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分子网科技讯 4月6日,中国社交媒体和消息应用微信目前在全球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亿。如果你还不是微信用户,那么你可能会为之好奇:微信为何会有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呢?答案就是:微信拥有一些让竞争对手无法超越的神奇功能。
1、二维码(QR Codes)
微信应用可以让用户产生专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二维码。你不需要手工添加好友,其他微信用户只需要通过该应用中的内置代码阅读器就可以扫描你的二维码,就可以把你添加为他们的好友。
要想找到你的二维码,那就打开应用页面底端的“我(Me)”标签,再点击屏幕顶部的头像那一栏,然后选择“我的二维码”,再到“发现”这一栏,然后点击“扫描二维码”即可。
2、摇一摇
如果你想要遇到一些新的微信好友,那么就可以摇一摇手机,从而随机发现一些新朋友。这听上去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不过,微信却能够让你在摇动手机时能够帮你找到同时也在摇动手机来寻找好友的用户。如果你对那些摇动手机之后出现的用户感兴趣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向他们发送邀请,并以此成为好友。
要想试试“摇一摇”功能,你需要设置定位服务。然后就可以打开“发现”这一栏,点击“摇一摇”选项,这样就可以了。
3、微信雷达——加好友
如同这一功能名称的意思,微信雷达就是帮助用户找到附近的微信用户。一旦使用这一功能之后,附近用户就将能够在你的个人雷达显示屏上出现。你只需简单地点击这些用户的姓名就可以将他们添加到你的联系人名单列表之中。
要想激活“微信雷达”功能,你就需要打开“联系人”一栏,然后再将联系人标签添加到手机屏幕的右上方。选择“微信雷达”选项之后,你就可以展开基于地理位置的搜索,从而发现附近的微信用户,最终完成添加好友的目标。
4、语音对讲
微信提供“在线聊天”式的语音对讲功能。这种功能非常有效,用户可以与好友实时对讲,而且还可以进行语音留言。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在微信群中发起语音聊天。
要想开启语音对讲功能,你需要点击“+”号,然后再进入语音聊天功能,等待其他人加入。之后,同时在线的人就可以按下按钮,开始语音聊天了。
5、漂流瓶
微信还配置了一项非常有趣的功能,名为“漂流瓶”。这是一种数码形式的功能,就是“将消息放在一个瓶子里面”,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随机地向全球其他微信用户发送文本或语音消息,也可以从全球其他微信用户那儿随机接收文本或语音消息。
6、红包
除了上面5项功能,微信还用一样“大杀器”——红包。节假日,你可以用它来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春节时还能抢到官方派送的免费红包。2015年除夕,微信共送出5亿元红包。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少做得还不错的微信公众号,在拿了投资,开始商业化发展之后,就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公众号了,它们招募开发者,着手做自己的app,似乎只有做了app,才像是一副干事业的样子。
如此一来,那些原本只擅长媒体业务的公司,不得不迫使自己同时成为一家技术公司,一家市场推广公司。内容业务当然必须保持专业,此外还要精通iOS开发、Android开发、后端开发和运维、用户运营、引流、预装、合作等等。就算一切都做得完美无缺,有一个问题却仍然很难回答:既然一个公众号就可以解决,用户为什么还要安装你的app?就算装了,用户有何动力如你所愿地打开你的app?
根据日前由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牵头,联合阿里研究院、百度发展研究中心和滴滴政策研究院共同进行调研并撰写的报告《解读中国互联网特色》,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人均app安装量约为40个,比大多数国家的这一数字要高,但同时对app的保留率却很低,高达43%的app仅被使用过1次(美国用户的这一数字是25%),使用超过10次的app只有15%(美国用户的这一数字是37%)。
BCG的报告《解读中国互联网特色》
按照平均安装40个app计算,中国用户使用超过10次的app(可以理解为经常使用的app)大约为6个。去掉微信、地图、购物、外卖等必装、必用的app,你的app有多大机会在用户常用的app中挤占一席之地?
这就像当年的淘品牌“出淘”一样,他们相信,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摆脱受制于人、任人宰割、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才能将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倔强固然慷慨悲壮,但很多时候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没能做好,原本擅长的事情也被耽搁、荒废了。不少淘品牌出淘后就销声匿迹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让人唏嘘。
这事儿其实也容易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将大平台视为“别人”,所谓受制于人,就是担心自己成为平台规则调整的受害者。而且我们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大平台都不喜欢平台上的玩家做得太好、太大,以至于拥有了要挟平台的资本和能力,所以平台一定会在规则上压制、打击任何有可能做大的玩家。因为手里握着这样的锤子,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可以作为例证的钉子。比如Facebook不喜欢做大的Zynga,微博不喜欢草根大号,菜鸟不喜欢顺丰。
你开个淘宝店,用户永远都是淘宝的;你做个公众号,读者永远都是微信的。做个独立app,其实就是想把用户和流量抓在自己手里,就像稻子收进自家谷仓,心才能放得下,毕竟你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什么样的天灾人祸。
前些日子娱乐内容遭受飞来横祸,一大批相关公众号被责令关闭,其中不少都是挺严肃、挺正经、也挺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公众号,一夜之间说没了就没了。那时候,像毒舌电影这样的既有公众号,又有app的运营者大概会庆幸,幸亏当初没有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公众号这一个篮子里,否则,遭此大难连个可以临时避难的地方都找不到,更不用说养精蓄锐东山再起了。
所以,中国的内容创业者大多数都会变成机会主义者,相信没有任何平台是可以相信的,你能做的,就是把同一份内容,复制到尽可能多的平台,在可以捞取平台利益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捞取。当年的移动梦网被一帮坑蒙拐骗的SP搞死的历史,单单指责SP不道德,是不公平的。对一个创业者来说,生存,是唯一道德的事。
那么,你做了微信公众号,还需要再做一个app吗?这取决于你怎样看待生存这件事。从道理上说,我认为没必要;从道义上说,天有不测风云,多给自己加几条命似乎无可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