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有关部门曾对NBA、GDP、WTO等英语缩略词痛下杀手,取而代之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国内生产总值”、“世界贸易组织”等。打开电视,原本听惯了于嘉、张卫平们一口一个NBA,忽然满嘴“美职篮”,不免有些别扭;画面之上,C C T V依然在,并未改做“中央电视台”,则令人顿感滑稽。而且,电视台改口“美职篮”,民间依旧N BA,一个中国,被此禁令横断为两块。 如今,“改口令”隐然有卷土重来之势。昨天有媒体批判外来语滥用,如W i-Fi、CEO、M B A、CB D、V IP、PM 2.5等,不经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学术期刊,使语境支离破碎,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例如:“……采用了基于O penEdX开源平台,开发了H T M L5视频播放器,不再依赖国外课程播放首选的YouT ube,解决了国内用户无法访问国外edX平台问题。”话说这四个英文词,我只识得中间两个,不由汗颜无地。
假如顺应此批判,不再使用W i-Fi、iPhone式的外来语,该当如何?有人造句道:“记者能不能借我一个通用串行接口移动硬盘,我想拷贝一份全美职业篮球联赛的运动图像专家组数字音频压缩技术四代视频到我的个人计算机上,以便传输到我的苹果手机五代彩色版里。”这样的表达,简直令人发狂。
两者相争,何去何从?其实这两个例句我都不太喜欢,倘譬之为饭,前者显然夹杂了沙石,后者压根没有烧熟。
汉语与外语的战争已经上演了千载,近两百年来,争斗尤烈。这背后,则是政治与文化之战。我们难以判定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却可断言,最终的胜者必将是一种开放的语言,以及一种开放的政治与文化心态。
以纯洁性评判语言,实属苛求。一个封闭的语言系统,大抵最为纯洁,然而它可能已经丧失了活力。要有活力,必须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这正是汉语的特长。如我们现在使用的“胡同”,来自蒙古语,“菩萨”、“刹那”等,来自梵语。汉语江山,正因它们而增色。
批判W i-Fi、CEO、M B A等外来语,可曾想到,平日常用的“政府”、“方针”、“政策”、“组织”、“纪律”,以及各种主义,都是从日本舶来?以语言的纯洁而论,汉语的血统早已被败坏。据说,今日之汉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外来语。
风物长宜放眼量。而今你觉得一些外来语面目狰狞,也许百年过后,只道是寻常。晚清时期,排斥外来语(新词)者,不在少数。如张之洞,见幕僚所拟文中有“健康”一词,便怒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幕僚反驳:“‘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当时,就连批判新词,都得用新词,可见新词之凶猛。今天,“名词”哪里还是什么新词,谁还在乎它从哪里来呢。 当然,海纳百川,不能泥沙俱下,汉语并非没有敌人。想起一则故事。1988年,流沙河在北京晤苏叔阳,共嘲当今文风之可笑,苏叔阳朗诵论文长句:“审美主体对于作为审美客体的植物生殖器官的外缘进行观感产生生理上并使之上升为精神上的愉悦感。”流沙河不懂,苏解释道,此言之意,用大白话说,即“闻花香很愉快”。这等装腔作势的表达,正是汉语的最大敌人。
作者:羽戈 知名青年学者、时评人。生于忧患,长于清贫。现为不自由撰稿人,一面写评论为稻粱谋,一面关注宪政理论及政治哲学。爱看电影而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