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组怎样考干部?

“社会上说,考察组到哪里都是喝茅台,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这一趟绝对没有。”考察组在当地喝的都是本地酒,吃土菜,到了地级市全在宾馆吃自助餐,组长也是一样。

地方党委换届中,备受关注但又最为“神秘”的,便是来自上一级党委的干部考察组。
作为一项工作制度,换届前,干部考察组会先进行考察,并对换届人选提出建议。在地方干部眼中,下到地方的干部考察组,手握“建议权”,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被称为“钦差大臣”。
“我们既不那么神秘,也不是钦差。”2011年12月15日,一位中央考察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参加过对东部某省的新晋常委拟任人选的考察,“考察组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接受来信来访。最终的提名人选,由上级定夺。”
在换届中忙碌的各级干部考察组,人员是如何组成的,拥有哪些权力?到地方上如何开展工作,对干部的选拔作用有何影响?他们在考察中有哪些困惑?
组长未必来自组织部
位于东部的这个省,2011年11月完成了省委换届,新提拔了两名常委。不过,相关的干部考察工作,今年7月就已经完成了。
根据党政干部任用条例,平时个别提拔干部时,要对拟提拔的人选进行考察。换届前,就需要对整个班子进行考察。此外,还要对下一届拟新进领导班子的干部人选,进行考察。
今年7月,到东部这个省的中央考察组,考察任务就不涉及到原任班子,只对省委常委和省纪委常委以上的提名人选,进行考察。
带队奔赴这个省的考察组组长,由中央换届办确定,是一位刚退任的正部级干部。副组长由一位副部级干部担任,成员从组织、纪检等单位抽调。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考察换届的干部考察组组长,一般都是现职干部,少数是刚退任的干部。从级别上说,他们一般都和被考察地区正职平级。例如,省委派驻地、市的考察组,由厅级干部带队,县委派驻乡镇的考察组,要由科级干部带队。
考察组长可以来自组织系统,也可以出自其他部门。例如,这次换届中赴东部这个省的考察组组长,就不是来自组织部。今年9月,浙江省委考察宁波市级班子的20人考察组,考察组长由省政协副主席担任。杭州市委派驻淳安县的考察组组长,由杭州市中院政治部主任担任。各级考察组成员,由换届办从各单位抽调。像浙江派驻宁波的20人考察组,组成人员来自纪委、统战部、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学校等十多个单位。
“组长必须遵循回避原则。”中央考察组的这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不能去自己的祖籍地,和自己工作过的地方。如果某个地方的党政领导跟他过去有过同事关系,也不能去。中央考察组成员中,司局级以上干部,全部要回避,处级及以下的干部原则上也要回避。
换届考察任务多,每个参加考察的干部,都要考察好几个地方。不过,每次考察组的成员都不一样,特别是组长。一般来说,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换一个副组长搭档,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考察组成员之间可能达成某种默契。”中央考察组这位人士说。
不过,“在地方上,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江西横峰县委组织部一位领导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今年换届中,他也带队考察过乡镇党委。因为在一个县内,大多数干部都是熟人,很难保证哪个乡镇没有老同学、老同事,想做到没有任何瓜葛,实际上很难。但如果有直接利害关系,那必须要回避。
倾向性意见很有“杀伤力”
考察组到地方,照例会先跟当地党委进行沟通,当地会召开干部大会,对考察事项进行通报。
上述东部这个省的党代会,于今年11月召开。7月份,中央考察组一行十多人就到达了。根据当地的干部结构,到今年11月,省委常委将会出现2名的缺额。考察组的任务是,通过考察,向中央提出新任常委的提名人选。
先是召开全省推荐大会,拿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正厅级干部和非常委的副省级干部名单,由参会人员不记名投票推荐。参会人员包括所有正厅及以上级别的现职干部,还有所有退休的正省级老干部,以及前一届刚退任的副省级干部。
考察组采取差额考察的方式。虽然只是新增2名常委,但要先通过投票,确定10个人进入考察组的视野。然后,考察组再通过个别谈话,以及和省级领导沟通,确定6名正式被考察对象。
到正式考察的阶段,考察组还要到被考察对象的单位,去做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个省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成了6名被考察对象之一。考察组接着就到市里考察,两人一组,不断找人谈话——先要找副市级及以上干部谈话,然后还要找发改委、财政局、经信委这些综合部门的负责人谈话。
谈话前,这些约谈对象首先要进行一次投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同意提拔使用被考察对象,二是对被考察对象进行一些量化打分,具体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
“考察一个人,可能要找50到70人谈话。”中央干部考察组那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将近一个月后,对6个人的考察全部结束。考察组写出了考察报告,6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写明,并且写出考察组的倾向性意见,明确建议哪两个人成为新一届省委常委候选人,以供中央参考,内部有不同意见时,组长就要拍板。
考察组形成考察报告前,还要跟省委沟通。“一般与省委不会有不同意见,因为确定考察人选时都有沟通。”这位人士说。但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致,考察组会将两种意见都写进考察报告,由上面决定。
每个考察组考察结束后,都要提出倾向性意见。这被一些干部认为是考察组最有“杀伤力”的权力。11月15日,《浙江日报》报道了一些干部面对考察组的心态,他们认为,“考察组不一定能让你上,但多写几句不好你就上不了。”绍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晓董是该市派驻诸暨的考察组长,他认为“其实不然,最后报告时要集体讨论,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在地方上,有些地区确实给干部考察组赋予了足够大的权力。例如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在这次换届时,就规定“乡镇换届,干部能否任用将由考察组说了算”。当然,他们同时也规定,对因考察失误造成干部任用失误的,严肃追究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事实上,中纪委在2010年3月31日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也规定了干部考察组考察失误要承担的责任。
“关键要防止带病提拔。”赴东部某省中央考察组这位人士说。在他们出发前,有关部门召集开了一次会,通报了当地干部结构、换届时会出现的缺额人数,并通报了日常考核中发现的一些干部的问题。
他回忆,那次会议上,中纪委的干部通报了他们接到的对当地干部违规、违纪的举报情况,意在提醒考察组,对这些人的考察要慎重。“这也说明,哪些干部平时有什么问题,上面都很清楚。”
“宴请很有限”
2011年5月,江西横峰县完成了乡镇党委换届。
12月19日,这位组织部的领导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对后备干部的考察,和中央考察组的程序大体一致。对原任班子考察时,会对乡级领导、中层干部、村委会的书记主任进行谈话,一般考察一个乡级班子,要找30到40人谈话,要谈上三四天。
“虽然考察乡镇党委,但党政正职无需回避。”他说,因为考察的是整个班子,而主要领导对班子其他成员的情况更清楚。
考察组到一个乡镇考察时,会先在该乡镇张贴考察预告,接受群众和干部来访来电反映干部问题,但没在媒体上公布。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干部考察组在多大范围内公开考察信息,并没有明确规定。例如,浙江省委派驻宁波、广东省委派驻揭阳的考察组,都在当地媒体上发布考察预告,公开了联系方式。中央派驻东部某省的考察组,则在只参与投票人员当中,公开了联系方式。
中央考察组到当地后,都是住在省委招待所,到达地级市以后,也是住在市招待所。考察组的这位人士说,住宿费按照差旅费报销。
“社会上说,考察组到哪里都是喝茅台,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这一趟绝对没有。”他说,考察组在当地喝的都是本地酒,吃土菜,到了地级市全在宾馆吃自助餐,组长也是一样。至于宴请也很有限,一般来说,也就是考察组去的时候,省委常委们会出来与考察组成员一起吃顿饭,走的时候,再一起吃顿饭送一下,中间就不会再有。
考察组到了地级市,如果市委书记本人是被考察对象,那是绝对不允许他出面接待的。如果有其他人员是被考察对象,一般来说,市领导会礼节性出面接待一下。
“考察期间请客送礼是没有的。”江西横峰那位组织部领导说,“干部考察期间一旦发现有这种行为,就完蛋了,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犯低级错误。”以前在考察前,曾有人向考察组打招呼,但考察组一听了之。
南方周末记者从另一个参加过考察组的干部那里了解到,确实有考察组为了领导的招呼,采取了一些变通的办法。曾有一个领导招呼的考察对象,得票率不高。于是考察组扩大谈话范围,继续考察,考察对象的得票率上升,最终通过了考察。
考察组的困惑
“作为考察组的成员,我们对这项工作也有困惑。”江西横峰县委组织部的这位领导说,有时考察容易失真,大家都怕得罪人,想做老好人。即使两个人平时有点小矛盾,眼看别人成为考察对象,他也会想,如果说了不好的话,对方日后如果成了领导,那就麻烦了。
2011年12月18日,一位不愿透露个人信息的组工干部向南方周末记者谈到了关于“失真”的困惑:由于某些因素,同样一项工作的完成,在不同的座谈对象眼里,会形成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有时一个人的缺点,在另一位座谈对象的口中,会变成优点。对于这些现象,干部考察组应该进行仔细甄别。
另一个困扰干部考察组的问题是,考察组掌握被考察者的情况,但在考察报告中,往往是抽象的、概念性的评价多,写实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
横峰县委组织部那位领导说,考察中的这些困惑,实际上考验着考察组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方法。横峰县近年来,探索考察干部进家庭、进社区、进原单位等做法,考察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力求考察结果更真实。
对“失真”这一点,中央考察组那位人士的感觉有所不同,他说,省级考察中谈话对象不愿意说或者不想说的还是少数,相反,很多人愿意借这个机会谈一些问题,这是直接向上级组织部门反映情况的最高效渠道。省级考察的保密性非常严格,安全性也较高。

在他看来,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干部变动太快,往往是考察组花力气考察完一个班子,往往半年不到又要进行干部调整,需要个别重新考察。

(南方周末记者 钱昊平 实习生 侯越)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