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同辉:有一种微信朋友圈叫“饮鸩止渴”

微信带给我们的充实感其实如同饮鸩止渴,我们在微信圈子上投掷的时间越长,内在的空虚感、虚无感就越强烈。

  相比于博客、微博,微信的私密性、交互性似乎更强,其对人们的吸引力也更大。古人讲爱书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用来读书,就包括枕上、马上、厕上等,现在微信的魔力让人们的“勤奋”程度已远大于此,除“马上”已换成“车上”,许多人现在哪怕是在饭局上、会议上也都在忙着刷屏。

  现代人到底是中了什么魔咒,被一个小小屏幕弄得神魂颠倒?人们在微信圈子里究竟能获得什么样的愉悦,令他们将大把大把地时间消耗于此,也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对这个问题的持久关注和思考之后,我似乎终有所悟。这么多人的生活被手机所绑架,大概是因为从微信圈子里能获得可意会、难言传的几种感觉吧。下面就听我条分缕析为你一一道来。

——满足感。人们刷屏,是因为内心存在表达的欲望。这种表达一是出于倾诉,二是出于展示,三是出于交流。“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但凡表达总是期望获得回应的,哪怕是反对的声音,也总比一块石头投进湖里连个水花都看不到感觉要好。所以,一条信息推送出去,人们的内心里总是怀着隐隐的期待的。当看到有人回复,就会有一种期待获得满足的喜悦感,感到自己被关注。而如果发起的讨论没人回应,就会耿耿于怀,总是隔不了多大一会儿就去打开微信看看是否有人点赞或评论,否则就如同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或者像来到一个盛大热闹的活动上,别人都在谈笑晏晏,觥筹交错,唯独却无视你的存在,人人在你面前往来穿梭却侧脸而过,那种失落感让人情何以堪?

满足感其实也是存在感,如同明星长时间没动静后生怕观众把他忘记,没事也要设法整出点绯闻啥的来吸引一下人们的关注。何况一些人越是被关注、越是被议论,活得越兴奋,越有安全感呢。不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猫不闻,狗不嗅,就会觉得百无聊赖。而一旦有人搭讪,期待获得满足,焦虑得到释放,那种满足与享受,如同一个已蹩了一整天的烟鬼,终于得便点上一支时,闭眼深吸的那第一口,愜意难与君说。

——充实感。许多时候,我们对于微信的痴迷,也是为了填充内心的空虚。比如一些闲散时间,想正儿八经地端坐读本书,却觉得累,打不起精神;可手头没点事干,又觉得没意思,于是握着手机,打开微信,全无目的地浏览下微信朋友圈,有一搭无一搭看看朋友扯淡,或者毫不走心地读几篇心灵鸡汤,全当打发时间,这时微信能让我们产生一种充实感,至少有个事情在做,人生不至于在这一时刻荒芜。

但是你有没有觉得,这种充实感长此以往,其实如同饮鸩止渴,我们在微信圈子上投掷的时间越长,内在的空虚感、虚无感就越强烈。如同保尔·柯察金所说,我们会为人生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会为虚度光阴而悔恨。

——好奇感。有时,我们对圈子的关注,还是因为想关心一下朋友的动态和近况,比如他当下的心情、正在什么地方、最近在干什么,尽管这些人可能长时间彼此不通有无,他的这些信息对你也并无甚意义,但仅仅就是一种好奇。有时当自己处于不堪的窘境时,看到别人所发的一句牢骚、对现状不如意的一句抱怨,也会如同药石,让我们晦暗的心里产生一丝安慰,“原来大家彼此差不多啊”。有时好奇也是一种关心和牵挂,当然这是对那些有亲密情感关系的好友而言,尽管许多人推送到圈子上的心情、行迹并不确切,含糊其辞,没有细节,也难以求证,而且也多是些鸡零狗碎,但我们总愿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得到些写意式的信息。无论真伪,不管详略,只是在远处或暗处的一种探询、关注而已。这种关注,其实是不想有哪一个朋友,哪怕是与你交情浅浅的人,跳脱出你的视线之外。

——成就感。从微信刷屏中获得的成就感其实不过是一个个小确幸。比如,当你发现一个内容让你惊艳或心有所动的链接,或者对一件事有了你自己独到的观点、深刻的感悟;再或者当你到达一处美丽的景点,照了一张高颜值的自拍,把这些转发出去,然后看着时间不长,后面点赞的小心形图案越来越多,心里的那份自得与窃喜,就是一种成就感。不管初衷是缘于好东西不敢专美。而愿与一众人等分享,还是就像骄傲的孔雀张开翅膀唯恐旁人不见它的美丽,反正朋友们的捧场确实能改善我们的心情,甚或增加些许自信,如同一杯热饮中加入的那一小匙糖。这种感觉其本质其实是缘于我们内心深藏的被承认、被尊重的渴望与需求。这也无可厚非,活在赞美当中确实是构成我们生活幸福的一部分,虽然不是全部,但有,聊胜于无。

也有时,当我们微信朋友圈子不断扩充,即便许多长期并无互动或无实质性的交流,仅仅是一个饭局后加上的,但那种人脉广、混得开的假象也让我们产生一种顾盼自雄的成就感,你也可以说这是虚荣,但门庭冷落毕竟不如宾客如云的热闹来得风光。

我们常常因为微信挥霍掉大把的好时光而懊恼,总是为自控力太差、忍不住时时翻开微信去推送、转发而过后又恨不得剁手,其实不知道,这种瘾实际是一种心病,是内心里那些对满足感、充实感、好奇感、成就感的渴望在驱使我们。佛家说:看破才能放下。现在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想想这些役使我们的感觉有哪几个是实实在在而不是虚妄的呢?再说了,朋友间空对空的交流,毕竟不如面对面的倾诉与聆听来得实在,更有利于感情的密切与弥合,现在有一种商业模式叫“O2O”,微信圈子上好友们的交流也实在应该更多地从线上回归到线下。所以,何必贪恋于此,执念于此,而让自己不得解脱呢?何若去从实实在在的工作、真真切切的成绩、踏踏实实的行动中去获得可触可感的满足、充实、骄傲甚至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呢?

如同一根针将那些感觉的虚假气泡扎破,现在,知道了我们为什么一直难从朋友圈中抽身的原因,就不必总琢磨着“剁手”了,回到平地,把时间更多地用于创造、用于思考、用于实践、用于行动,新鲜空气、美丽时光自会归去来兮。

文/毛同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