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缘起是和一诺姐聊起教育,聊到一土学校,并表示有了小孩还真想把她送到一土去。接下来的一些思考几乎都是在北大,尤其是在哲学系读书期间完成的,再次感谢北大,感谢培养我的哲学系。
作者:凉凉,男,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工作于新华社。凉凉,取意人生状态最好的既不是太热,也不会太冷。来源:奴隶社会(微信公号ID:nulishehui)
我们常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其实可以转化为希望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答案是:做一个好人。定义一个人太难,定义一个好也不简单,但是定义一个好人是每个人都可以说话的。
一
首先,做一个“比较无私”的人。
“比较”是我新学的一个词,前段时间和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老人一起吃饭,期间我们敬酒的时候说道,祝您永远健康。他说,可不要,万寿无疆、永远健康这些词都是不存在的,还是比较健康实际,你们就祝我比较健康吧。所以完全的无私也不实际,比较无私很多时候就是最大的人生格局了。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运”本质上就是人,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运”即在其中。有次见到黄怒波(曾给母校北大捐款累计10.14亿),他说自己的财富随时可能会消失,但是他的诗写一首就会留下一首。我觉得朋友亦如是。
有些东西像苹果,彼此交换之后皆剩一个;更多的东西像思想,交换之后彼此都拥有更多。以己无私献人之私,这是最大的人生格局,也是对人性弱点最大的征服。人与人常常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的本质是一种区别。这种区别通常是选择的结果。选择有些是天生促成,更多的选择与后天的人生阅历和领悟有关。你可以选择自私,也可以选择无私,但脚下的路一定是不一样的。
所谓“智者养神,愚者养身”。世俗的名与利,不是不要,而是无论是否得到,都不要过于计较;红尘的痛与爱,不是无所谓,而是无论怎样的恩怨情仇,都要拿得起放得下。你以为你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你以为她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每个人脚下都有路,不必和别人挤。
二
其次,做一个真实的人,不要有太重的分别心。你要知道,万般皆可弄虚作假,唯有岁月实在公平。
如果你见到一个人看到流浪狗就想着踢一脚,看到领导家的狗比亲爹还亲;见到清洁工快递员就吆五喝六,看到领导就卑躬屈膝。你不觉得恶心吗?难道就不能朴实地好好做一个人。
香港有句流行语:your face,your fate!(你的脸,就是你的命运。)本意是用来指人面容美的程度,但我觉得做个延伸似乎也合情合理,颇为有趣。这句话除了指人面貌的美丑之外,也可以指人生活状态中脸上的表情,当然如果指的是知行是否合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些难道不是也和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人性在相对意义上是绝对的相同。陆九渊强调:“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所有人的本质上都是同样的心,所有的万物之理本质上都是同样的理。王阳明讲人跟黄金一样,黄金分量有大小,但从成色上讲,你再重的黄金,成色也不过是99.99%。我一个普通人,分量很轻,但成色上我可以与圣人无别。我都可以跟圣人无别,什么高官富商明星还算事吗?
大道至简。最高尚的灵魂往往是最简单的,说真话、做善事、追美人。用心对待每一个跟自己有缘的人,肯定自己简单重复的日子,感谢这平凡朴素的生命,敬天敬地敬小人,更要敬一个认真做自己,开心生活的自己。
三
再次,做一个乐观的人。
我受李敖先生的一句话影响颇深:永远不要给自己悲观的机会。后来又在他的回忆录里读到这样一首诗:感伤一类的情绪,是对生命的浪费,实在是一件没有必要的事情。时间是在1973年11月18日,那时他38岁,在狱中。更多哲学解读:www.yangfenzi.com/tag/zhexue
梁漱溟先生曾经指出,从根本意义上讲,儒家是一种乐感文化。“这样一个‘乐’字的拈出,其实已经把儒家看待世界的那种温暖的、有春天意思的目光显露出来了。”
四
最后,就是知恩图报。
当然包括孝顺,因为这是爱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一生最重要的意义在哪?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暂时的答案是为了经历爱。经历爱,获得爱。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也会喜欢的人。从我喜欢哲学到现在已经十五年有余,从想考北大哲学系到考上北大哲学系整整十年,这十年每一天都在为读哲学而做准备;我非常喜欢长跑,曾经连续跑过八个小时。这些事情都是我喜欢的事情,从来不觉得辛苦,反而常常感到很开心,所以能坚持,所以能做到极致。只有爱才会做到极致,而且是最容易做到极致。
五
爱是唯一离幸福最近的品质。
在此分享两个我自己的小故事。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我其中一个同学已经有了女儿,有一天他说他以后一定让他女儿读北大,这是最重要的事。我当时告诉他,我已经读了北大,也见过形形色色所谓优秀学子,逐渐知道了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追求的。这其中一定不包括读北大,但一定包括要健康、做自己喜欢的事、知道怎么爱自己和别人、知道什么是幸福诸如此类。当然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过好这一生要做到的。另一个小故事是前些年有次见一个顶级名校相当出名的优秀学生见到一个高官感觉突然没有了灵气,唯唯诺诺对这名官员说自己对未来很迷茫,可不可以指点下他。我想这一定不是个例。
我一直认为:世俗意义上的不成功或许让一个人离幸福更近。成功无非是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种人”其中之一发挥极致或三者兼有。但是,人始终是最大的风景。这就是为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个时代更需要这样一种更加宽容的成功。无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可以有目的,但更应该是我们生活的本身,也是我们成长的本身。最重要恰恰不是了解世界,了解别人,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生活可以有目的,更应该是旅程。生命有终点,但更应该有意义。
教育,从来都不会点石成金,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现在,事实上的阶级固化相当严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除了先天资源分配不均不能改变,更重要更高级的是改变一种观念,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处世态度都极为关键。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一定是充满关爱、尊重、书香。这些都和是否高官家庭、富商家庭没有关系。
家庭教育是这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做一个好人的所有要素和条件家庭都具备了,而且家庭是让孩子培养出良好品质的最重要环境,不会有其他环境比家庭更好了。从这个层面讲,一土学校入学面试是面试孩子的父母两人,而且一定是两人。这点我是非常欣赏的。
在家庭教育中,人和孩子其实是相互学习,小孩子的简单单纯善良难道不是我们要学的吗?可惜很多人已经学不来了,自然也教不了孩子。现在讲教育创新,我觉得更应该是传统教育的回归,这话不是倒退,而是因为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教育一直都没有做好。原来我们系一位教授讲经典的教育就是传统的教育,他曾对他夫人说,在教育孩子上你应该学习你婆婆,毕竟你婆婆培养了一个北大哲学系教授。现在随便选几本儒家的经典著作,你就会理解这点了。
任何时候,对自然的善拥有一种直接的兴趣,都是一个美的灵魂的特征。(改自康德《判断力批判》)。人世间最幸运的是:世间诸物中,有一种东西你给予这个世界越多,你收获的竟然是更多,这就是爱。休谟曾说人类所有问题的解决中(尤其是情感),感性的力量要远远大过理性,更加地决定问题的解决。所以家庭中爱的教育是如此的重要。懂得爱,有能力爱的孩子不仅一定是幸福的,而且一定是有能力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这往往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事。
学校是除家庭之外培养一个人最重要的空间,学校的培养根本是关于怎么定义和理解人。社会经常高估一个学校教育的作用。一方面,我赞同家庭教育的作用多数情况下始终是最重要的。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过程中重要的性格养成和情绪管理,当然也包括最基础的礼貌、团结、关爱、知恩图报和将心比心(这些品质至少在我的成长看来都是无比重要的),这些多数是要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曾经北大哲学系一位老师在教育部开会,主题是:如何开好思想政治课,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这个老师说如果一个人在前十八年家庭教育都没有教会他如何不在公众场合下大声喧哗,你觉得指望上课现实吗?
另一方面,社会高估学校教育同时也反映了学校教育绝大多数没有肩负起部分家庭教育的职能,现在大多数家庭父母双方经常在工作与应酬间疲于奔命,并且经常指望用钱来让学校同时担当起保姆的角色,这是非常靠人品的一件事。一土学校无意间担负了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的职能,有些孩子父母都感慨老师比自己都爱孩子,都能容忍孩子撒娇。这些也重新定义了学校教育,那就是以后社会的发展,如果家庭不能满足孩子关于爱的教育,那么满足家庭教育诸多因素的个性化学校势必成为趋势,势必是未来的选择。
六
在北大哲学系的日子至少还学会了这样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在思想中不要对任何事物预先设限,尤其是所谓的规则与“潜规则”。
做事情不是想事情,最重要的是做,不要被空想的规则束缚。就像进入一个房间,打开所有的窗户,让阳光从四面八方照进来,你自然知道自己最爱哪束。
第二件事是“放下”。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放下越多,往往得到越多。人和生活太复杂了,放下,很多时候正是对待生活最好的态度。
有次和系里一位教授及其夫人出游,其中不知何故讲到男人如果有了“小三”怎么办?这位师母说,男人有了“小三”,女人不要哭不要闹,因为那样不解决任何问题。你只需要定下一个规矩:凌晨三点之前必须回家。哪有“小三”能忍得了每次睡觉,凌晨三点不到人走了,如果真有“小三”能忍得了,那你认输吧。输给这样强大的女人不丢人。
张钊女士在回忆其丈夫著名哲学家叶秀山时写道:“记得有一天,我由于在单位评优秀落了选,回家后泣不成声,气得头昏脑胀,觉得太不公平了!当时他劝我,你不要如此认真,生这么大气,你要记住,凡是你自己能作主的,你就做,凡是你不能作主的,你根本就不要多想,就顺其自然吧,否则生气、伤神也没有用。举例来说,今天你不想吃捞面,就想吃饺子,那你就改吃饺子好了,因为你能作主。好些事我们是做不了主的,所以就连想也不要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成了我的座右铭。后来评工资、评职称、评这评那,我就是心平气和地等待,从不去多想多谈多问,因此省了好多时间精力放在工作、唱戏、听音乐上。有人评论过我,甚至好奇地问过我为何如此“大度从容”,问我对一些事是怎么想的,我就把我牢记的这句话说了,他们也学去了。但我发现自己学得不够彻底,我想是我不懂哲学的缘故吧。”
第三件事是学会“最”。
最好的脾气留给家人,最好的苹果留给朋友。始终把握一个“最”。 最好的故事留给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关爱留给最爱的家人。我的世界很小,我的幸福很满。想想一个人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可能两只手都可以数得来,有没有想过都有哪些人,时间都去哪了,不应该去他们那吗?
第四件事情是请相信:如果说改变世界有捷径的话,那就是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的最好方式是读书。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相信读书的力量。
“读书致用倒还在其次,读书的至境在于养心、在于悟道、在于达到对人性的了悟与同情,达到对宇宙的洞察与皈依,达成个人人格的丰富、威猛与从容。”
越努力越幸运。多数时候,多数人除了努力别无选择;也是努力,会给多数人更多选择。人与书都是最重要的,又是相通的,人可以是一本书,书可以看起来更像人。
终于写完了,读起来跟一诺姐的一土学校一样,这是一篇比较土的文章。跟一诺姐结缘也是因为她曾经帮助过我,所以很开心这也是一篇感恩的文章。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理解未来”讲座《北大哲学教授吴国盛:科学的人文起源》开讲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