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人留给我们一些所谓的人生哲理,比如“沉默是金”、“难得糊涂”等,实际上有问题。之所以要沉默,要糊涂,是因为在古代的知识框架中,有些社会问题是无解的。古人的教诲只能提升个人的境界——或者说是忍耐程度,可是,如果将社会看作一个肌体,这种犬儒的姿态是无法真正地舒缓社会治理难题。翻开中国历史,东方智慧避免不了大规模的社会灾难,避免不了层出不穷的腐败和权力争夺,避免不了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迅速溃败。恪守所谓的生存智慧,你逃离不了困境,社会也逃离不了困境。
东方智慧是好东西——仅仅作为美学语言。如果对公共生活有所关切,我们应当坦荡荡地具体问题,独立思考,率性表达。对待社会科学,就应当用科学的态度。东西文明的交汇,带来了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让我们脱离无棱两可的美学语言,更精确地定义我们的概念,更科学客观地审视这个世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得以在一个横向的空间中进行国别比较研究,分享各种思潮与话语。互联网的普及给了民众一个达成共识的机会,在那种似是而非的所谓生存智慧的背后,逐渐触摸到我们依旧粗鄙、蒙昧的部分。
新一代的年轻人,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有过留洋经历的年轻人,正大批进入这个体系之中。这是一代人的痛苦,充满着梦想的破灭之声和人格的巨大变化。有人将此解读为教育与社会不能对接,也有人将此文学地表述为“理性与现实的必然碰撞”。实际上,其本质是社会沉疴的存在一直在拒绝改良,旧文化和旧观念的巨大惯性依然在绑架着中国人。但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人们在努力地寻求共识和真相,种种观念雾霾,比如“凡事赖国情”、“凡事赖人口”等论调,在慢慢地打破。互联网正在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我们终于得以睁开眼睛。
现在,到了与这个世界谈谈的时候了。
【二】
我们头上顶着21世纪的太阳,按理说,这是极好的。
但是抬头一看,依然有雾霾。
我们生长在一个追求共识的时代,按理说,这也是极好的。
但是我们依然充满恐惧。80后年轻人很快铩羽而归。不少人患得患失。我想起许知远经典的形容:“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能不忧伤吗?经历了一次次的幻灭,从豪情万丈到被人唾弃,从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理想青年,最后变成生存奴隶——各种“狗”。这不是一个悲剧,而是无数个悲剧。
在与年轻人分享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85后的女生。她在湖北某市担任公务员期间,表示最难熬的是会议,通常没有实际内容,但却在不安中度过,时刻准备着妥善地表态。发言时,她特别留意人们的呼吸声。因为表态妥当与否,人们不会直接说,但呼吸的节奏是最诚实的,人们的情绪变化可以从中感受得出来。人人戴着假面,极为默契地玩着同一个游戏。
后来,这个姑娘离开了体制,她不能接受精神高压,同时,她要寻找更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这些年来,世界向大学毕业生展示了最残酷的一面,孩子们一毕业就遭遇失业危机。能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已经是其中的幸运儿了。有多少人,还没找到如愿而开心的工作,就开始面临房价的终极挑战。捉不住事业,也捉不住爱情。最后,丢盔弃甲,屌丝成群,一代人陷入了迷惘之中。原来的豪情壮志与骄傲,已经让位为自嘲心态。只有在喝醉之后,你才能读懂这代人有多不甘心。
“听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此生。”这化为一部电影的台词。还有一句更粗俗的:“然而,这并没什么卵用。”
【三】
最近,一位女大学生名人在TED上做了一个演讲《绝望的大学生》,揭穿了类似“明天会更好”之类的骗局。这种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我们饮了好多年。这个词“绝望”,虽然有点争议,但还是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认同。
其实,90后早就开始反抗。这些单纯、善良的90后,成长在互联网世纪中的90后,外语好、有国际视野的90后,却面临着比80后更狭窄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屈从于体制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若拿个三五千的死工资,要多少年才能赶得上房价?他们还甘于像80后、70后那样服从游戏规则,希望分些残羹冷炙?他们已经准备挑战这个时代,设立自己的规则了。
在21世纪10年代,互联网、全球化、对公共生活的渴望,正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很多不合理的体制在瓦解,很多封闭的黑屋子照进了阳光。“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看一眼太阳。”海子的诗歌让我们重新觉醒。对人性的赞歌,对光明的渴望,依然触动我们的深处。人们勇敢地批判既有的不合理。一个从传统媒体走出来的女主播勇敢地将空气质量问题摆上桌面。
与此同时,也听到了旧世界的坍塌之声。互联网革命时代的到来,传统行业将似乎将要土崩瓦解。实体店铺、传统媒体、印刷、客运、金融、移动通信、传统教育等等,都在摇摇欲坠。行业在洗牌,资源在重新分配。旧世界在不断沦落,一个更大、更精彩的新世界在崛起。前几天,著名专栏作家侯虹斌离开了工作了10多年的报业,她说,“人生除了奋斗,也必须有接受现实的雅量。社会正在洗牌重组中,我随时做好了当一个失败者的准备;尽人事,听天命,即便失败了,生活也要继续。”我可不同意,诞生于200年前的报纸,是前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没落也是必然,这是社会的进步,而不是失败。对于如此“油菜花”的侯老师而言,失去的只是枷锁。
【四】
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时代呼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封文艺范的辞职信,开启了体制中人对外在世界的热望。那个封闭而过时的小世界,似乎在瓦解,在沉没,而人性的萌芽在复苏。这个“去看看”指的仅仅是旅游吗?并非如此。它指代这个迅速裂变的时代。以前,以为世界就是自己的城市、自己的部门、自己的领导。一生就要托付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现在,新世界有这么多可能,有这么多丰富历程,这驱动了一代人追逐梦想的希望。去看看,并不是要走到天涯海角,而是通过不断的经历,全方位地感受新时代,它可能带来的机遇,可能结出的果实。
还有一句话,被喊得非常响亮:“你看不惯的东西,就是要改变的部分!”
我想起与旧世界的对话,那些被搁置、被忍耐的不满,终究是无法妥协的,就大胆改变它。世界从此变得坦诚,变得纯粹。这不是反智,世界正因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才有机会。
在这个处于微妙临界点的时代,阳光下的你和我,正在一点点地摆脱恐惧。“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这世界,我们有能力看个明明白白。读了这么多书,不是拿来装糊涂的。奋斗了这么久,不是天天用来吐槽的。
无力感越来越强,最后却成为了力量。
(原标题:《越来越无畏的你和我》)
文/马立明,资深评论员,政治学博士,昼伏夜出,读书写作。脾气正变得越来越好。来源:《大家》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