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节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更应该记住这样一些母亲。他们做的事也非常普通,但是却特别值得我们今天去说。
母亲节了,我们说说历史上的母亲。
一说起历史上的母亲,大家可能马上想起来的,就是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母亲:比方说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找学区房,一再搬家;还有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身上纹上“尽忠报国”,虽然有点暴力倾向,也非常可敬。所以说,在他们头上,一直有伟大母亲的光环,但是这个光环其实是孩子给她们带来的,母以子荣。所以说,大家觉得这样的母亲可敬。如果孟母搬了好几次家,孟子照样没有学习好,那么这家就白搬了。岳飞如果它没有成为英雄,而且是一个那么悲情的英雄,那么这几个字也白刺。
当然,史书上其实也没说这几个字是岳母刺的。《宋史》上是说后来审问岳飞的时候,岳飞把衣服脱了,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没说是岳母的事。后来说是岳母刺字,那是到了清代,小说家这么说的,而且也成了“精忠报国”,其实是尽,不是精,更不是精尽,虽然人是亡了。
所以,我觉得在母亲节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更应该记住这样一些母亲。他们做的事也非常普通,但是却特别值得我们今天去说。
比方说东晋时期,有一名母亲,她的儿子曾经是一名县里的小吏,基层公务员,过去的官和吏不一样,大家一说贪官污吏,其实做小吏要看你具体分管的工作,如果是财税或者司法部门,油水还是可以的,但是别的就不行了。陶侃家里很穷,有一次,有一个领导到这个县出差,顺便到他家里去了,得请人吃饭啊,当时下了很多天大雪,菜价肉价都很贵,他们家挺穷。怎么办呢?这个母亲就把头发剪了,卖钱,请领导吃了顿饭。这个领导很高兴啊,后来,就力荐她儿子做了一个官。他儿子算是走上仕途了,后来成了东晋时期的一代名将。叫陶侃。
不过大家可能说了,陶侃的这个母亲不就是帮儿子请客送礼吗?这有什么?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个前提,陶侃当年的工作,叫鱼梁吏,分管渔业,至少应该有鱼吃吧,再加上,他们当时这个县叫寻阳,就是现在的九江,渔业是很发达的,《水浒传》中,宋江曾发配到江州,在浔阳楼吃饭,李逵去码头上抢鱼,还跟浪里白条张顺打了一架,就这个地方,我们想象,按说一个分管渔业的公务员,家里的日子应该过的不错,至少有鱼吃吧。但是,陶侃家没鱼吃。为什么呢?因为当年陶侃,刚当了鱼梁吏的时候,曾经派人给母亲送了一坛糟鱼,孝敬母亲,你看,别的咱没有,吃鱼是没问题的。但是,他母亲把糟鱼封好了,让送鱼的人拿回去,退给陶侃,还写了一封回信:“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大家想想,陶侃连给母亲送坛子鱼,母亲都不要,那他还敢往家拿什么东西吗?所以,特别清廉,到了需要请客的时候,母亲把头发剪下来,在大雪之中,换了酒菜。大雪之中,母亲剪断的黑发,为陶侃奠定了前程,这个母亲我觉得确实不容易。值得我们记住。陶侃后来有个曾孙,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就是陶渊明。这个母亲是陶渊明的高祖母。
还有一个母亲,也非常值得我们一说。东汉时期,有个叫范滂的名士,这个让很有气节,当时党锢之祸,宦官跟文人来回的掐,宦官得势了,就要灭了这些不听话的文人,抓了很多当时的名士,李膺、杜密啊,等到要抓范滂了派去抓范滂的人,是汝南的督邮,相当于省里的司法厅长,这个人平常很仰慕范滂,不愿抓,但是又不能不抓,到什么程度,这督邮在驿站的传舍里,关上门,手里抱着皇帝的诏书,趴到床上大哭,我怎么能抓这样的名士呢?下不了手。范滂听说之后,知道你来抓我,别让你为难,就主动去县里自首,好汉做事好汉当,你们别为难,把我抓走就行了。结果县令听说之后,大吃一惊,把自个这印解开,公章不要了,官不当了,什么意思呢?你不是来自首吗?我跟你一块逃亡!不干了。范滂说这可不行,我不能连累你,你得抓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我跟母亲告个别。
范滂见了母亲后,说我马上就要被判死刑,不能尽孝,还好,弟弟可以给您养老,希望您不要过于难过。
如果是一般人,儿子被判了死刑,而且是被冤死,这时候肯定很难接受现实。范滂的母亲却表现出了超人的气度,说:李膺、杜密这样的名士都被杀了,你能和他们齐名,死亦何恨!没有什么遗憾的。”
范滂的的母亲也是被很多人所推崇的,但我觉得如果她不是因为无奈,没办法了,让孩子死个痛快,所以慷慨说了这么一番话,那么是非常可怕的。名声当然重要,但是,这种明知是被冤死还要被冤死,还认为被冤死是成名的一种方式,真的是很可怕。因为孩子不是说舍生取义,而是舍了生,也取不了义,只是留下所谓的名。他本人这么做可以理解,就像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但作为一名母亲,支持孩子这样去死,是不对的,别说是亲妈,后妈也不能这么干。
我想起一名更普通的母亲,普通的连姓名也没有的,但她的所作所为却非常打动我。
这一名母亲的儿子是一名普通士兵,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名字,跟随着名将吴起,有一次,这个士兵背上长了毒疮,吴起发现后,二话没说,上来就用嘴帮她儿子往外吸。我们说吴起为什么带兵打仗厉害啊,平常和士兵们吃住都在一起,还给士兵吸毒疮。但是,这名士兵的母亲看到这一幕,上来就哭了,不是感动哭了,而是哭着说:“我想起了孩子他爹来了,当年,孩子他爹也跟随吴将军当兵,也生了脓疮,当时也是吴将军替他往外吸的脓。后来,孩子他爹在战场上就不要命啊,为了报答吴将军,牺牲了。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吮毒疮,我想,我儿子离死也不远了。所以我才哭得这么难受。”吴起将军吸的是脓,要的是命啊!
所以,过去有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个母亲的儿子战死,也不会成为什么名士,顶多成为烈士。真正成名的是吴起,吴起再有名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们凭什么搭上全家的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母亲,并且有勇气说出这句话的母亲,我觉得才是真实的,最爱孩子的母亲。
作者:魏新 作家、学者、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