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即便你错了?

面对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刻板印象。

我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从自己的知识体系、自己的观念、自己的经验限制,做出判断和决策。全无觉察。

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Julia Galef TED

偏见和动机,占了思考的上风。没有了辩证或换个角度。

潜意识动机,我们的欲望和恐惧影响着我们处理这个世界信息的方式。

一些信息、一些想法,就像我们的盟友,我们希望它们获胜,并不自觉维护。其他的信息和想法就像敌人,我们只想打倒它们。

我们坚信自己眼中的世界,已经是它的真实面目。对于我们读过或看过的东西,别人也会自然而然地以相同的方式理解它……

我们只会如此这般觉得自己“对”——然而,渐渐远离世界本来的样子。那么,你真正渴望什么?

这篇好文分享给你们:)

——傅盛

来自Julia Galef的TED演讲

视频:【TEDx】Julia Galef:为什么我们总认为是对的?

课程简介:明明有时我们做的是错的,却还是坚持自己是正确的,选择去做。究竟我们思维中有什么缺陷让我们固执己见呢?

更多TED精彩视频:www.yangfenzi.com/tag/ted

我希望你们能够想象一下你是一位正在激烈战斗的战士,或许你是一个罗马步兵或是中世纪弓箭手,又或者是一位祖鲁武士,但是不管你身处的时间和地点,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你的肾上腺素在上升,你的行为是来自于一些根深蒂固的反射,这些反射又来自你保护自己和打败敌人的欲望。

现在我想让你想象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比如侦察兵,侦察兵的工作是去了解他们在外侦查、描绘地形、寻找潜在的危险,一个侦察兵可能希望知道有一座桥在河流很关键的位置,但是,首先他会想知道这个消息是否真实和是否准确,在一个真正的军队里,士兵和侦察兵是十分重要的,但你也能将这两个角色看做是我们的不同心态,既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理信息和思想的方法。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如何拥有良好的判断力,做出准确的预测、好的决策,其主要是决定于你的心态。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些,我要将你们带回19世纪的法国,在那里这张看起来没卵用的纸片,引出了一个法国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丑闻,它是在1984年由法国总参谋部的军官发现的一张原本在废纸篓里的纸,但是他们把它拼接起来,发现军队中有人偷取军事机密卖给德国,因此他们发动了一个大搜查。
所有的怀疑很快聚集在这个人身上——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他有一个优秀的记录,没有不当行为的历史,也没有任何可能的动机,但他是该部队唯一的犹太人,而不幸的是在当时法国军队十分反感犹太人,他们在比对了他备忘录的笔记后得出结论,二者是一样的,尽管外面专业的笔迹鉴别专家更倾向于认为只是相似,但他们并没有听进去。他们进入了德雷福斯的房间进行搜查,寻找任何与间谍活动有关的证据,他们翻遍了他的文件,什么也没有找到,这却更让他们认为德雷福斯不光是有罪的,还是狡猾的。因为他在他们搜查前,将所有的证据藏了起来。

在这之后,他们去查看了他的个人历史档案,寻找一切可归罪的细节,他们找到了他的老师,这清晰的表明了他想投靠外国政府的想法,他的老师还提到他有很好的记忆力,这很值得怀疑,对吧?你懂得,一个间谍需要记住很多东西。

因此此案最终受审,德雷福斯被判有罪,然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带进法庭,人们将徽章从他的制服上扯下,将他的剑劈成两段,这些行为宣告德雷福斯被罢免,然后他被判以无期徒刑,并押送到恶魔岛,一个位于南美洲的贫瘠孤岛。在他出发前,他花了几天时间,写了一封信给法国政府,请求他们重新检查他的案子,这样他们就有可能发现它是无辜的,然而在足够的证据下,法国政府早已宣布结案。

在这个案子中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警察一口咬定德雷福斯有罪?纵观整个事件,你甚至可以认为他们在诬陷他,但警察并不觉得这个有什么问题,而据我们所知,当时的军官们真的都十分确信德雷福斯有罪。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是我们思维中的什么缺陷,让我们能够以如此荒谬的证据确认一个人的罪行?

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动机性推理”。这一现象源于我们的潜意识动机,我们的欲望和恐惧影响着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一些信息、一些想法,我们会觉得就像我们的盟友,我们希望他们获胜,并不自觉得维护它们,而其他的信息和想法都是敌人,我们要打倒它们,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叫它“动机性推理”,它就像士兵的心态。

虽然在座的你们没有参与当时对法国犹太人军官的迫害,但假设你也参与过政治运动,那你可能会注意到,当裁判法官对你的对方团队提交了一个犯规警告,你会积极调查者警告是否有问题,但如果是对对方团队的犯规警告——太棒了!这是一个十分好的消息,我们不要过于严格地检查它。又或者你读过一篇文章或者一项报告,讨论一些有争议的政策,比如死刑,假如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死刑并不是有效的,而你是支持死刑的,那你会积极地找出研究设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文章证明死刑是有效的,你会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反之亦然。如果你不支持死刑也是一个道理。

我们的判断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想获胜的欲望强烈地影响,而且这种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健康和人际关系、我们投票的对象甚至我们所认为的公平与道德,而最可怕的是这种“动机性推理”或者叫“士兵的心态”是无意识的,我们可以在认为我们无比客观公正时毁掉一个无辜人的性命。

然而,幸运的是,德雷福斯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这是皮卡尔上校,他也是法国军队的高级军官,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一开始也认为德雷福斯是有罪的,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是反犹太人的。但在某个时候,他开始怀疑“如果我们都错判德雷福斯了呢?”他发现有证据表明,即使在德雷福斯入狱后仍有德国的间谍在活动,同时他发现了有另一个军官的笔记比德雷福斯的更加般配,所以他把这些发现上交给他的上司。但令他失望的是,他们并不关心,甚至给出了精心设计的合理化解释“好吧,皮卡尔,你成功地证明了有另一个间谍”,他学会了如何模仿德雷福斯的笔迹也接下了德雷福斯之后的间谍工作,但德雷福斯仍是有罪的。最终,皮卡尔设法让德雷福斯洗清了冤屈,但这花费了他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自己甚至曾因不忠罪进监狱。

很多人觉得在这个故事里,皮卡尔不能算一位英雄,因为他本人是一个反犹分子,这是不对的。我同意他这个观点,但就我个人而言,它是反犹份子的事实,反而使他的行为更令人钦佩,因为他有着和他同样的偏见,但是他寻找真相的欲望和维护真理的想法让他战胜了一切。

所以对我来说,皮卡尔恰恰就是我称之为“侦察兵心态”的典型,他不执着于单纯的输或赢,而失去挖掘事件最真实的一面,即时它不是让他愉快的。这种心态是我个人最在意的,我花了过去的几年时间去研究试图找出了是什么导致了侦察兵心态,还有为什么有些人至少有时候能够穿过自己的偏见和动机,只想尽可能客观地看到事实的真相?

这个答案就是情绪,就像士兵心态植根于防御主义或部落主义的情感,侦察兵也一样他们只是植根于不同的情绪,例如他们是好奇的,侦察兵更有可能从学习新信息或解决一个谜题中获得快乐。当事物与他们期望相反时,他们更容易感到好奇。侦察兵也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他们更可能认可考验自己的信念是一件很好的事,他们也不会说谁轻易地改变自己的立场就是愚蠢的,更重要的是侦察兵是脚踏实地的,他们并不认为他们的自我价值会与他们有多少对错挂钩。所以假设他们认为死刑是有效的,但如果研究与此相反,他们会说“看来我可能是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笨或者愚蠢”。

这个群体特征被研究人员发现同样也被我发现决定了一个良好的判断力,我想告诉你们的关键是它们这些特质并不意味着他们聪明或有广阔的知识面。事实上,它也并不与智商挂钩,它决定于你看待事物的态度。这里有一句我反复提及的话,来自圣艾修伯里(《小王子》的作者),他曾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招徕你的手下收集木材、发号施令或分配工作,相反,去教他们渴望无尽的大海。”

换句话说,我敢断言,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提高我们对个人或社会的判断力,我们最需要的不是那些来自逻辑、修辞、概率学或经济学的指导,尽管这些东西也是很有价值的,但我们最需要的是拥有侦察兵的心态,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感到骄傲而不是我们可能做了错误的事情,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感到好奇、而不是一味地为自己开脱,特别是当我们遇到一些与我们的信念相背的信息。

所以我想留给你们的问题是:

你究竟是在渴望什么?
你是渴望死守你的信念?
还是渴望尽可能地看清这个世界?

【文/傅盛 来源:盛盛GO(微信号:fstalk)】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李飞飞专访: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谈人生起点与AI梦想

➤ TED推荐:为什么特别成功的人喜欢每天都穿一样的衣服

➤ 培养独特的领导力,这些 TED 演讲不容错过

➤ TED、百度Bigtalk、腾讯WE 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思想盛宴?

➤ 不要在30岁就把自己杀了,75岁再入土为安

➤ BBC跟拍了49年:穷人与富人的人生七年

➤ Facebook爆火漫画:生命太短暂,我没时间讨厌你

您可能还喜欢…

13 Responses

  1. 黄医湿说道: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招来你的手下收集木材、发号施令或分配工作,相反,去教他们渴望无尽的大海”。如果你自己都觉得大错特错,还会积极的这样做:看糊涂了…..反正我感觉证券分析师和精神分析师有时候都象一本正经的精神病。 不会又得罪人吧…

    本人曾经也是一个狂妄自大嘴贱喜欢反驳别人的low逼,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误的。
    首先,喜欢反驳别人是因为希望通过反驳别人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属于精神需求。因为反驳别人成功的话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瞧瞧这小子,被俺给折服了,俺真是机智啊!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呢,有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注和赞扬缺乏,还有可能是还被经常否定,因此需要通过否定反驳别人来获得优越感和关注。

    还有一种可能是自己确实掌握真材实料的知识,发现别人的认识是自己认为的“错误”的知识,因此希望改变别人错误的认识,将自己所学的正确的东西散播出去。

    再有可能就是为了统一观点。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总之有些人是非常喜欢统一观点的,这方面男性主要体现在时事政治历史方面,女性主要体现在追星婚恋方面,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我一直不知道。而且很多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喜欢反驳别人是一个坏习惯。

    你去反驳别人,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会发生以下事情:
    ①你的工资不会因此增加。
    ②你不会因此变得漂亮或是身材变好,皮肤也不会变白。
    ③你的男神或是女神不会因此就求着你跟他/她交往谈恋爱或是上床。
    ④你用来自由掌控的时间会因此减少。

    那么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些方法给你,请看以下内容:

    1.别人讲话的时候你就认真听,不要插话,也不要给任何评论。你只要当别人讲的话是在陈述ta自己目前的状态就可以了,你不需要去点评。

    2.承认物种多样性,承认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放弃大一统的传统思想,学着去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自己也去尝试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做事情,这样自己会变得灵活一点,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人有不同的活法,见得多就不觉得怪了。

    3.给自己一个被打脸的机会。不是字面意思的打脸,而是去被有才的人在学识和才华上碾压一次,一次不行就来多几次,碾压到自己觉得自己很渺小为止。当自己也被别人反驳得哑口无言时,就会明白自己以前是多么弱小了,然后就知道要收敛,要低调,不要随便卖弄自己的学识。一山还有一山高。

    4.去跟喜欢反驳的人多辩论,这样可以治好自己的毛病。在现实中,碍于情面,有些人对你是会让步的,但是在网络中就不会了。因此我特别推荐一个好地方给题主。

    这个地方是火眼教圣地。这里聚集了狗粉、棒粉、圣母、五毛、公知、直男癌、女权癌、脑残等等形形色色的奇异生物,随处可以遇到喜欢反驳别人言论的品种,而且用词相当犀利,关键是这些生物还特别有时间,ta们可以不眠不休地跟你辩论72个小时,直到你将ta们拉黑或是ta们将你拉黑,回复速度非常快,字数多,绝对是治疗喜欢反驳别人这个毛病的好帮手。(答主本人就是在这个地方彻底治好了喜欢反驳别人的毛病,因为答主觉得投入时间太多,又不能涨工资,没意义)

    特别是情感问题和政治问题。但首先是题主的观念要跟大多数人不一样才有明显效果。
    火眼教圣地人才济济,以前我还看过其介绍。好像是以下内容:

    治嘴贱,到火眼教。学喷人,那里是个好地方 。 八百个博主被爆肛。两千万喷子口技强。火眼教 规模大,八百万脑残遍天下。学撕逼,就到火眼教。试喷一个月不收任何学费。本教花巨资引进 脑残粉狗粉棒子粉圣母五毛公知直男癌女权癌凤凰男小粉红,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周六学撕逼,周日学群喷 。三分理论,七分实践。包学包会 。学撕逼,治嘴贱。我向你推荐火眼教。我教的口号是 :汇集天下脑残 ,培养喷子精英。还等什么, 就来火眼教。

    火眼教很好找的,看到下面这个标志你就找对了↓

  2. 黄医湿说道: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招来你的手下收集木材、发号施令或分配工作,相反,去教他们渴望无尽的大海”。如果你自己都觉得大错特错,还会积极的这样做:看糊涂了…..反正我感觉证券分析师和精神分析师有时候都象一本正经的精神病。 不会又得罪人吧…

    本人曾经也是一个狂妄自大嘴贱喜欢反驳别人的low逼,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误的。
    首先,喜欢反驳别人是因为希望通过反驳别人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属于精神需求。因为反驳别人成功的话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瞧瞧这小子,被俺给折服了,俺真是机智啊!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呢,有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注和赞扬缺乏,还有可能是还被经常否定,因此需要通过否定反驳别人来获得优越感和关注。

    还有一种可能是自己确实掌握真材实料的知识,发现别人的认识是自己认为的“错误”的知识,因此希望改变别人错误的认识,将自己所学的正确的东西散播出去。

    再有可能就是为了统一观点。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总之有些人是非常喜欢统一观点的,这方面男性主要体现在时事政治历史方面,女性主要体现在追星婚恋方面,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我一直不知道。而且很多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喜欢反驳别人是一个坏习惯。

    你去反驳别人,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会发生以下事情:
    ①你的工资不会因此增加。
    ②你不会因此变得漂亮或是身材变好,皮肤也不会变白。
    ③你的男神或是女神不会因此就求着你跟他/她交往谈恋爱或是上床。
    ④你用来自由掌控的时间会因此减少。

    那么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些方法给你,请看以下内容:

    1.别人讲话的时候你就认真听,不要插话,也不要给任何评论。你只要当别人讲的话是在陈述ta自己目前的状态就可以了,你不需要去点评。

    2.承认物种多样性,承认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放弃大一统的传统思想,学着去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自己也去尝试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做事情,这样自己会变得灵活一点,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人有不同的活法,见得多就不觉得怪了。

    3.给自己一个被打脸的机会。不是字面意思的打脸,而是去被有才的人在学识和才华上碾压一次,一次不行就来多几次,碾压到自己觉得自己很渺小为止。当自己也被别人反驳得哑口无言时,就会明白自己以前是多么弱小了,然后就知道要收敛,要低调,不要随便卖弄自己的学识。一山还有一山高。

    4.去跟喜欢反驳的人多辩论,这样可以治好自己的毛病。在现实中,碍于情面,有些人对你是会让步的,但是在网络中就不会了。因此我特别推荐一个好地方给题主。

    这个地方是火眼教圣地。这里聚集了狗粉、棒粉、圣母、五毛、公知、直男癌、女权癌、脑残等等形形色色的奇异生物,随处可以遇到喜欢反驳别人言论的品种,而且用词相当犀利,关键是这些生物还特别有时间,ta们可以不眠不休地跟你辩论72个小时,直到你将ta们拉黑或是ta们将你拉黑,回复速度非常快,字数多,绝对是治疗喜欢反驳别人这个毛病的好帮手。(答主本人就是在这个地方彻底治好了喜欢反驳别人的毛病,因为答主觉得投入时间太多,又不能涨工资,没意义)

    特别是情感问题和政治问题。但首先是题主的观念要跟大多数人不一样才有明显效果。
    火眼教圣地人才济济,以前我还看过其介绍。好像是以下内容:

    治嘴贱,到火眼教。学喷人,那里是个好地方 。 八百个博主被爆肛。两千万喷子口技强。火眼教 规模大,八百万脑残遍天下。学撕逼,就到火眼教。试喷一个月不收任何学费。本教花巨资引进 脑残粉狗粉棒子粉圣母五毛公知直男癌女权癌凤凰男小粉红,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周六学撕逼,周日学群喷 。三分理论,七分实践。包学包会 。学撕逼,治嘴贱。我向你推荐火眼教。我教的口号是 :汇集天下脑残 ,培养喷子精英。还等什么, 就来火眼教。

    火眼教很好找的,看到下面这个标志你就找对了↓

  3. 曹闯说道:

    摆脱“爱抬杠”的毛病抬杠无非就是显示自己的见识卓绝,经验丰富。多学学知乎上的大牛回答问题的方式,以后在谈话就不用抬杠了,因为只有你说别人听的份啊。

    当我明白,试图用语言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和试图获得别人的尊敬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的时候。我就学会在不同的意见之前保持沉默。

    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一些你持不同意见的答案下面发出你的评论。如果有人回复,就可以陪ta一板一眼的文明抬杠了。然后抬杠多了,最后你就懒得反驳了。
    自己觉得错了就是错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所谓对错是非。
    我知道什么是真理。不管时间空间任何维度都是正确的说得通才是真理。其他事情说法都是扯淡。
    你看新闻说印度对中国怎么怎么了。只是其中一小撮人而已。又不是印度整个国家的意志。
    日本对中国怎么了。只是一个小派别而已。基本都是扯淡的人多。
    没办法扯淡环境必然较真的人多。不然怎么知道自己存在。存在就是合理。

  4. 曹闯说道:

    摆脱“爱抬杠”的毛病抬杠无非就是显示自己的见识卓绝,经验丰富。多学学知乎上的大牛回答问题的方式,以后在谈话就不用抬杠了,因为只有你说别人听的份啊。

    当我明白,试图用语言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和试图获得别人的尊敬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的时候。我就学会在不同的意见之前保持沉默。

    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一些你持不同意见的答案下面发出你的评论。如果有人回复,就可以陪ta一板一眼的文明抬杠了。然后抬杠多了,最后你就懒得反驳了。
    自己觉得错了就是错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所谓对错是非。
    我知道什么是真理。不管时间空间任何维度都是正确的说得通才是真理。其他事情说法都是扯淡。
    你看新闻说印度对中国怎么怎么了。只是其中一小撮人而已。又不是印度整个国家的意志。
    日本对中国怎么了。只是一个小派别而已。基本都是扯淡的人多。
    没办法扯淡环境必然较真的人多。不然怎么知道自己存在。存在就是合理。

  5. 剑圣喵大师说道:

    从外部刺激,到出现情绪,再到表达情绪,中间经历了很多步骤,相应的会有不同的调节/控制策略。一个一个解释:1)从情境选择(situation selection)的过程来说,你可以选择回避那些可能会让你不开心的情景,是和一个幽默的朋友吃饭还是去见一位性格古怪的老师,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你有不同的情绪体验;2)情境改变(situation modification),你一旦选定了情境,也是可以通过一些应对(coping)手段来改变可能的情绪体验,比方说你选择去和一个幽默的朋友吃饭,你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努力”搞砸一次本该开心的聚会;3)注意部署(attentional deployment),在同一个情境中,你也可以选择注意不同的角度,比方说吵架时关注对方对你的批评意见,还是想想对方当时的状态;4)即使你决定从某个角度去看待一个情境,你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一次考试,你可以从他重要性的角度来看待它,但你对其重要性的理解/意义解释可能不同,有人会觉得仅仅是一次考试,另外一些人则可能不这么想,这就是所谓的认知改变(cognitive change);5)最后一个则是从表达的角度来说(response modulation),同样的情绪出现了,你如何表达也是很重要的,西方人常选择自由表达,而东方人则更愿意不表达情绪。

    理解了这个模型之后,如何控制情绪就一目了然了,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控制/调节方法。目前研究的比较多的有3种,Gross提出了两种,即1)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它对应的是cognitive change阶段,你可以改变对某件情绪事件的理解,还是吵架的例子,你可以说对方伤害了你,你也可以看成是对方在气头上的无心之言;2)表达抑制(suppression),它对应的是response modulation阶段,你选择表达或者不表达你的情绪。也有另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在attentional deployment阶段,采用Distraction的策略来控制情绪,例如想一些与此情境无关的刺激,来分心,个人感觉这种策略对看电影看得难受的情况比较适用。

    最后说一句,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情绪调节同样也没有(虽然Gross认为表达抑制不好,不过跨文化研究并不支持此结论…),主要还是看是否适用于当时引起该情绪的情境看完电影心潮澎湃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临床上认为,如果没有影响到你正常的生活、社交的情绪就不必理会

    2、老板批评几句就否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评价恐惧”的心理,这可能和从小成长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后天个人成就都有关。但其实老板的批评真的会影响你的人生吗?你因此否定自己的一切也能改善任何事情吗?曾经有人说天后王菲的女儿新发型难看,记者问王菲怎么看。王菲回答“他说难看就难看啊?“被别人的评价左右情绪的人,就应该学学这份豁达和自信。适当的情绪能够促成一个人进步,但过分地被不合理的情绪所左右只能拖累你前进的步伐,自寻烦恼。(这一个例子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认知重评“,老板骂我无能——我很沮丧——转念一想”你说我无能我就无能啊?“——该干嘛干嘛去)

    3、和别人吵架互不相让,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和外人吵架,你得考虑后果,逞一时口舌之快,惹出是非后果你能否承担?而和亲爱的人吵架,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吵赢了又怎样?除了伤害了彼此的感情,又没人颁发冠军奖杯给你!人生苦短,何必把光阴浪费在生气和吵架上。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采取”表达抑制“的方式,也就是TVB港剧中常见的”一人少说一句吧“,就能避免很多无谓的争吵。
    总结一句,临床上的合理情绪疗法也是一种比较靠谱的方法。attentional deployment
    飞暴力沟通,关注对方的需求,感受
    即使对方当时状态愤怒,我们若看成一个未满足需求的人,就不会有生气的反应了

    cognitive change
    质疑自己对事件的信念
    比如有的人把失败仅仅看作是技巧方法的反馈
    些很学术的东西之后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好像都变的不太重要…有种“管他呢”的思想。不过就算知道了这些,情绪还是很难控制啊,有时候人被负面情绪围绕的时候很难再理智思考,就像笼罩在一个怪圈里…人本身就是感情动物。如果人人都能放得下,不去管就不需要这些情绪调节的模型了,不是吗? 所以这里的模型只是解决了情绪的发生表达,各种调节方法还是需要不断的练习,从而达到收放自如的目的。。。比方说很多老年人他们的情绪总是比年轻人更积极(这在研究中被称为positivity effect),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就在于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强
    第一步:闭目静坐或闭目静立。坐在车上、躺在床上也可以。
    第二步:慢握拳松拳。握得越慢越好,握紧后稍微停顿,再慢慢放松,也是越慢越好。连续三五次。要点:要专注在握拳上,用一念代万念。
    第三步:握拳和呼吸协调。慢慢握拳的时候慢慢吸气,握拳吸气到底之后略微停闭,之后再慢慢松拳呼气。注意:通过反复的训练,我们就能做到呼吸握拳和谐协调,握拳吸气,松拳配呼气。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当两者越来越协调的时候,我们就能越来越快地进入α波状态。要点:专注于握拳和呼吸的协调。
    以上三步,一般两三分钟、三五分钟人就放松下来了,进行默想记忆足矣。如果以上三步操作很熟练,时间又许可则可以进行下面一步。
    第四步:握松拳、吸呼气和身体某部位的紧松协调。
    握拳、吸气时,意念想象身体某部位向内收紧,感觉到底略略停闭,再松拳,呼气想象某部位的放松。
    某部位可以是生理的部位,也可以是自我想象的部位。如头部、头部和颈部、头部颈部+胸部。
    也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比较整体的。如头部、整个身体的前面、整个身体的后面、身体的左侧、身体的右侧。
    还可以是身体的肌肉,也可以是内脏。长期坚持这一方法进行训练,对内脏恢复健康很有帮助。
    特别建议:第四步要在前三步熟练的情况下进行,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关于内脏的放松更要循序渐进。坚持最重要,越慢越好。
    放松训练是一个过程,不着急,一急就无法放松,所以放松训练过程要自然平静,把注意力放在放松要求的一个个环节上,慢慢就放松了。”
    有位脑科学专家说学习之前进行这套说是用来放松的操作对学习和学习状态有负面作用。 恳请您辨辨真假,不知是有坏处还是没有影响的 ?(关于那个捏造的所谓α波状态的不与考虑)

  6. 张昕说道:

    所谓情商,就是懂得选择情绪
    1、
    很多人认为,那些负面的情绪,没有资格出席生命的狂欢。
    无数人点赞,但我今天要挨次骂。我要告诉大家,你的情绪并不是你的敌人,包括负面情绪。

    鸡汤世界中流行着一种理论叫,要学会舍弃负面情绪。其实这跟人的终极追求是相违背的,人的一生在于不断了解自己,不断开拓进去,而不是为难自己。

    他们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其实大错特错,你越是为难自己,所以你自己成了你人生最大的绊脚石。

    一名男子因为被狗咬了一口,拖狗十多公里,把狗活活拖死,自己被路过的人们暴打。

    一个妻子非要在野生动物园下车同丈夫争论,最终被虎咬伤,自己的母亲也命丧虎口。

    要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不是一句克制情绪就可以解决的,拖狗男早就因为路怒族憋了一肚子的火,老虎女也早就因为对丈夫的不满而习惯于宣泄。

    愤怒,已经是国人最常见的情绪了,网民们冲冠一怒可能连红颜都为不了,只为一点无厘头的煽动和谣言。

    只顾自己方便而把烦躁发泄到别人身上是种罪过,一定会因此招致别人的怨恨。但只懂得忍而不懂得化解负面情绪的人,终有一天会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所珍爱的人。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无法像孩子一样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里的小情绪堆积得像山一样高,直到溢出来。

    与其如此,不如永远像孩子一样。

    2、
    要想成为一个高效的成功人士,你需学会情绪管理。情商低已经成了当前阻碍一个人成长进步,甚至是毁灭一个人的关键。

    谈情绪管理之前,需要先说说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会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那么真的是那些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反应吗?

    答案是:不全是。影响你情绪的不是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认知。

    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我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态度,结合自己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分析,评价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然后,我们会根据这个评价/分析/判断的结果,来给自己“选择”一种情绪。

    这就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情绪反应的ABC模式。

    我的知乎文章下面喷子很多,你第一眼看到评论时会怒不可遏,为了防止被骂,我后面写的文章就比较观众中和化,但结果就是,我的文章无人问津。

    这时,我突然发现,那些喷子其实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你的观点,没有喷子的文章势必是一篇没有思想的文章。而当你观点中和以后,支持你的人感觉就没那么强烈了。所以最后这篇文章只能默默沉了。

    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当看到我文章下面人批评的时候,我就没有那么生气了。

    换而言之,情绪是可以选择的,不是必定产生的。有人骂你,你不一定愤怒,这取决于认知水平。
    用ABC理论说,不是外界刺激导致了情绪,是你对外界刺激的认识才导致了情绪。外界刺激是不可以改的,但我们的认知是可以改的,那么情绪自然是可以改的。

    3、
    接下来,我教大家“选择情绪”。不同的认知,导致不同的结果。

    愤怒并不是我们情绪中最无用的东西,它一定程度上保护着我们,甚至还给与我们力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使用它。

    什么情况下我们该选择愤怒。

    比如,当你的核心利益被侵犯时

    外交部对很多不友好的国家都有一条原则——领土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对于人也是这样的。

    你不能诽谤一个学者“剽窃”,也不能瞎说一个良家妇女“出轨”,更不能胡扯一个士兵“叛国”。

    这都是一个人的核心利益,当一个人的核心利益被触犯时是必须当场还击的。

    也许你也被人触及底线地侮辱过,很多人劝你“算了!算了!别跟小人计较。”你多半会听,因为你内心深处也是个善良的人,并不希望和人冲突,但你错了!

    如果你是个老师,有人指责你勾引学生时,假如你不当场还击的话,各种看客是宁愿相信你就是勾引过学生的,还会添油加醋地演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你根本无法解释,这是人的一种劣根性叫“抹黄化”。

    我曾经用拳头教育了某个当众诬陷我“和女生有一腿的人”的人。这种不懂得人际交往底线,两国一闹矛盾就直接丢核弹的人,是不能坐下来谈判的。

    你当场还击虽然有失风度,当流言的杀伤力可比有失风度厉害得多,它往往在你发现不了的地方,把你毁的一踏糊涂。

    你需要使用愤怒来告诉对方,这是你的底线,不容侮辱。而且假如你当场愤怒的话,对那些长舌的人来说,也有一定震慑的作用。

    所以,这个时候选择愤怒是有用的。愤怒在很多其他的情况下,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某些不制止就会一再发生的事情,某些喜欢贬损你家人的“朋友”,某些喜欢把自己的事情强加给你却又不懂得感恩的“哥姐们”,这些人都需要你使用愤怒来对抗他们。

    4、
    很多人还觉得悲伤也是一种伤人的东西,需要舍弃。

    诸如什么前任离你而去啊,你的家庭过于贫困啊,别人不喜欢你啊之类的事。你确实不要悲伤,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的悲伤是攻击自己,你的前任不会因为你的悲伤而回头,你的父母只会因为你的悲伤而自责,别人会因为你的悲伤而更看不起你。这些指向自己的悲伤是没有意义的,请放弃。

    那什么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悲伤呢?我们站在舞台上的时候。

    悲伤其实有一种说服人的力量,你知道为什么选秀节目一到拉票环节,大家就要开始比惨吗?还记得某歌手的粉末性骨折吗?因为悲伤能感动人啊!

    德国心理学家赫伯特•布莱斯(Herbert Bless)发现,快乐或悲伤的情绪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当你快乐时你的大脑更有可能在潜意识里依赖即有经验和知识——比如成见——来做出决定。当你悲伤时,你会更加关注外部世界的新信息,心理学家把这类思维称为“适应性”思维。

    简单解释就是,快乐时你更相信自己,悲伤时,你更相信别人。

    所以一个悲伤的故事,往往是你应聘或者比赛时候的催泪利器。

    另外我就是一个乐呵呵的悲观主义者,因为悲伤是我无敌的盔甲。
    5、
    我们为什么喜欢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把最坏的一面留给自己亲人。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所谓的克制情绪。

    压制的火山,迟早是要喷发的。

    真正的情商高手,并不是把那些所谓的负面情绪都抛弃的,他们深知情绪能逐渐侵蚀理性,但理性也依赖于情绪。比起被情绪支配,他们懂得如何与情绪为友。

    其实在情绪这么问题上,你不是想太多,而是想得不够多。为什么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往往能控制情绪,就是因为他们看透了事理,情绪自然随着认知改变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这个道理,不是一个人抛弃了悲伤,而是一个人看透了命运无常后,他就不再认为悲伤还有意义!

    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情绪研究都属于冷门。因此,情绪的大多数重大问题至今仍未找到答案。

    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所有的情绪对人都是有重大作用的,你所谓的负面情绪也许换个认知,它就是你力量的源泉。不要被情绪利用,要利用情绪;不要被情绪扰乱,要扰乱情绪。

  7. 图灵说道:

    一是要见识到更大的空间,你才知道有大的空间。有句话说的挺绕的,有些事情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有些事情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如果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何谈把不知道变成知道呢?二是,要把事情抽离看去看。放到一个更长远的空间时间尺度里去看。那你就不再会对眼前的一点事情斤斤计较,比如你失恋了,你非常痛苦,你是选择把眼睛只放在眼前的这点痛苦上不断反复浸淫呢,还是眼观放长远点,你认识到自己以后还有非常多可能,尽量让自己放松点呢?

    凡两条,一是要你增加见识,二是要你不局限自己。这都是需要训练的。06年的时候(高三)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做过一个智商测试,名为《瑞文标准推理测试》,拿了满分,60道全对,显示的分值是140多少忘了。因为超过同龄组的95%,所以在咨询师的推荐下就做了《瑞文高级推理测验》,一共36道题对了35道。
    上了大学以后偶然会搜一些门萨测试题,大部分的图形推理题都可以看出个所以然来,一般分值在145-155之间。

    所以如果以传统智商概念的角度讲,我想我是有资格对这个提问做出解答的(笔者不是唯智商论者,太多素质和能力根本无法通过简单的图形推理题得到测试,智商测试所显示的只是非常片面的大脑功能)。

    着重于世界观层面的探讨以求管中窥豹。而世界观这种毫无阈值的东西人人都看得懂,所以便有了此文开创性的意义:相信每个人看完都会有所收获。原创码字不易,还望献上你宝贵的一赞。
    私以为那些所谓的高智商表现,不仅仅体现在学习复杂的理论概念,在面对简单的定义、概念,他们都有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用另外的话去表达,可以把这种能力表述为:具有透过语言描述的表象,对概念和基础定义构建文字描述以外的实在的能力。
    这点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它决定了你对一个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深度,是所有进一步推理的基础和后盾。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那类高智商人群虽然不怎么做习题,也不买课外书,但仍旧可以拿高分的原因所在了。因为他们早已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出各种概念定理的背后实在,不断的建构出有别于一般人停留于文字描述的知识网络。他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过滤器,最终留下的都是极其简单明了的概念和直观上的实在,他们对知识核心的建构上仿佛找到了“以一敌百”,“四两拨千斤”的方法。

    人类任何知识都建立在基础概念之上,对基础概念的把握是人认知的地基,它的牢固程度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语言学里有这么两个概念,一个是【能指】,一个是【所指】。

    【能指】,能够用语言直接指代的,大意上指的是象征性的符号(比如一个词)
    【所指】,语言真正指代的对象,大意上指的是能指表达的概念和意义(词语背后的意义)。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只是人为了便于表达和交流的中介,一种符号化的工具而已,它并非表达的主体。比如,当你陈述某个事物时,你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所指)和你所用之词(能指)能够表达的意义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必要的误会的原因所在。

    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里,【能指】具有优先性和公允性——你总是先要通过大家都认可的词语才能与他人产生互动(比如“这是苹果”里的苹果)。待到他人接收到你的语言文字(能指)后,把你的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可以理解概念和意义(所指)。如是,你俩的交流才得以完成。也就是说,【能指】是毫无意义的、表象的、象征的字面符号层面;而【所指】是理解的起点和终点,它把意义赋予了能指,让符号变得生动起来。

    从这点来看,高智商人群惯于活在【所指】的世界里,他们寻求事物背后的意义;而一般人却只满足于【能指】的象征性符号性的世界里,满足于事物的表象性描述。因此,高智商人群学习理论善于用“理解、意会”的字眼,而一般人却苦于“记忆”这些定理和概念。

    那么这种对原始概念理解深度上的差异能有什么效用吗?它可以让你由表及里,知一得百。单身狗是什么?女朋友是什么?“没有”又是什么含义?

    如果一个男丁结了婚有妻子,这时候他妻子不是女朋友的身份,那么他还是不是单身狗?又如他结过婚但离异了,目前单身,那么他还是不是单身狗?再如如果这个单身男子是个魅力很强的男子,周围众多追求他的妹纸,但他仍旧保持单身,那么他还是不是单身狗?继续往后面想,他就想到“没有女朋友”是不是可以推出“他是单身狗”这个命题?等等等等的发散性思考。

    别以为这纯粹是庸人自扰,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思路在他们脑子里可是瞬间完成的。经过脑子里种种可能性的发散和推导,他们便对这个命题有了比常人更深的认识,在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便胜人一筹了。

    这就是基于他们对基础概念的苛刻要求。

    1.湖里长有水藻,水藻繁殖的速度满足:第二天覆盖水面的面积是前一天的一倍(如第一天覆盖1㎡的水面,那么第二天就覆盖了2㎡),现已知在第100天的时候整个湖面被水藻全部覆盖。问:湖面恰好被水藻覆盖一半是在第几天?

    2.求证:任意两个相邻的素数(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的数,如11、19等)它们和的平均数一定不是素数。

    如果你对基础定义有着敏锐的嗅觉,那么这两个问题是可以秒解的。

    {答案:
    1.根据题意,第二天覆盖水面的面积是前一天的一倍,那么在全部覆盖的前一天也即第99天自然就是一半。

    2.两个相邻的意味着介于它们之间的数已经没有素数了,而它们和的平均数必然落在这个区域,所以肯定不是素数。}

    这并不是简单的脑筋急转弯,你需要有缜密的定义构架才能体会其中的味道。

  8. Big圣说道:

    人民如何国家就如何,国家如何体制就如何,体制如何历史就如何。

    单单从【能指】的字面意义上,我们很容易被带入这句话所描述的认知方式上并认为这句话所表达的是“唯一真理”。然而,我们带着基础定义,从其他各种角度入手,就会发现全新的表述方式了。比如把这个命题倒置过来,我们得到:
    历史如何体制就如何,体制如何国家就如何,国家如何人民就如何。

    这个倒置过后的命题看着也像模像样,也有它的道理。对这种基础定义的敏感让这类人可以磨碎表象的【能指】世界,进入意义层面的【所指】的世界里。而后通过不断的思想推理,在全方位的视角下对那个原始命题有了一个更为全面透彻的把握。

    当我思考题主这个问题之时发现,他们的“举一反三、由表及里、触类旁通、能快速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考虑问题周全”……这些种种特征都指向“对基础概念有更为深层的把握”上。这一切的一切都始于对基础定义的敏感。

    因此,文末再次把这个决定性的能力提一遍:

    透过语言描述的表象,对概念和基础定义构建文字描述以外的实在世界的能力。

    大概就是这些了。

    智商完全是可以通过后天练就的,笔者就是最好的例子。至于具体的方法,后续会有相应的回答。智商高学习不一定就好。拿笔者来说,数学就很一般,因为真的提不起对它的兴趣,读书时代感兴趣的是物理和哲学等其他方面的东西。

  9. 程历说道:

    成长要经历几个过程
    发现问题,发怒,是第一个过程
    发现问题,发怒,指责别人,是第二个过程
    发现问题,发怒,指责别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是第三个过程
    发现问题,发怒,但不指责别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是第四个过程
    发现问题,不发怒,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是第五个过程
    发现问题,不发怒,使用合适的沟通方式跟当事人沟通,是第六个过程
    发现问题,不发怒,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路,去改变别人,是第七个过程。
    发现问题,不发怒,使用合适的沟通方式跟当事人沟通,并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路,去改变别人,是第八个过程。

    到后面几层,你所有遇到的负面东西产生的负面情绪,都有能力转化为正面能量,并促进你的更好的成长。毕竟,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多点耐心,少点埋怨。以前对待自己的朋友,有时候会觉得『你怎么会这么蠢』,甚至有一种责怪的意思。因为我觉得我自己是普通的正常的,对方不会/想不通这个问题,是故意不去思考或者故意不去做好。

    知道自己的智商以后,变得能够平心静气地去理解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这反而是一种让人谦虚的体验,因为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更聪明的人,他们很轻松就能做到的事情,可能你就是做不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就是如此。安心接受自己的智慧,尽量活得快乐即可。

    高智商,通常是指智力商数不低于130~其实经过高等教育训练~也就是说:
    随随便便都能写出4000多字逻辑清晰、措辞标准的文章~~这意味着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等等等已经超出多数人了。
    更直接一点,体现在对普通话英语等标准语的掌握程度、语速、表达效果等~~对概念、算式、理论等的记忆和运用上…
    加上各项智能在速度和强度(持久度、处理量)上的提升。

    学士硕士们,几乎也就到了这个水平~~其实,我们现在不把这群人叫做高智商了,因为大学教育早就普及了嘛,我们一般称之为精英。

    而高智商,现在指的是200以上~比如达芬奇~爱因斯坦~之类。
    归根结底,这种高智商,有两个维度的考察:速度、思路。
    速度~比如珠心算这种。
    思路~比如九连环这种。
    当智能在速度和思路这两个维度上得到提升~就发生了复杂的相互作用。
    比如:已知某熊掉入h米的井里用了t秒,求此熊分别是棕、黑、白色熊的概率。
    ~这就涉及到了物理、地理、生物、概率论~
    普通人还在思索物理量和颜色的关系,高智商者已经排除了十几种思路,而锁定在了求取引力常数g~
    普通人还在列式子,高智商者已经在脑海呈像出地球纬度平面和相关参数~
    普通人还在回忆向心力和重力如何合成引力,高智商者已经把黑白棕的产地安插到相应纬度~并借助强大记忆力拿到了地域面积和物种密度……

    对于理论的理解,很多时候不是普通人的理解方式。
    比如有个人,忘了叫什么,每个数字在他眼中都有独特的颜色,所以计算~对他来说,就是颜色的变换~迅速而准确~这就是通感能力在速度上的发挥。
    有个非洲人,坐直升机十分钟,就把伦敦上海等城市画了出来,照相机一般精准~~类似的是钱钟书,呈像能力+记忆能力+速度~照相记忆~自称北大(清华?)无人可做他的老师。
    再比如,常人的思维,要在心里转化为语言才能被自己意识到~从而记得自己想了些什么。而有的高智商则跳过语言转换,也能辨别出细微的抽象推理,这就是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整合能力+推理能力~却略去呈像(音图)~~

    比如佛陀常说,语言文字只是手指,而佛法如同满月,以手指月,你要看的是月,而不是手~

    但是有的高智商不利用音图就无法和世界交流……并且尤其善于在概念构成的世界里根据逻辑规则来运算判断~~

    只能说,各有千秋~万类霜天竞自由~~~
    总体来看,就是比普通人更快、更准、更久。

  10. 郑途说道:

    给抉择的事物来个SWOT分析(具体问度娘),然后一旦选择或者定下想法之后就果断远离此抉择事物,不要再给自己任何去再抉择再想心思的机会,等自己最初的选择结果发生即可,另外,把心理锤炼的强大一些,有承担选择后果的勇气!犹疑不决无非是怕选错了导致坏的结果!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关于人脑、智商,坊间流传着很多误解,针对此问题简单阐述几点:

    1.智商是可以细分为多种不同认知功能的,比如工作记忆、逻辑推理等等。而工作记忆,又可以分出如空间工作记忆等,还可以有图、文、声等多个维度的细分。
    因此以最新脑科学的理念,流行了多年的智商测验只是提供一个笼统的数字,可以参考,但没必要就认定IQ高的人就什么都强

    2.近5年最新的脑科学研究结果已经反复证明:人的IQ 不是 像原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来增强的。大脑如同肌肉一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现在我们通过功能核磁共振、脑电、脑磁等无损伤脑成像技术,可以清晰的观测到大脑训练引起的永久性的生理和功能变化。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的大脑弓状束(连接大脑额叶和颞叶的神经纤维束)特定区域的白质(构成神经纤维的物质)密度显著强于普通人。
    另一个前年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有趣实验,是观测普通人做小丑扔球动作训练后的变化,发现其大脑运动区的白质和灰质(构成神经元的物质)都有显著增加。

    3.综上,不要过于迷信IQ分数,也不必为当前自己的IQ分数稍低而困扰。

    生活中的:我姐每次骑我自行车出去都不锁车,我让她锁,她说“锁了也会被偷”,最后被偷了(说她无数次了,如果第一次是强词夺理的辩解,第二次就是真这么以为了)
    还有,她会很得意地和同学朋友多次吹嘘自己密码很简单,123456,暗示密码复杂也没用,充满优越感。我听到了都没搭腔,希望她现在明白了。

    我爸坚持买过期产品,一日买了过期大米,我妈责怪他,我听到他说“生产日期有假的,你买不过期的就一定是不过期吗?”
    在我家神逻辑很多,参考第一条,我已经放弃劝说,相信我,在他们眼里,傻逼的是你,如果长大后你可以在学习生活上让他们思考你可能不是傻逼,他们就会模仿你的一切了,你买的自行车,叫的外卖,做过的事(不知道在家不学习是不是学我的),等等,然后继续认为你是傻逼。

    学习的话,很久以前见过两个学霸(班第二和第三,老师认为的潜力股,高考后准程序猿去了,黑一把互联网大林子。班第一也是级第一,是个天才),可以用平行线传递证明的题目,步骤简单很多,他俩写了一大堆三角形全等的(需要强调的是当时在学三角形全等)。而且如果是立几的话,就错了,虽然初中没学立几。
    还记得是下课我们三坐一起闲聊,顺着他们目光发现他俩聊着聊着突然注视我的试卷的那道题目,然后在思考,我也就也看着他们的试卷,然后心里。。。。。。

    还有,语文阅读不太好闹笑话的吧,具体不记得了,只记得全都在笑。
    自认为语文英语搞不清词性和句子结构的都不会怎么聪明,说不上来是没关系的,而有些人是搞不清楚,会导致类似答非所问的笑话。
    初中时,班上同学从来都get不到老师讲的冷笑话的时候,总觉得好忧伤。

    看过全省数一数二的高中的数学公开课,他们也挺young挺simple的,看完之后已掉神坛,只是普通人。两个奥赛班除外,单纯在起跑线就已经领先了,正常解题上思维和我一致,甚至超出,所以和高手同班就算比不上也很刺激,不要被甩太远。
    高中校运会接力赛,看着一个人等,另一个跑过来紧急刹车,两个人急急忙忙撞在一起,然后快速分开。作为观众很无语,现在觉得,可能他们不想太正式太职业那种吧,就像广播体操从木有人好好做。

    里面有一个什么甲方直线的,其实“出题人”永远是对的,你得在出题人角度思考,现在很多这种“答题者”,还吐槽“题目”不对。

    对了,遇到过一个类似以上的,在贴吧我调侃“德赫亚要回家”,被两个人攻击,甚至攻击我媳妇回家回隔壁老王家,不能忍。也只有球迷能搞清这关系了。

  11. 图灵Do说道:

    现在都说城市病,交通又堵,租房又贵,房价又高。

    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种思考方法。一种是骂政府,政府就是白痴,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政府又欺压民众咯,说要降房价其实房价钱都进自己腰包。

    一种是怪自己怪家人。怪自己没本事,名牌大学毕业,工作20年,还买不起几平米。怪自己老爸不是王思聪,怪自己的老妈不是奶茶妹妹。

    前两种都比较有情绪,比较有怨气。第三种就是物理学的思考方法。

    物理学的思考方法分析北京房价问题:价格由供给需求决定。供给就是能建造多少平米房子,由于容积率一定,于是转化为土地供应面积问题。需求就是人口,当前人口总数,未来人口数量,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比例,外来人口区域分布,购房区域偏好。

    然后寻找相关事实和数据:北京每年城区土地供应面积、每年建筑面积、每年销售面积、人口区域分布、过去十年成交均价、过去十年新增人口数量、新增人口数量趋势、未来十年人口总量预测。

    通过这些数据,你自己思考推导,然后得出结论。而不是网上专家说上涨就上涨,专家说下降就下降。

    站在未来思考

    有种思维方式是值得说的,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需要学习的,这就是基于未来思考。

    未来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点,因为我们都将活在未来。

    我们总是习惯了活在历史当中,活在唐宋元明清的遥远历史当中。但时代真的变了。现在有高铁、飞机、互联网、智能手机、基因技术,人对世界的时空感知,对世界的改造能力,都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变化。

    现在这个世界,与唐宋元明清不一样了。想从唐宋元明清的历史中挖掘出指导未来的营养,不可能的。

    比如,你怎么通过《资治通鉴》挖出大疆无人机的发展方向?

    比如,你怎么通过《金瓶梅》挖出3D打印情趣用品的演进方向?

    你做不到的。未来跟几百年前的历史,发展演变方式完全不同,你需要新的思维方式。

    前段时间猎豹傅盛谈到一个观点,他认为很重要,我认为非常重要:

    他说,怎么多思考未来会怎样,这样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这是我们整个人生教育和大学教育没有教过的东西。创业一定要瞄准未来,瞄准一个可能会发展起来的、看上去也许有各种各样不成熟的市场。不要在一个成熟的市场, 用成熟的方法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拼。

    特别对于现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科技行业,着眼未来、站在未来思考太重要了。未来知识图谱(ID:futureknowledge)正在做这种尝试。

    每天都有一堆新名词扑面而来,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O2O、虚拟现实、3D打印、4D打印、程序化购买、无人驾驶、智能微尘……

    每天都有一堆估值几亿、几十亿的公司冒出来,Uber、WhatsApp、Flipkart、Pinterest、Snapchat、Dropbox、美团、Square、Slack、Ola Cabs、Moderna、Zenefits、Funding Circle、Lending Club、Prosper……

    这些概念,这些公司,都是以前没有过的。你需要以未来的视角看,它在做什么,它所在多大的市场,有多大成长空间,它会抢走现在哪些公司的业务,如果是你应该如何应对。

    科技并非给每一个人带来好处。新科技公司的崛起,伴随的是传统公司的倒闭。电子商务的崛起,让传统批发商、零售商利益受到威胁。Uber的崛起,对传统的出租车司机构成威胁。很多人、很多公司以后的时代不需要了,它就会衰落,会式微。这是权力体系的重构。

    思考未来吧,因为未来跟我们每个人都相关。

  12. 寻找全新的自己说道:

    出于生物的趋利避害,当你小的时候,当你刚进职场的时候,当你犯错的时候主动的去坦白,往往不能得到从宽,而是得到一通埋怨(我指大多数情况。)于是慢慢的,你发现有些事情不能坦白爽朗的去承认,于是我们开始有意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掩饰错误。是的,也就是推诿。
    2、
    虽然我不会,但是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不会。详情参见我们的领导们。
    3、
    分地点的咯,如果周围全是你的异性,你难道要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吗,支支吾吾呵呵呵呵是最多的想法。
    4、
    不死越大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你渐渐的发现,承认错误并不管用,管用的是行动,因为越大,我们越会说话,也越会看别人是不是真心。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坦白未必从宽,抗拒可能从严的社会。

    在公共领域里,承认错误的速度更重要,态度要诚恳。
    尤其是考虑到进入公共领域的话会被放大解读,会被断章取义,
    用语要谨慎,也更要发自内心,避免错上加错。
    而当继续受到质疑的时候,要尽可能谦虚、坦率、平静地面对。
    误解不是自己的错,但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作

    要是自己真的错了,但是不愿意承认错误,那么需要的大概是正确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自欺欺人。

    要是自己没有错,那么就说明这个“承认错误”的意义就不在于“对错”,而在于别的事情。这时候,不愿意承认错误,在动机上是很正常的,没有错承认什么?为什么要承认呢?这时候就要思考,需要“承认错误”的那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它有多大多重要。为了这个意义,自己愿不愿意做出牺牲,通过“承认错误”而解决这个事情的矛盾之处。这时候,“承认错误”就是一个手段了,错误本身并不是很重要。

    人,原则性有强有弱,底线有高有低。有的人犯了错却不愿意承认,往往是因为“认错”是一条底线,他们需要坚守这条底线来证明自己,显示自己对原则坚守的坚贞。这并不是一句揶揄。在这个角度下,他们还是有值得尊敬的一面的。
    但是许多的错误,往往犯不着这样去坚守。既然问题是湖玛问的,那我也引一句她自己的话(找了一下找不到原来的了- -是“尼玛”题吗?只能引意了……)
    底线太高,活着很累的
    如果错误并不是很严重,或许可以试试说一句“对不起,是我错了”,应该会发现,认个错也不过如是,而别人的赞赏,矛盾的消除和一阵自我的解脱和肯定感绝对会让你收获良多。
    “如何克服不愿意承认错误的心理?”
    ——试着认个错呗
    首先明确一个前提,这事情是需要去道歉的,否则再怎么着你都会违背自己的心意,况且随便的道歉于人于己都不是好事情。
    什么样的事情需要道歉?其一,自己明确做错了的事情!其二,不确定是否做错的,或者和其他人都各有做错之处!其三,自己没有做错,但是如果很绅士地道歉认错会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并且对自己的形象有所提升!我想当不同意的就是随便地没有原则地道歉,很多时候会让事情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不仅自己觉得别扭,也让别人不舒服。
    事情既然自己肯定了这事情是需要道歉的,那么去做就应该不会存在多么大的心理障碍了,如果还是觉得心里憋屈,不愿意去做的话那就太小孩子气了,这个是病,得改!

  13. 刘佳说道:

    我觉得有些人不愿意承认错误 并不是由于错误本身。对于承认错误可能以意为着自己不如别人 自己的面子受损。认清3点 第一人人都犯错 人的一生都在犯错 再崇高的人再厉害的人都在犯错。如果乔布斯还活着他会不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如果诺基亚回到三年以前会不会重视智能手机。如果微软知道当初在开发Vista系统时定下的十个目标一个都实现不了,害得三年投入上万名工程师 颗粒无收,微软聚集那么多精英,还会反这样大的错误,而且还这么久。错误是成长的开始。 第二 错误的本身已经发生 你承不承认他都已经存在了 而且已经成过去,承认也没啥大不了 就像承认自己喜欢某样东西一样都是事实 第三 你会怎样对待那些肯诚心承认自己错误的人。错误不代表什么,错误告诉我们该改变了。

    1犯错了,过一段时间后,称赞与你有争议或被你伤害的人。
    2.犯错了,过一段时间后,向对方承认错误。
    3.犯错后立即夸奖对方。
    4.犯错后立即承认错误。
    没人知道的错误视情况而定,但我一般不会认错,因为往往适得其反。
    要克服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请认识到对错并没有那么重要。在生活中我们在很多的问题上都会有争论,有些是很重要的问题,有些只是单纯的争论。对于重要的问题,解决方案比对错更重要。对于单纯的争论,输赢对错又能对你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如果始终认识不到错误,那是因为并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其实换位考虑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和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个体的发展和进步总是要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经验和教训。多想想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是如何考虑的,有哪些是正确和错误的。这种多维度的,客观的分析方式能有助你考虑得更全面,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总之,自己也好,别人也罢,没有人是完美的,总是有对错的时候。我们也该总是寻找和利用对的方面,至于对的方面属于谁,那真不重要。

    认错其实才能显得大度和高逼。不信lz你试一下,你会发现其实心里反而舒服,因为你又克服了一项缺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