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白:你的行为真的不算轻贱吗?——移动互联时代的“读者”

在腾讯《大家》上写文章,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看看读者的评论,这在其他场合是不具备的。比如给报纸写的评论文字,你不知道读者到底是骂还是赞,即便知道难免讨骂,也不晓得他们究竟是怎么骂的,除了亲属和生殖器还有其他花样吗?其他大多网络媒体的评论以奇异为主,以我没有见识的眼光来看,大多都是评论得驴唇不对马嘴。而微博、朋友圈熟人居多,放不开手脚去品评你也是人之常情。

就我所知的两位朋友杨波和张晓舟,他们的文章在腾讯《大家》上都曾遭受过猛烈的蹂躏,那里面有真刀真枪的见识之争,也存在观念辨识,尽管也难免包含着各种人身攻击和恶劣谩骂,但谁规定读者不能如此对待他们眼中的作者和文章呢?

这些读者越来越走向前台,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读”文章的人,更是读过文章进而要横加干涉和指手画脚的人。这些状况是纸媒时代,以及客户端、公共账号时代之前没有过的,所以我们不得不从新打量眼下这些功能更加广袤的“读者”。

在各种场合,我们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读者,微博评论转发,朋友圈评论,公共媒体上的留言,以及任何一件公共事物、新闻、评论下面,那些关于标题、内容、观点的评论。当媒介的形式从纸质转变成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时,不仅仅是更加及时了,还瞬间拥有了真正的石破惊天的互动功能。

每一个读者不再是单纯的读者,我除了读,还有了评说和发表自己看法的可能。点赞还不够,理应还有反对票,某种意义上,反对票更能凸显我作为一个读者的存在感。

你难以想象,即便像萨特那样的人,在看完一份《巴黎日报》或者其他什么鬼报纸杂志,如果有不满,那也只能是将之丢在一旁。如果是强烈到难以压抑的不满呢,那也只能最多是来到写字台前,开始给报社的编辑写一封信,那种信件即便包含着极大的不满,也务必要在信件的格式下完成,甚至尊称和文明用语,样样不能少。当萨特将信封封好,并从抽屉里拿出一枚邮票贴上去最后交给助手去邮寄后,他可能针对报纸上的那则报道已经没有想法了,或者说,那些愤怒和不满此刻已经被时间化解了。

而如今即便不具备萨特那种见识和学识的你,也可以发表高论,甚至不必为自己的愤怒不见了而沮丧,因为消息来源于网络,网页或者客户端,每一条荒诞的、有用没用的、乱七八糟的消息下方,几乎都提供了一个供你发泄和发表见解的窗口。“评论”如今已成为每一个读者的权利和义务,甚至你不发出那种咒骂小编的评论(读者暂时还搞不清楚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和分工,所以咒骂时通常以“小编”代称),或者没在你仅仅看了一个标题的文章下面回复一个简简单单的“傻逼”,都是作为读者的你一种不称职和怠慢的表现。与其说眼下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正在以一种找骂的噱头方式生存,不如说他们离不开如此动情动感的读者。

当移动互联网读者一旦形成,每一个读者都会成为评论家,他们从对一篇文章的评论,发展成对世界、对政治、对宇宙、对各种死亡事件、对所有人的表情、对每一种足够轰动吸引眼球的事件的评论。读者不再是仅仅是“读”,还是唐突、冒失和充满主观偏见的评论家。

作为一篇文章的作者,至少我在今天前还没想到过,接受你们的评头论足和肆意诋毁,恰恰是我的责任之一。这犹如被客人选中的东莞妓女,不仅要执行每一项莞式服务中的内容,还要挎着客人的臂弯称对方为老公,别以为仅仅性交了就算完了,读者还要比较、点赞、品评、辱骂、诅咒,乃至像首长慰问士兵一样,抚摸下你的头然后叫一声小鬼,此时难道你会因为反感而去回击每一个评论?难道不该是你因为拥有了读者而高兴地跳脚欢呼吗?

有了“互动”之后,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作者都要从头开始,不仅检讨自己的文字,乃至文章形式、文字风格,甚至你的观点也不能不考虑到,正有一群可以跟你随时产生互动的读者,正在看你的这篇文章。

错别字、逻辑混乱、观点过于偏激、用词古旧等等,要想不被攻击,必须从自己的出发点开始小心谨慎。可是即便你做到了这些你所能做的一切,要想一篇文章不被辱骂,在今天也仍然是不可能的事。大概是有人认清了此点,干脆就专门写那种用来招骂的文章,比如最近的连岳,你很难说你想到的那些他没有想到,但是为什么他要奋不顾身地身陷这种被辱骂和攻击的境地呢?我的理解是,与其温吞被你们轻佻地苟同或者不屑一顾,不如堂而皇之将你们的观点掀翻一次。

粗暴地划分,读者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看过你的这篇文章的人;一类是没看的人。是的,对于互动时代来说,我点击一个标题或者打开一个网页,就已经成为读者,至于我看没看、看没看完则是次要,你不能因为我没看/认真地看完你这篇文章,就剥夺我读者的名号。

我可以在仅仅看过你的标题后,在下面进行评论,我也可以在三秒钟扫过你的文章后,对你的文字美丑进行点评。没有一个作者可以拦得住读者不看文章就对之怒骂的行为,作为作者你只能试图讨好他们试着用最读者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最不济也要再三谨慎不要出现轻易就能被人抓住的漏洞。

读者完全可以成为《青歌赛》上的专家评委,或者是《中国好声音》那个为你转身的评委导师,他不但欣赏和看完了你的表演,还要对你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如果有兴致当然还会就你的文章或者文中观点发散地去高谈阔论一下自己的观点、见识和主张等等。某种意义上,一个未出名的歌手在评委面前唱歌,对于观众来说不一定比此后的评委发言更有吸引力。在《快乐男声》上,即便是演员出身的陈坤做评委,他也仍可以就选手的发音和唱腔做出自己的示范,对于观众和台下的粉丝,他们当然会对陈坤的字正腔圆而惊呼,而你只是个冒冒失失登上舞台的选秀歌手,怎么可能胆敢掠去评委的发声示范的权利呢?

读者当然也可以在一篇文章的后面,如此评论——这个观点我同意,但你举得例子和行文都充满腐朽气息,文章应该这样写……

示范给作者,不管你是否需要,我是读者,但不是在写文章这件事上低于你的学生,我看了,我就要批改、比较、示范,让正确就此流入你的心田。这就是移动互联时代下的读者。

但是,正在读这篇文章读者,你真觉得或者说能拿得准自己的行为不算轻贱吗?你的观点和挑衅真的有人想知道吗?你真觉得你对你妈咪撒娇时的自信在别人的文章下面流露出来,是一件妥当乃至不会羞愧的事吗?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朱白,书评人,专栏作家,评述作品包括外国文学等诸多领域。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