一个月之间通过微博或微信拥有10万甚至百万千万读者吗?你能想像这个过程几乎不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吗?
传统媒体——不仅仅是纸媒,还有电视等的衰落,固然是因为受到互联网新传播方式的挑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新媒体顾客就是上帝,传统媒体是官媒国企,领导对上负责;传统媒体是“地盘”和“自留地”,遍布寻租;传统媒体受到更多的舆论管制;传统媒体的专业性问题久拖不决。
但是新媒体不一样,新媒体有手机阅读、短阅读等阅读方式的改变,但知识含量高的长阅读深阅读从未退场。更重要的是新媒体更多时候是个大平台,是原野是天空是大海,开创了自媒体人一人成军纵横驰骋的新时代。很多人跟不上这个时代,是因为他的知识陈旧、知识的独立性有问题,包括对自己知识的受众细分缺乏能力。知识的独立性是如此重要,甚至重要到不能向你的买家妥协。否则,你的知识还是只能充当政策解析和吹鼓手的功能,而不是回归知识应有的廓清迷雾看本质的功能。知识独立不存,价值亦不存。
我一直强调,不论传播方式如何变革,如何一秒30万公里传遍全球,改变的都只是传播方式,内容为王永不过时。有些人不信,以为靠花拳绣腿可以打遍天下。花拳绣腿当然很好看,也能吸引眼球,但那争取到的往往都是“廉价的庸众”,那些一收费立马转身毫不留情离去的免费享用者。那些真正“影响世界的人”,更需要的是直击心灵和观念、宁静致远、拨云见日的通透文字,而不是廉价的口水、喧嚣与热闹。价格反倒是次要的东西。一如在热闹的人群里你越发孤独,事实上,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越发匮乏。
如何让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过剩的汪洋大海里浮出水面?价格是最重要的识别工具。卖猪肉的都知道不同部位应该卖不同价格,甚至卖早餐的煎饼摊主也都知道加不同的料卖不同的价,多少知识人和信息传播的机构能够给自己的知识定价?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对象细分为小众、精众、大众?
古代知识分子,代写信的,代写讼状的,写墓志铭的,都不一样价。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炒房的,卖字卖画的,当教授的,自由出书的,不一而足。到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分子的这些手艺倒似乎失传了,只剩下知识论书本的厚薄卖,论报纸和杂志豆腐块的大小卖。这是卖纸呢还是卖知识?知识分子沦落到自己都养不活的地步,别说斯文扫地,就是扫地也扫不干净,不如清洁工专业。
在品质前提下,价格是区别一切商品的重要识别符号。知识也一样。简单比方:我泡好一杯茶,不告诉大家,让客人都盲饮,有多少人会细品?更有人也许直接飘过不理。但如果事先告诉大家这是几万元500克的顶级龙井或者顶级金竣眉,效果绝对不一样,不仅客人们会仔细品味,就是门外的人也可能闻香而至趋之若鹜。所以,知识的价格是你在筛选读者,读者也在通过价格筛选对他有用的知识。这是知识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方法。
现在,传统媒体,包括互联网平台本身,对知识定价方面还相当落后,基本上还没有走出“大众市场”的旧模式。知识的市场也需要细分,才会有真正的知识价值和尊严。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今年遭遇两件事:一家互联网媒体说,给我们开专栏吧,作者自己开价,我们千字千元了呢,每篇千字左右。我说,我一千字不够用,这样吧,1500元每篇。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再有一家传统纸媒,也说给我们开个专栏吧,1500字左右。我说,你们稿费标准呢,对方说,每篇600。我说,你们这么落后啊,我想怎么着也得8百1千了吧,然后也没有回应了。
有些人还以为有平台就很牛。其实即使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到来,平台的作用也是有效但非常有限的。白岩松说的即使是一条狗天天在央视亮相三个月后也能成为名狗,在互联网时代也只能吸引一群没有脑子和经济能力的廉价受众。曾经的香港小姐冠军谭小环,效力无线18年,月薪仅1万4(人民币),续约也只加300块,彻底心死,决定走人,到铜锣湾开小摊卖鱼蛋,首月就赚到4万。我的朋友于立生评点很到位:“邵逸夫自以为平台大,无论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还是无线TVB,就是这样嘛。但是平台大,又如何,真的牛人,是不在乎的。李小龙加许冠文加洪金宝成龙,就灭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明星如云的威风。所以,牛气的人会告诉自己,自己就是平台。愿赌服输,决不妥协。”
我说求人不如求己吧,自己卖他两篇文章试试。就在微博、博客和刚开通的微信上发消息,开始卖文章,第一篇谈如何判断扑朔迷离的2014年楼市,标价99元;第二篇说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看不透的灰度空间里,标价1698元。结果呢,万字长文,读者读得异常认真仔细。认购踊跃,远远超出我自己的想像。这些档案,到时会保存在天津的一家图书馆里。如果我把这样的万字长文直接发在博客上、微信群里,供大家免费阅读,效果会怎样?多数情况是鸦雀无声读者寥寥。我个人的经济价值没实现,读者也没有读到需要的合适文字。
当然,这两篇文章有独特之处,就是直接和楼市投资挂钩,也是我多年的研究专长。但直击心灵的文学,以及其他分析政策和政治、经济、社会走向的文字,是不是就没有市场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是真正能够具有准确判断力的文字,都是转型时期、变动不居的环境下特别需要的思想奢侈品,只不过我们的传统媒体,包括互联网,都还没有去专门开发出这样的“思想奢侈品市场”。甚至一些不那么直接和功利的、只涉及思维方式和理念的基础理论性的纯阅读,也同样会有精英受众趋之。因柳传志“在商言商”拂袖而去的王瑛女士,最近就搞了个“重读哈耶克”,邀请国内知名学者解读,1人1千元,据说一天时间就有150人付费参与。知识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知识人以及他们的经理人还没有学会准确定位和寻找市场。
我几年前还在媒体干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份杂志,《青花中国》,专门做奢侈品,前半部分是高端思想的奢侈品,后半部分是高端珠宝的奢侈品。有人感兴趣吗?事实上,除了“价格和价值筛选读者”之外,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平面广告依然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如今平面广告的价格依然大大贵于线上广告,主要原因是,大张的平面纸媒广告为广告创意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其视觉效果和冲击力是线上广告的有限篇幅和精细度所远不能企及的。还有,纸媒阅读的那种舒适惬意的高端感受,只有纸媒才有。因此,纸媒根本没死也不会死,是我们传统媒体人乃至知识人的观念和体制死了。
结论:真正独立的知识人的黄金时代还没有真正开始,知识价值和价格大爆发的时代即将来临。只是在这开始之前,传统媒体和知识人的大洗牌时代已经先期来到,无数人将死在黎明前,天亮之后,是知识和知识人的新生。他们的收入,将远远不像今天一样可怜。今天一个知识人、传媒人靠写稿的顶级收入,可能也就三五十万一年,也就是一个小店主的收入而已。
总之,在知识细分、知识的高端市场卖出高端价格的前提下,盗版和无稿费转载对知识生产者的危害很小,但是对知识普及的作用、对底层民众的启蒙作用却非常大。这就像医疗市场,先有专利保护期,很贵,然后慢慢过渡到可以仿造,造福大众。知识人也应该有这个眼界和胸怀。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童大焕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大焕城市化战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