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写的水污染文章评论不少,观点各不相同,但读下来似乎都隐含着这么两个意思:这事(从专业上说)跟我没啥关系,我能做的至多是个人不造成负面影响;假如我是搞这个的,我肯定是带来正向的作用。
没有恶意,但说实话,两个判断都靠不太住。
万物是互联的(这跟互联网没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头这么说,经济学也这么说。仅以消费者的身份,我们就通过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与一切我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的动向关联在了一起。
换句话说,我们以消费为表征、货币为选票隐晦地进行一轮轮投票,公开而不自觉地决定历史中的滚滚车轮行至何方。
我们习惯了交通工具有御者,也在亚当·斯密的洗脑中慢慢接受了专业分工,慢慢养成了对“专业御者”的依赖。所以,我们一边把专家嘲弄为“砖家”,一边实际上却渴望着他们在专业领域无所不能(嘲弄也不过是期望过高之后的失望导致),完全忘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专业,是一个出现才多么短暂的事,更完全没考虑这么一种可能性,即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公共危机也许要靠非专业人士(或者通俗地说,外行)来破局。
今天,中国这个龙的国度,以GDP全球第二的位置来说,似乎对得起这副有威慑力的形象。但老外们的中国威胁论,对我们自己来说,最好当做一个纯粹的笑话,否则除了意淫,别的一点好处都没有。
除了这段时间热议的水污染,我们都很清楚,还有雾霾等一堆丛生的问题。喝脏水、吞乌云、吐雾霾的龙,能威胁到哪儿去?
不久前接了西木博士的一个电话,告知我他已基本习惯了离开北京、定居海南的生活,在那里写着《不生病的饮食起居》等书。他的判断是,一些城市已经免不了几年后面对肺癌发病率增多的局面。
不说远的,看看你周遭的物是人非,就很容易得到更靠谱的判断。我们即使是龙,也是一条病龙,一条看似狰狞但问题重重的龙。套用网上一句狠话,“是龙,也得盘着。”
问题是,盘着盘着,或许只能永远盘着了。一切未来的诸多变化,只能始于自我修复。
中国以龙为图腾。以东汉王符等学者的看法来说,龙就是兔眼、鹿角、牛嘴、驼头、蜃腹、虎掌、鹰爪、鱼鳞、蛇身,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形象。以今天的词语来说,龙的出现本来就不是专业的,本来就很创新,本来就很跨界。
若是仅以此作为推论的基础,肯定会被嘲笑为儿戏。但,回到基本逻辑的层面,其实这个推论本身并不可笑。
并非说专业人士不重要,相反他们很重要,他们构筑了任何行业的基本面貌与兴衰,但问题在于,谁也不是上帝,谁也不可能把握所有可能的轨迹。在金融里,不确定性即为风险是有道理的。
简单地说,正是因为超出了专业人士的预计与把握,才出现了影响众多人的问题或威胁。这跟“炒房炒成房东、泡妞泡成老公”是一个道理。再加上,专业人士难脱行业的羁绊,更加不容易做到如皇帝新衣中那孩童的直指本心。想想皇帝身旁的那些大臣们,怕的哪是说错啊?怕的是影响自己的身家权位性命。
可以预期,在未来会不断涌现以外行为领袖、专业人士为辅助的团队,杀入已出现痼疾的行业。这点,在食品、农业等领域已然出现,养猪的丁磊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将来,这股外行引导内行的潮流必然会更炙热。
几年前看彭博(Bloomberg)的一份写作指引提到一个故事,说布隆伯格直到他所创办的机构规模相当大了,才开始找专业媒体人士参与管理,他很严肃地咨询对方一个问题,大意是:为什么有了记者,还要有编辑?
看上去是不是特别像一个蠢问题?
撇开这个问题不说,外行的好处恰恰就在这里,不会接受任何固见,其中神经粗壮的,更是会持之以恒地问各种“蠢问题”。
“蠢问题”中固然有大量最后证明没有裨益的,但少数却可能曲径通幽,导引出一条内行们难以设想的道路。
而那就是外行们的大未来。
鲁老师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其实世上也本没有内行。
作者:柯志雄 《快公司》(FastCompany)中文版主编柯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