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做的,能做的,他都做了,但现实就是这样。”一位谷歌内部员工这样评价刘允的离职。7月16日,谷歌中国公司证实其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刘允将在近期离职。
刘允在2010年3月“退出中国大陆风波”之后作为谷歌中国的守业人身份出现。这3年来的守业并不容易,而刘允的离职使得这几年淡出大家视野的谷歌中国再次成为焦点。刘允离开,谷歌在中国还残留些什么?
从留守到离开已是必然
残缺的谷歌中国渐渐形成展示广告、外贸广告、移动广告三个主要业务方向。而刘允能做的,只是在这三个领域提高业绩,别无他法。
谷歌进入中国大陆市场8年时间,刘允进入谷歌中国6年时间,他经历了谷歌8年中最幸福的时光,也经历了最艰难的低谷。
曾担任SK电讯中国区CEO长达6年的刘允,于2008年1月宣布加入谷歌中国。当时的谷歌在中国大陆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市场份额接近30%。按照易观的统计数字,谷歌中国占中国搜索市场收入的份额来看,从2006年第一季度的13.2%上升到2009年第四季度的35.9%,这是一条完美的上升曲线。
李开复是将谷歌带入中国的使者,也是谷歌中国的第一任领导者。但在谷歌业务一路飙升的2009年,李开复突然宣布离职创业,仿佛已经预见到即将到来的风暴。
李开复离开后,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负责中国区销售业务的刘允管商务、时任谷歌中国上海研究院院长的杨文洛管运营,两个人一起撑起谷歌中国的摊子。2010年3月风暴来袭,谷歌坚持的价值观与中国政府的要求不符,固执地宣布关闭中国大陆搜索,将服务器搬到香港。从那一刻起,刘允当起了救火队员。面对突变的生意,代理商向谷歌要说法,刘允四处安抚,寻找解决方案。
在2009年的时候,谷歌推出了“出口易”计划,想从外贸B2B口里抢食。当时他们主打的卖点便是“更加精准”,帮助中国企业在谷歌不同国家的网站做推广。在搜索退出中国大陆之后,外贸业务成为谷歌中国留下来的重要支柱。刘允也因为处理危机中表现出色而成为谷歌大中华区的负责人。因为情况特殊,刘允并没有任何风光的就任仪式,而是低调行事,努力与中国政府沟通,与谷歌总部沟通,同时还要为残缺的谷歌在中国重新定位。
在谷歌中国公关部提供给记者的资料中,刘允曾有这样的表态:“一个伟大的企业,在这么一个伟大的市场里碰到一个‘伟大’的问题,这些东西怎么平衡都是艺术的过程,这里没有什么对与错的判断标准,这就是社会和市场。当你正好身处其中,你必须想到如何应对并渡过它。”
在谷歌退出风波之后,谷歌的展示广告还在继续,2009年开通的外贸广告则成为重点。在2011年业务又增加了新的内容。那一年安卓在全球发展势不可当,在中国也渐渐成为最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谷歌亚太区总裁阿利格瑞在那年公开表示,谷歌正在指望利用其快速增长的应用于移动设备的安卓手机操作系统谋求移动设备、在线广告和产品搜索服务在中国的增长。随后,谷歌在中国开始拓展移动广告业务,于2012年将重心向移动端转移。
各种因素下,残缺的谷歌中国渐渐形成展示广告、外贸广告、移动广告三个主要业务方向。而刘允能做的,只是在这三个领域提高业绩,别无他法。随着团队的稳定,最危机时刻过去,刘允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大,职业天花板开始显现,离开已是必然。
残留的小生意
谷歌留在中国一是商业目的,二就是在未来移动市场保留话语权。
“自从关闭谷歌搜索的中国google.cn和g.cn两个域名,谷歌搜索重新定向到中国香港,谷歌在中国就不再是一家搜索公司了。”前述谷歌员工认为,在中国市场份额的下降,跟中国团队、刘允都没有关系,这是战略决定。
而正如他所说,不是搜索公司的谷歌,在中国已经与谷歌整体的品牌完全不匹配。“谷歌是很独特的一家公司,有他自己的独特之处。”上述谷歌中国员工说这句话的时候,感情很复杂。
这位员工告诉记者,谷歌是一家非常令人尊敬的公司,但在谷歌中国工作的感觉并不相同。“从外面看,谷歌的人似乎都不作为,其实大家都想从能做的角度做一些突破,事实上努力之后发现没有突破的余地。最后的结果告诉我们这就是现实。”
“自从2010年之后,我们看到谷歌中国更加强调商业价值,突出他赚钱的业务。”易观分析师李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另一位非常熟悉谷歌的人士更加直白:“谷歌在中国已经没有什么战略,也没有什么布局,能赚点钱就赚点呗。” 他这样形容目前留在中国的谷歌:“有节操的伟人,能赚小钱的商人。”
刘允在描述他过去3年工作的时候曾这样说过,“我要想办法从当时的局面和状态下找到突破口。如果现在去问中国大陆办公室里的Googler(谷歌员工)最大变化是什么?一是我们摆脱了曾经一段时间内谷歌中国的定位问题;二是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价值在被进一步体现和最大化。”
虽然没有搜索,谷歌在中国还有赚钱的机会,作为全球互联网的领袖,谷歌在中国却不再有创新的光环,缺少核心业务也使得它残留在中国的公司看上去与人们所崇拜的谷歌格格不入。
以目前的状态下去,谷歌确实只能维持“赚小钱”的境遇。
“通过谷歌中国日常的信息以及他们对公众的一些行为,可以判断他们在中国的境遇很困难。”互联网观察家洪波认为。前述谷歌内部员工则告诉记者,谷歌的很多市场活动、业务培训、技术交流,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阻力,这也是谷歌这3年在公众面前少有露面的重要原因。
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始终没有踏入中国的土地。董事长施密特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曾多次到访中国,自2010年退出风波之后,他的中国行程中断了3年。高层的行程是谷歌总部对中国态度的一个佐证。其实,在李开复时代建立起的中国研发机构,一直努力为中国研发本土化的产品,但现在这个研发机构早已经不再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产品。谷歌音乐、购物搜索等很具中国特色的本地服务已于2012年先后关闭。
施密特今年1月份再次到访中国,为谷歌移动广告业务宣传助阵,并参加了几场IT业内的活动。仿佛在给外界一个信号,谷歌中国准备在安卓上大显身手。
刘允离职后,谷歌将欧洲负责战略合作拓展业务的Scott Beaumont派来负责中国市场,而这个人的电信从业背景被解读为谷歌准备在中国市场发力移动广告业务。“谷歌留在中国一是商业目的,二就是在未来移动市场保留话语权。”李智认为。
但事实是,谷歌的移动业务也并不能完全放开手脚,很多业务并不能顺利落地。“安卓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的代表,也给中国很多创业企业带来机会。但安卓在中国越来越‘去谷歌化’,几乎没有谷歌元素,很多中国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智能手机与谷歌有什么关系。”洪波对谷歌在中国的移动业务也表示不乐观。李智也对空降的“洋主管”表示担忧:“从欧洲派人过来,他原有的资源在中国市场能有什么发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