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友分享一张图片,但这张图片会在对方接收到的十秒钟甚至更短时间内自动删除。这就是阅后即焚。在讲究数据挖掘的当下,这种模式逆袭,一夜之间成就了当下美国最流行的APP.
24日,采用阅后即焚阅读方式的新浪社交IM产品“微米”低调上线,据不完全统计,阅后即焚产品至今已有十款左右,但获投资或用户好评的应用目前却少之又少。创业者们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仅靠“阅后即焚”这单一的模式本身并不会成功,必须和其他“刚性需求”结合才有突围的可能性。
学徒们自High
提到“阅后即焚”,就不可能绕过Snapchat.
今年6月,Snapchat联合创始人Spiegel宣称该应用完成了6000万美元B轮融资,并估值8亿美元。据其官方数据,每天上传Snapchat上的照片超2亿张。这些信息挑动了所有国内外创业者极客们的敏感神经。
Snapchat的中国学徒们开始躁动起来:从几个人的草根团队,到知名网络公司,纷纷以“阅后即焚”作为招牌推出了新产品。人人网的“菲菲”、阿里巴巴集团的“往来”、还有咔嚓、敢聊、泡泡信、某某……国内的创业者期待着能够像Snapchat一样在社交应用开发的红海中突出重围。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产品却仍在“小众”群体中自High,影响力比起Snapchat却有天壤之别。
“某某”应该算是Snapchat虔诚的学徒之一。结合了“阅后即焚”模式以及“二度人脉”,上周上线时宣称已经获得百万级人民币的天使投资。“某某”的联合创始人叶雯佳对于自己的身份还刻意保持着一丝低调,但提到Snapchat却丝毫掩饰不了对其崇拜。她用“伟大的创新”来形容“阅后即焚”模式,并预言“阅后即焚在中国需要本土化,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它的存在形态绝对不会是昙花一现,而将是大趋势,会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采纳。”
同样也在做“阅后即焚”的社交应用“咔嚓”在崇拜中保持了一些冷静,咔嚓CEO赵楠告诉南都记者:“咔嚓的构思成型于2012年底,当时希望在互联网隐私方面做一些事情,在决定做之后意外得知SnapChat在美国的火热。”据赵楠介绍:“SnapChat获得早期种子用户,阅后即焚的功劳确实很大,但是SnapChat能到今天的规模,依靠的并不是简单的阅后即焚。”
利在私密经济
这些创业者是如何看待Snapchat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席卷国外市场的?
叶雯佳向南都记者提出了“私密经济”的概念。她分析,在当下信息繁冗的社会,“私密经济越来越值得人们关注”。叶雯佳说:“信息不断泛滥的同时,也让用户产生了越来越高的保护隐私的需求,用户需要在私密聊天过程中才能更大程度地放松,包括图片、文字、声音都需要保密。在用户这样的需求下,私密经济就成了大趋势。社交越泛滥,隐私经济潜力越大。微信的朋友圈便是一个体现,只有互为好友才能看到留言,单纯这一点,却让用户非常满意。”在她看来,这不仅是Snapchat红火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自己叩响“阅后即焚”大门的秘密武器。
赵楠只用一个字向南都记者介绍了“阅后即焚”之所以能够快速席卷海外市场的主要原因———“快”。在国外社交应用市场上,当时充斥着facebook、instagram、path这种慢体验的产品,用户仅仅是想分享一张图片给对方,但是却需要经历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同时对方要看到图也要经历一系列繁琐的流程。而SnapChat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赵楠向南都记者分析,“例如SnapChat一打开应用就是照相机,而他们照相机的打开速度甚至比原生相机还要快,据SnapChat团队说,他们花了3个月在优化相机速度上”。当照片的发送速度增快,再加上“阅后即焚”的概念,用户由于猎奇心理,其查看和反馈的速度也加快了。
此外,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阅后即焚”所提供的心理安全感,使得用户分享照片的心理门槛降低,愿意分享更多照片,也是其流量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向南都记者分析,就国外来说,“阅后即焚”模式的出现更多地是为了用户隐私权的保护,这也是明确的市场切入点。当Snapchat等出现的时候,国外没有该类同质化社区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但国内的环境就不同了,创业者如果仅是以“阅后即焚”为诉求来做应用,现实环境很难允许它会成为一个上亿用户的应用。
弊在应用狭窄
一直关注“互联网进化论”的威客创始人刘锋认同“阅后即焚”的创新点,即“信息不再保留,互联网用户阅读后就自动删除。”但他向南都记者分析,这一创新点存在一定的问题。
刘锋分析,“阅后即焚”模式违反了“互联网信息即财富”的规律,没有信息积累,这个网站或应用的未来就很难获得知识盈余;其次,从用户需求角度来说,“阅后即焚”模式似乎并不能够满足人类的“强需求”。虽然从一定角度来说,可以满足对信息隐私异常强烈的需求,但这个应用的场景过于狭窄。刘锋说:“在美国经常有一些新的互联网创新会得到巨额的投资,但巨额投资不代表它能经得住互联网进化的筛选。”
从轻博客到Instagram,曾经很多移动应用在本土化的路途上似乎并不顺利。那“阅后即焚”模式是否也会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难题?说到底,它究竟能解决用户怎样的需求呢?
刘锋强调,在国内的互联网应用必须满足强需求,过于单一和文艺的功能很难在国内发展。而赵楠非常肯定地认为“在中国,纯粹的SnapChat模仿者是不会成功的。”
中国网民习惯与行为与美国网民大不相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形态。刘峰向南都记者分析,中国用户的“宅”、“不善社交”、“不安全感”都不利于图片的产生和分享,同时“对隐私安全的不重视”也很难对阅后即焚这个概念有共鸣。同时,中国有微信、手机Q Q等即通类应用。这是美国没有遇到的情况(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等还是小众),这一部分点对点分享图片的需求已经被满足。
围绕着用户习惯这点,曾在美国留学、工作过的叶雯佳也表示非常赞同。她说,Snapchat在美国大红大紫,那是因为比较符合老外的使用习惯。比如美国人思想不固化,对分享一些故意恶搞的照片觉得很好玩。她说:“在美国,snapchat的深度用户一般是以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他们喜欢分享涂鸦;同时,还有比如华尔街的从业人士,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形象有很高要求,所以对偶尔醉酒后的不雅照不外泄有很高需求。而且S n a p c h a t是纯基于facebook朋友的基础上的,硬搬到中国肯定不行。”
混搭“强需求”
天使投资人朱波告诉南都记者,“阅后即焚这样没有太大的技术壁垒和商业壁垒的应用,在中国发展起来相对来说都很困难,只有以满足刚性需求作为切入点才有可能成功。”朱波也指出,一些细分、垂直的行业应用可能会存在更大的机会。
阅后即焚混搭“强需求”也得到了刘锋的认同,他说:“Snapchat的阅后即焚功能的确有点弱,成功上市的概率很低,但被并购的可能性很大。这类产品必须与其他强需求结合才有发展空间,或者微博,微信等巨头也会把这个简单的功能加入到它的功能里。”
那“阅后即焚”本土化的路上,究竟需要在产品设置和客户体验上做哪些调整和突破?
为了让用户更好地玩转“咔嚓”,赵楠告诉记者,“咔嚓”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在调整产品,所做的改变也都是围绕着“增加用户黏性”这一诉求点。据了解,咔嚓的用户群主要是18-28岁。针对国内网民的内敛保守的性格,在完成了阅后即焚的基本功能时,还提供了匿名发送的功能;为了增加用户量,尝试提供了通过微信来发送阅后即焚消息的功能;为了帮助用户排解孤独寂寞冷,提供了大厅服务,让陌生人之间也能玩起来。
鉴于国内用户含蓄的思维习惯,社交应用“某某”将“阅后即焚”模式跟用户的社交需求做了一个混搭。“某某”并非将“阅后即焚”作为全部,而是作为元素之一,与“约朋友的朋友”这个私密的社交需求相结合。叶雯佳对“阅后即焚”本土化的理解是:“本土化,就是要找到什么是社会的痛点,什么才是真正能解决需求的。”在她看来,现在社会有两大痛点:首先,不靠谱的陌生人交友应用泛滥,面对有真正交友需求,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大众来说,朋友的朋友才是王道;其次,侵犯隐私、社交越泛滥,隐私经济潜力越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保护隐私有需求。这两点刚好可以借助阅后即焚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