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一职后,从未像近日这么高调:一周连续两次发声,力挺来往。马云将阿里做社交的期待全部投注在了来往身上,颇有背水一战的味道。
阿里集团在电子商务领域所向披靡,唯独在社交领域屡战屡败,推出过多个产品都未成气候。虽然阿里旺旺作为PC端基于买卖的IM工具早已经延伸到移动端,但仅基于买卖的关系无法成为真正的社交。社交产品的特点是关系、互动、娱乐、分享,而这些特点在阿里旺旺身上并不显性。腾讯与阿里正好相反,其以社交起家,但电子商务一直是弱项。在传统的PC互联网上,双方各有所长,亦能分庭抗礼。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来势极快,正如《浪潮之巅》作者吴军所说,在新的技术浪潮来临的时候,谁能站在潮流前端,谁就能享受技术浪潮带来的红利,美国的科技史已经有了无数经典案例。
马云很早就已经洞察到了社交关系的价值。这也是淘宝一直SNS化以及阿里内部各种社交产品层出不穷的原因,事实上马云从未放弃对阿里社交产品的期待。阿里集团在忙于PC端的社交产品时,移动互联网大潮已经迅猛来临。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腾讯已占得了先机。短短两年,微信就将3亿人的社交关系牢牢地固化下来,并且不断推出游戏等应用,加强和巩固这种关系,以增加用户的黏性。
微信商业化的步伐并不算太快,但可怕的是,对于一个用户而言,可以用微信关注朋友动态,可以订阅关注新闻,也可以关注喜欢的餐厅,喜欢的服装品牌,甚至喜欢的网店上新。上述应用极大地优化了用户体验,再加上有支付功能后,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其吃喝玩乐都可以用一个产品解决,微信的兴起甚至秒杀了许多APP。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是用户自己定义自己的需求。虽为社交产品,但微信商业化的形态实质是用一种社交的思维做商业。
传统互联网比拼的是流量,流量的背后是PV、UV,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用户,这正是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区别。这些用户在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打开一个APP的时间多了,打开另外一个APP时间就会变少,如果一个APP能解决所有的需求,那么这个用户的使用黏性就会越来越高。
社交的表象是社交,其本质是基于社交形成的各种牢不可破的关系,包括朋友关系、买卖关系等。而一旦这种关系固化下来,竞争对手就没有机会了,这也正是马云的焦虑所在。事实上,来往在微信推出两年后才姗姗来迟,先机已然尽失。这也是马云自己深深意识到的问题,试想一下:一个人的朋友关系都在微信上,让这个人搬家到来往上,除非将朋友关系也搬过去。显然,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因为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好在微信在O2O或者是电子商务领域才刚刚起步,而来往只要抢下用户,电子商务的对接就可变得驾轻就熟。从这一角度来看,腾讯、阿里双方都在补短板,就看谁跑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