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在2月4日满10周岁,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那么快?感觉是前天才无法访问的网站,昨天才上市的公司,居然10年就那么过去了?
同一天,微软宣布空缺已久的CEO一职,找到了适合的人选。号称“微软人缘最好的”印度裔高管纳德拉出任CEO,盖茨卸任董事长。
然后,纳德拉这事就被忘记了。因为Facebook的新产品Paper于2月3日登陆Appstore,立即成为科技媒体的头条,被视为Facebook的最新战略举措。来,我们去一下大屏幕:
这就是Paper的开机页面,小清新风格的棕色画面之后,隐隐约约露出一台正在发光的手机。为了看到这个页面,你得有一个美国Appstore的帐号,然后下载重达50多M的Paper,因为里面放了一段倒霉的宣传视频。
打开之后,是连续的使用教程,教你如何使用。Paper实际上是一个新闻阅读器,Facebook提供了不同的类目,包括新闻头条、科技新闻、居家生活等等频道,然用户自己选择订阅,然后用拖曳的方法放到自己的阅读列表里去。
实际拖曳时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当你在任意一个类目中,想要阅读一篇文章的话,按住文章,向上滑动页面。
文章打开之后,是这个样子:
让我们在这里暂停一下。看过了这几个页面,不知道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发现它和你的微信、微博、Qzone客户端的不同?
1、没有了手机状态条。你在上面的所有图片里,看不到手机信号强度、日期、电池电量这些东西。不是因为我截图的缘故,而是Paper的显示是全屏,完全接管了你的手机页面。
2、没有了App导航条。无论微博还是微信,在页面的最下方都有一系列按钮,清晰地告诉你正在访问其中哪一个。而Paper完全取消了这种指引,用页面结构作为导航。
3、没有返回和刷新按钮。返回键如同可靠的路标,让人返回上一个页面,但是Paper取消了这个按键。与此同时,作为内容阅读类的产品,取消了刷新按钮。这真是胆大包天的取舍。
没有了导航,去掉了各种按钮,Paper的整个操作完全基于动作。比如说上图的个人控制中心页面,要进入它的方式很简单:向下滑。一次不行两次,取决于你是在访问类目还是单篇文章。
那么,怎么控制页面中不同的信息层级呢?Paper把页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类目,可以横向滑动,滑动时显示下一个类目;下面是分类文章,和上面的类目对应。滑动类目的时候,下面的分类文章随之发生改变。单独滑动下方的分类文章,则可以浏览当前分类下的所有文章。
总之,Paper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漂亮炫酷。比如说:如果你访问的单篇文章有多张图片,你轻轻左右晃动手机,图片会自动左右移动。上手使用一下之后,会发现交互操作体验和你的习惯有所抵触,但也不是很难掌握。
接下来的部分是和专业人士探讨,你如果不喜欢的话,可以关闭页面了。
OK,我们都知道Facebook是SNS。从产品结构上来说,依靠Feed流完成信息的流动和传播。但是10年过去之后,Feed流变得异常冗余繁杂。这不是Facebook一家的问题,Qzone、豆瓣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不过Facebook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更早,News Feed就是它的解决手段。这个产品在Facebook很受欢迎,原因是提供了一个专业级的Feed流,解决了信息重复冗余的问题,里面的内容有价值。粗浅地看,Pager可以视作是News Feed的一次升级。
这里,Twitter最近也做出了多重Feed流的产品改进。好不好另说,但是可以看出SNS类产品的痼疾就在这里,越多人参与,越多人分享,越多第三方应用的接入,Feed流也就越发浑浊粗笨,让用户越发难以忍受。
我觉得Facebook的解决之道要比Twitter好。Twitter横向滑动切换多重Feed流,而Facebook要更加大胆一些,彻底重构了产品。以前,Facebook是SNS,因为SNS把人连接在了一起,而人要不断发送状态和分享内容,这就具备了媒体的特性。SNS—>Media,这种SM的模式很成功。
Paper是在一个成功的S上,把M的部分提取出来,单独重构了一个产品,强调了媒体的属性。它没有再在Facebook的原生APP里复杂化功能,而是跳出来,单独做了一个App。如果说Facebook当年收购Instagram是战略防御,防止基于图片分享的社交崛起;那么,现在推出Paper在我看来,则是一次战略进攻,目标除了解决自身Feed流问题之外,重点在于攻击Twitter。我们去一下大屏幕:
这是任意单篇文章的页面,注意左下角:Pager非常醒目地放置了三个操作键,从左到右依次是:赞、评论和转发。这里,我已经触发了转发功能,可以看到第一项就是Twitter的官方Retweet,第二项则是Twitter的民间Retweet。看这里的立意,非常明确地希望用户在浏览内容的同时,快速RT内容出去。而这些RT的内容,很快会出现在Facebook类目下的好友分享中。这样一来,Feed流的内容质量会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增强了媒体的属性。
这样看起来,Paper的产品思路是这样的:包罗万有的SNS Feed流是全集,Twitter或者其他社交类阅读器的Feed流是子集。当年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家老美都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你怎么不见Facebook做一个Twitter?现在,Paper给出了答案,如果Facebook要做一个Twitter,它会是什么样子。
从这里考虑,Paper是一个争夺用户有效时间的工具。每人每天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剩下的8小时看电视就不会留给电影,看电影就不会留给打游戏,打游戏就不会留给Facebook。Facebook和Twitter也存在这种关系,因为Twitter的媒体属性很强,对于一大类的用户来说,沉溺在上面刷新,是获取新闻和阅读的来源。Paper试图给自己的这一部分用户以类似的服务,所以甚至隐藏了时间、电量,让用户专心阅读,然后不断转发、写评论。而在所有的页面上方,不断有消息提示,告诉你谁在加你好友,谁回复了你,等于说彻底把你黏在了这个产品上面。
比较而言,SM是容易的。有了SNS,要来一点Media,在大用户数平台上做出一点媒体效果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反过来貌似一直都很困难,MS几乎就没有哪一家成功的。新浪微博今天的困境也在这里,无论是推出了密友、微米还是别的什么功能,人们就是来看新闻、吐槽、段子,始终SNS不大起来。
无论Paper成功与否,我相信对于Qzone、豆瓣这样的产品,都会有所触动。甚至,对于贴吧这样的产品也会有所影响。重点不在于它是否是一个成功的新闻阅读器,而是在尝试解决Feed流过载的问题上做了一次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对于业界而言非常重要。
作者:和菜头 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
1 Response
[…] 和菜头:FaceBook的新玩意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