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的真谛

配图

  文/净慧

  平常讲生活禅,总离不开两句话:“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人生所面对的一切,无非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怎样处理我们的心念,也就成了人生的最大问题。何为“生活禅”?草堂寺有一块匾额,上面写了五个字:“烦恼即菩提”在我看来,那就是生活禅:烦恼是我们的生活,菩提就是禅。

在生活还没有转化的时候,烦恼与菩提处在相互对立的状态。那么如何转化呢?这就要在中间的“即”字上做功夫。“即”得了,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即”不了,生活是生活,禅是禅,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若能在烦恼中觉悟,我们的生活便是觉悟的生活,也是圣者的生活。如果烦恼不能觉悟,那么生活则是凡夫的生活,是普通芸芸众生的生活。生活禅在佛教的传统理念当中,随处可见,俯拾皆是。是在祖师禅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当代社会人心的需要提出来的一种修行理念,是人间佛教在修行上的具体落实。

配图

  生活禅的宗旨有八个字:“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的精神两个字:一“智”、二“悲”。“智”就是大智大慧,“悲”就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和大慈大悲,是大乘佛教的精神,也是佛法的总体精神。有大智慧所以觉悟人生,有大慈悲所以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是把悲与智用现代的语言加以诠释,并且把它落实于生活这个很具体的范围之内。

  现代观念认为,一切要人性化、生活化,而佛教的修行,实际上就是最生活化的一种方法。大家不妨想想看,“烦恼即菩提”不就是最生活化的理念吗?烦恼能觉悟,修行当下就能落实;如果烦恼不能觉悟,修行就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仅仅停留于一种宗教仪式。因为烦恼是当下的,所以,修行也必须是当下的。我们在读书,我们在做学问,我们在做事业,有没有烦恼呢?都有烦恼。烦恼是平等的,它不会回避任何一个人。虽然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烦恼的表现也在改变,但是,烦恼对人的逼迫,对人思想的搅动,使人不安定,这种烦恼的状态是不会改变的。而我们之所以修生活禅,就是要随时起觉照,不去找烦恼。

关于生活禅的修行方法,我总结了四句话。第一句话:将信仰落实于生活。我们不一定具有宗教信仰,但是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人,不能让理想悬在半空中,一定要把它贯彻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只有这样,理想和信念才有可能逐步成为现实。

第二句话:将修行落实于当下。烦恼即菩提,是要我们当下就动手去做,当下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靠那一个“即”字。“即”是等号,但是,这个等号不容易画。怎么样才能等于?里面有很深的功夫,它要在每一个起心念的当下落实。

第三句话: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六祖大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这四句话,恐怕是近些年来佛教界引用最多的四句话。为什么呢?因为这几句话把佛法的精神,融化于世间了。而佛法如果不能融化于世间,那就只能搁置在藏经楼里,永远被关在寺院,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最后一句话: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是千难与万难。因为我们总觉得,一切成就都是自己的功劳,总是个人当头。但是我们每一位,时时刻刻都要想到:个人不能离开大众,就像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只有众多的树生在一起,都长得很茂盛,那才是森林。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时时感恩大众、回报社会的思想。

这就是我讲生活禅经常提到的四句话。1992 年,我在柏林禅寺举办第一届禅七的时候,就提出了落实生活禅的这四个理念。如果说到生活禅的真谛,这四句话大概也属于生活禅的真谛。把这四句话与刚才讲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修生活禅,或者说修学佛教一切法门的要诀;甚至于我们学习世间一切文化、知识、技术,这个方法也可以参考,用起来也一定是非常有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