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传统,是凝聚在记忆时空中的。它存在于过去,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世界已经失去了实践的可能性,但是在特殊的情境下,它会成为文化表演,得以再现而焕发新的生命。例如,有些遗产在经过岁月,并不像有形的建筑那样留下可视的实物,而是以音乐、史诗、绘画、仪式等等方式存在。而体现在当代旅游景点中,很多这类的文化遗产被演绎成了针对游客的文化表演。
米尔顿•辛格(Milton Singer)在他的著作《当一个伟大传统现代化的时候》(When a Great Tradition Modernizes)中提出,文化表演是处于文化的中心位置并且反复发生的,它是“提升的”经验或是“封装的”文化,它们“封装”(encapsulate)着值得关注的文化信息,而且通过表演人们也可以认识其中蕴涵的观念内容。[注1]或者说,这种表演是高度符号化的、抽象和隐喻的再现,它有传统的成分,也有当代人的演绎成分。
(墨西哥传统村落,作者供图)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却又在辉煌的巅峰戛然而止,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疑惑。但是留下来的一些古迹和艺术品让人得以间接地了解失落的过去。例如印第安人(玛雅人)的祭祀仪式存在于众多石雕绘画当中,虽然早已失去了现实实践的意义,却成了众多旅游景点中的重头表演节目,当然是加入了现代人的想象和演绎。
(古代玛雅人祭祀仪式的表演,作者供图)
坎昆往南100公里的斯卡雷特(Xcaret)考古生态主题公园,是集中展现尤卡坦半岛丰富的动物、植物,隐秘的地下河道,以及玛雅古迹遗产和传统文化的地方。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处大概在1400年到1517年之间的后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遗址,在玛雅文明的鼎盛时期,这里曾经是玛雅人举行“净洗”仪式的中心。围绕着这个古迹,斯卡雷特主题公园特别再造了一个玛雅人的村庄,可以让人们行走其间。每天,这里都会有一些玛雅人的仪式表演。例如在蒸房(zumpulchee)的“净洗仪式”(temascal),在加热的小屋里闷蒸出汗,意味着通过自然的能量,清净人的灵魂。这是西班牙发现美洲大陆前玛雅人的一种传统仪式,在进入蒸房前,土地、空气、水和火被当成仪式的四大自然元素被尊供,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原始宗教是崇拜自然神,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但是这种自然崇拜的信仰和实践在西班牙殖民之后,相当程度上已经被基督教同化了,这类的净洗仪式也不再普及,但是在坎昆的斯卡雷特主题公园,这个项目成了“最特别的体验之一,用古老玛雅人的方式,它让你通过——爱、空气、火、水和土地,让身体和灵魂得到纯净”[注2]。有意思的是,在曾经的四大玛雅人自然崇拜物中,旅游宣传册多加了一项“爱”。
(墨西哥斯卡雷特(Xcaret)考古生态主题公园的仪式表演,作者供图)
这是一个由火山岩堆砌而成的圆形拱顶石屋,外圈是一个开放式的环绕石堆,旁边供奉着玛雅人的月亮和生育女神Ixchel,同时也是潮汐和主管药物的女神。在前西班牙时代,她是众多玛雅人远道而来敬拜的对象。爱德华多·科伦加(Eduardo Colunga)在这个生态主题公园工作了四年,担任净洗仪式治疗师的工作,为游客们提供仪式的指导和心灵开导的工作。“进入这个石堆的中心,就如进入大地的本体,和自我的本体,让你意识到自己之前所犯的错误,因此你才能迎接一个新生的自我。如果有一天你停止了信念,你就停止了创造。”爱德华多说。
爱德华多一身白衣白裤,目光清铄,给大家讲解远古时期的玛雅神话和这个仪式的由来。这个游客体验的心灵静修仪式有一个非常“动人”的名称——“死亡,新生和释放”,多少让我联想到现代流行的心灵静修仪式,例如东南亚一带的禅修冥想。空气中传来混合了尤加利、甘菊、迷迭香、芸香等等药草植物的清香,随着石头加热温度的升高,香味更是纯美迷人。一位法国中年女游客说:“在经历了神话和历史知识的教育,以及关于灵性和生命本体的诱导之后,呼吸着这么美好的香味,你会觉得不去试一下蒸浴简直就是罪过。而且,你看看这些残留的遗迹,古代玛雅人也是在这里进行这种仪式的,你不觉得挺神奇的吗?”
我问爱德华多,现在进行的这些仪式有多少是可以考证的,他的态度十分坚定:“当然我们无法完全还原玛雅人净洗的古老仪式,我们只能从静态的壁画石雕以及残留的一些建筑上推测各种可能性。但是如果你真的心有所求,你就能在这里通过这个仪式得到新生。它的精髓一直是我们能感受到的,而且和现代的生活是相通的。这是个有魔力的地方,每天在这里我都能感受到这种能量。”
旅游景区的仪式表演带有很强的东道主和游客之间的情绪(情感)互动,一些学者认为人们正是通过这种互动来创造和展示意义的。[注3]遗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经过东道主预设的,进而在表演者和参与者之间进行着互动的协商共建。
(卡斯雷特考古生态主题公园的夜场文化表演,作者供图)
当卡斯雷特考古生态主题公园进入日落的傍晚,另一场盛大的文化表演才刚刚开始,几乎所有的游客都会蜂拥至园区里的一个巨大的模仿玛雅球场设计的剧场里。这里将要进行的是两个小时的文化表演,近300位表演艺术家,包括各类的演员、音乐家、歌唱家、舞蹈演员,从老到少,他们通过视觉的方式再现了墨西哥的早期历史,殖民过程,以及现代墨西哥的多元文化,整个文化表演热闹纷呈,高潮迭起。
(卡斯雷特考古生态主题公园的臀球表演,作者供图)
其中有一项特殊的竞技表演——臀球(Pok ta’pok),是表演的高潮之一,这是一种古老竞技,球员们用外面包裹了橡胶的排球大小的铁球,在球队队员之间用臀部或是腰部撞击传送,球不能落地,而且哪方如果把球顶进了球场两侧的石圈中,代表赢球。这项运动技术含量很高,球体本身就很重,速度很快,用腰臀来击球传球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肌肉体魄,而且难度很大,要把球组织传送到洞口,进球就更不容易了——那个石圈有一个人高,而且洞口比球体大不出多少。表演者穿戴着古代玛雅人的服饰,半裸着上身,在四周燃烧的昏黄火把的映照下,人影憧憧,让人感觉回到了过去。每次进球,各国的游客都会唏嘘作响,仿佛是在观看一场欧洲足球甲级联赛。
(图注:传统玛雅人臀球竞技的投球的石圈,作者供图)
大约3500年前,这项运动开始在中美洲兴盛起来,球场往往都会被建造在城市的中心地区。[注4]在奇琴伊察遗址内一共有7个玛雅蹴球场,还包含一个迄今发现的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遗址中最大的一个球场——166米长、68米宽。这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玛雅王也会出席,从现在存留的遗迹中,还能看到专门为他们设立的座位。球场内部两侧的浮雕上刻着球员的肖像,上面还清晰地描绘了输球一方的队长被斩首用于祭祀的场面。在玛雅世界里,任何一场竞技游戏的意义,都远远超出了娱乐、技巧的范畴,而是一种宗教活动,是玛雅人向神献礼膜拜的场所。玛雅人这种活人祭祀活动从古典时期开始就非常频繁,战争、节日、祈求天气和丰收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祭祀的仪式。奇琴伊察的美洲豹神庙和战士神庙都是曾经举行活人祭祀仪式的地方。
在卡斯雷特考古生态主题公园夜晚的文化表演中,祭祀的环节被模糊处理了,而呈现了一场以精彩的蹴球为主体的表演。主题公园的新闻外事专员普拉(Pula)从节目的编排角度谈到了这种文化再现形式的难处:
——“这种已经消失的文化表演很有难度,第一,从考古角度看,玛雅人蹴球的具体玩法,至今史学界还没有找到定论,我们只知道两队要想方设法将球射入石圈,队员不能用手,而是要用腰部或臀部来射门,其他的规则我们真的一无所知,所以,要让这项表演有足够的完整性和可看性,我们需要增加一点自己的想象力,这个过程有点像是舞蹈的排练;对于砍头祭祀的环节,我们觉得作为文化表演需要委婉地表达,毕竟这对现在的人来说多少有点血腥,所以,在队长被英雄一样架着往场外走的时候,我们就用暗场,以及一道稍纵即逝的光束和音响特效来制造一种略带恐怖的现场效果,不知道你有没有领会到?”
一些已经消失或不可完全考证的文化遗产在旅游景点获得了新的生命,经过改造,结合了想象,作为文化表演呈现给游客,它创造了一种戏剧空间,以及符号化的指代,隐喻扩大了表演的空间,因而细节并不是关注的重点——也无从考证,文化的表演成了东道主表达自我,以及和游客产生交流的手段。
(马里亚奇民间乐手,作者供图)
现代社会是以空间为主导的,把时间整合进了空间的开发。地方的纵深历史很多时候被再现于当代的空间,成了现代时间和空间的脚注。有学者认为:现代规划同搞世界化和抽象的趋势有关,而后现代主义指的是利用地域意识,指让本土的和特有的事物重新生效、焕发活力。新浪漫主义痴迷于传统的乡土气息的主旨被看做是要重施城市魅力。反过来,这种文化地方主义反映出对在空间和时间上铭刻人类生活与认同的深切情义。人们对于生命史深深嵌刻于地域边界之内,认同和社会群体借地方记忆和遗产延续与日俱增。[注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颁布了《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更是在全世界掀起了至今仍然热火朝天的旅游文化遗产热潮。认同和记忆,全球与地方的充分结合,传统和遗产成了提高某些地方“生活质量”,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的因素。
而文化表演多大程度凝聚了,或者说复活了当地人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身份的想象是如今文化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因为它在很多国家,很多地方已经呈现出了浮于舞台表演的纯粹商业性。
注1:Milton Singer,When a Great Tradition Modernizes,Praeger Publishers,1972,p71。
注2:笔者走访Xcaret主题公园时的宣传册介绍。
注3:例如:维克多·特纳的《从仪式到剧场:人类表演的认真程度》,以及理查德·鲍曼的《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都涉及了仪式表演的互动性。
注4:”Sports, Gambling, and Government: America’s First Social Compact?” Warren D. Hill and John E. Clark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Vol. 103, No. 2 (Jun., 2001)。
注5:[美]戴维·莫利、[英]凯文·罗宾斯合著,《认同的空间》,司艳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p157。
作者:王宁彤,英国影视制作硕士,现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在读,电影频道国际制片,主持,导演。“跟着电影去旅行,通过影像看世界” 曾策划并且带领电影频道《世界电影之旅》摄制组赴众多国家拍摄,制作了上百期专题节目。
来源:腾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