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编自冯仑新书《行在宽处》
在20多岁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你扮演的是一个候补队员的角色,甚至可能连候补队员都不是,只是一个足球爱好者。到了30岁,你就混成了一个候补队员,到了40岁,就差不多可以上场踢球了。
快乐的感觉是一种自我体验,当然,也要有社会的评价。如果你自己的体验和社会的评价能平衡,那你的快乐分值就会比较高。比如,你认为自己很牛,大家也吹捧你很牛,这就说明你的自我体验和社会对你的评价是一致的。
而像唐骏[微博],他自己认为他的成功可以复制,但大家发现他的学历可以粘贴,这就说明他的自我评价和社会对他的评价出现了误差。
人生其实是非常公平的,在每个阶段,你得到的快乐都来自于自我的评价和社会的评价。极度爱慕虚荣的人内心是极其虚弱的,他的自我评价系统很弱,他完全靠社会对虚荣的评价系统来支撑自己。
外重者而内荏,所谓外重者,就是特别在意外在形式的人,比如一个人出门带五个保镖,八辆汽车跟着,吆五喝六的。内荏,就是内心胆怯、恐惧。也就是说,如果你特别在意外在的东西,比如特别在意别人怎么吹捧你,你不是博士,非要让人家说你是博士,就说明你的内心其实是很懦弱的。
所以,要有理想和信念,也就是说,要建立内在的价值系统和自我肯定系统,同时要获得一点儿成功。获得一点儿成功,外部就会给你一点儿评价,就会鼓励你、鞭策你,强化你的自我评价系统。如此,这两个系统就能保持平衡,你就能一直很快乐。
如果只有社会的高度评价,你内心完全不够自信,就会出现这个门、那个门的笑话。相反,如果你只相信自己,完全不在意别人怎么看,那你就可能走向极端。所以,一个健全的人,其内在的评价系统和外在的评价系统要保持平衡。
对80后来说,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要靠自我评价的,因为你刚进入社会,社会还没有建立起对你的评价。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20多岁的时候,也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样热血澎湃,想干很多事情。有一天,一个很大的领导找我谈话。他说,听说你思想很活跃,我要跟你谈谈。领导要找我谈话,这事儿多了不起啊,进去以后我就开始说,说了大概一个小时。最后,这个领导说了两句话,从此我就踏实了。
他说:第一,你说了这么多社会问题、这么多现象,我告诉你,你知道,我比你还知道,因为我是领导,我看到的信息、听到的信息比你多。第二,你着急,我比你还着急,因为我是领导,出了问题,我遭受的损失比你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你教我怎么干,你跟着我干就完了。我一想,这个逻辑也对啊。
后来我明白了,在二三十岁的时候,想得到很多的社会评价是比较难的。在这个阶段,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建立自己的价值系统。比如我想做一件事,我是偏执狂,我就要去做,不管别人怎么说,因为这时候社会不可能马上承认你。等你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你的机会就变多了,因为社会是被四五十岁的人控制着的。
那时候,我在机关里是年龄最小的,我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干不了,找谁都是老爷爷,年龄大的人根本不理我。今天我发现,我们同学里什么人都有,有做生意的,有当博导的,有当部长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我打个电话,都能找到相应的人咨询。
所以,在20多岁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你扮演的是一个候补队员的角色,甚至可能连候补队员都不是,只是一个足球爱好者。到了30岁, 你就混成了一个候补队员,到了40岁,就差不多可以上场踢球了。
在20多岁这个阶段,怎样才能快意人生?就是用理想来鼓舞自己, 用时间来检验自己,用些许成功来安慰自己。你只会有些许成功,不会有很大的成功。当然,有的人在20多岁的时候已经小有成就了,比如丁磊、李彦宏,但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等你熬到三四十岁的时候,你就开始进入另一种快意人生的状态。
大家知道,王石60岁的时候又去爬珠峰了,爬珠峰除了要有毅力,还要有很多其他条件。我记得他第一次爬珠峰的时候,因为经费不够,找朋友集资,那时候他40多岁。到了50 岁、60岁的时候,他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了。
也就是说,在20多岁的时候,你获得的快意并不是人生峰值上的那种快意,男人的人生峰值应该在45~55岁。在20多岁的时候,你有时间、有未来、有理想、有健康的身体,你不怕失败,你可以做无数次的尝试,等待最后那一次的成功。
有人讲过一句话,他说年轻人吃苦不叫吃苦,叫有福气,因为你有选择的机会,有失败的资本。老了以后吃苦才真叫吃苦,比如你到了60岁,贫病交加,这才是真苦。在20多岁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目标,不要怀疑自己的未来,而且要坚信时间是站在你这一边的,这样,你就可以快意人生。
最近一段时间,“00后”陆续进入了大学的校门。未来四年,有人在这里会收获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人开始认真思索人生的方向,但也有人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或对生活中的难题不知所措。我国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根据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活经验为年轻人留下过许多人生哲学。今天,我们摘录部分,希望这些智慧之光,点亮你们未知的旅途。
1980年朱光潜于北大寓所门前
生在这世界,并非是来享福的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认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啊!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
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对书的选择要慎重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
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我所指的不必读的书,是谈书的书,是不值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
做别人的好友,自己得先是一个好人
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就决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
我很相信柏拉图的“恶人不能有朋友”的那一句话。恶人可以做好朋友时,他在其他方面尽管是坏,在能为好朋友一点上就可证明他还有人性,还不是一个绝对的恶人。
说来说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句老话还是对的,何以交友的道理在此,如何交友的方法也在此。交友和一般行为一样,我们应该常牢记在心的是“责己宜严,责人宜宽”。
不要活在幻想中,否则成就不了任何事业
所谓真正立志,不仅要接受现在的事实,尤其要抓住现在的机会。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尽管在很远的将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就在目前一顷刻。想到应该做,马上就做,不然,就不必发下一个空头愿。发空头愿成了一个习惯,一个人就会永远在幻想中过活,成就不了任何事业,听说抽鸦片烟的人想头最多,意志力也最薄弱。老是在幻想中过活的人在精神方面颇类似烟鬼。
认定一个目标,就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
“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消极说是“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不费力就能学好做好的事,这个世界没有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长短而却不根据它来决定志向,这大半误于名利观念。
现在学生们都欢喜学工程或经济,以为出路好,容易赚钱。存在这种心理的人根本不配谈学问,也根本不能做好一行职业,因为他们的兴趣不在学业或职业自身的成就,而在它对于个人所能产生的实利。得鱼忘筌,钱赚到手了,学业和事业有无成就却不必管。这种人的毛病都在短见。
“行行出状元”,世间宁有哪一种学问不能学好,或是哪一种职业不能做好?宁有其正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的人会穷得要饿死?如果以为某一行比较走时,或比较容易成功,不费多少气力就可以有成就,这也是妄想。
世间没有一件有价值的事可以不费力就能学好做好。我们必须谨记着“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一句至理名言。下一分功夫,自然有一分成就。世间纵然也偶有不劳而获的事,那是苟且侥幸,除着寄生虫,都不应存苟且侥幸的心理。
累了,就先休息
急迫躁进最易误事。我有时写字或作文,在意兴不佳或微感倦怠时,手不应心,心里愈想好,而写出来的愈坏,在此时仍不肯丢下,带着几分气忿的念头勉强写下去,写成要不得就扯去,扯去重写仍是要不得,于是愈写愈烦躁,愈烦躁也就写得愈不像样。
假如在发现神志不旺时立即丢开,在乡下散步,吸一口新鲜空气,看看蓝天绿水,陡然间心旷神怡,回头来再伏案做事,便觉精神百倍,本来做得很艰苦而不能成功的事,现在做起来却有手挥目送之乐,轻轻易易就做成了。
不但作文写字如此,要想任何事做得好,做时必须精神饱满,工作成为乐事。一有倦怠或烦躁的意思,最好就把它搁下休息一会儿,让精神恢复后再来。
(以上内容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与修养》,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朱光潜谈美与修养》
朱光潜 著
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