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是无法真正懂得唐僧的,只有人生进入渐老阶段后,才会觉得自己的道路和唐僧曾经走过的有所重叠。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西游记》插曲《女儿情》里,女儿国国王曾对唐僧这么唱过,能让女儿国国王心驰神迷的人,起码在“高富帅”中是要占一个“帅”字的。实际上,1986版《西游记》唐僧的饰演者徐少华,在那个时代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帅哥,只是当年的女粉丝追星不比现在那么疯狂,没见过有人为他寻死觅活而已。
徐少华再次被密集提到,是因为前几天他的一组发福照被传到了网上。网友的描述是这样的,“图中的徐少华身穿袈裟,脸圆腰壮身形明显发福不少,眼睛眯成一条缝,与当年清秀儒雅的模样判若两人。”这世间最悲情的事,除了英雄末路之外,就是偶像发福了,眼瞅着当年的白马王子,变成了有啤酒肚的中年胖子,心生失落也是可以理解的。
且不说现实中的唐僧饰演者会老,就算原著中的唐僧,也会变老。当他老时,他会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往事吗?一路上那些美貌妖精们对他的诱惑,后来他会怎么看?对那三个风格迥异的徒弟,他会有什么新的评价?孤独寂寞时,他会想找悟空、八戒还是沙僧唠唠嗑?可惜《西游记》写到唐僧取得真经后就结束了,没有描述他的晚年,在吴承恩看来,得道者都是没有晚年的吧,成佛成仙之后,一切烦恼都丢失了,年龄自然也不再是问题,凡人的那些俗事,怎么困扰到智慧的仙人们呢?
少年时看《西游记》,顶烦的不是那些神出鬼没的妖怪,而是那个唇红齿白的唐僧。男孩们通常会把孙悟空当成自己的化身,于是唐僧就成了那个父亲式的人物,有谁喜欢一个整天喜欢唠叨并且性格懦弱的“父亲”呢?最要命的是,得罪了他就会被紧箍咒咒得脑袋疼,所以,孙悟空对唐僧的仇恨,是叛逆孩子对威权父亲的仇恨,而想要孩子最终宽容、原谅这个父亲,除非他年近老迈、威权消失,变成一个需要照顾和保护的“老小孩”。
老了的唐僧会变得沉默,回想自己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也不再有“老子当年怎样怎样”的豪情,去西天取经只是一段经历,如同我们都会经历人生的一段磨难一样,等到那段磨难彻底过去、成为记忆,往事就会变得如同云烟。年老的好处就是容易忘记苦痛、记得幸福,比如唐僧,他会回想起那只调皮的猴子是如何讨来一钵热饭,如何吞咽着口水让师傅先吃的情形。而我们呢,也会记得曾经给过我们温暖和欢笑的人,那人给的或者是爱,或者是关心,或者是帮助,但只要老来能记得,那人就一定是之于我们而言非常重要的人。
老了的唐僧也会变得像个孩子。男人永远是孩子,哪怕他是得道高僧,哪怕他是哲学大家,到老后大家都一样,重新回到童年的起点。我相信,一个在乡下种了一辈子地的农人,遇到一辈子向天问佛的唐僧,他们也是可以玩到一起的,他们谈论的话题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他们是会为了对方落棋有悔而被气得脸红脖子粗然后又重归于好的。男人需要做唐僧这样的男人,有坚定的信念,有牺牲精神,是个理想主义者,纵然有着性格上的一些缺点,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天真与纯净……多少男人曾说过“我承认我曾经历经沧桑”,但他们当中,有多少能把这沧桑转化为稚趣,由此找到原点的自己?
如何看待唐僧,就是如何看待自己,他的多少都折射着你的影子,吴承恩所塑造的这个文学形象,一直对后人有着价值示范作用,但是吴承恩并不擅长写心理活动,所以读者只能看到唐僧的言行,无法感受到他的内心。年轻时是无法真正懂得唐僧的,只有人生进入渐老阶段后,才会觉得自己的道路和唐僧曾经走过的有所重叠,当你有了这个发现后,会不自觉地合掌说一声“阿弥陀佛”吧。
作者:韩浩月,资深文化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