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频:拜托,别把私人董事会搞砸了

2013年4月,我在《商业评论》上发表《私人董事会助力企业一把手》一文。我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来写这篇文章,其后续反应是我始料不及的。

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的一个月,因为连续三年的财务亏损,私人董事会的创始机构伟事达把它在中国的业务从直营变为加盟,被很多人解读为伟事达退出中国(并不准确)。业界对私人董事会是否适用于中国企业家充满争议,很多人认为这种源自美国的领导力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企业家。但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私人董事会迎来了一个爆发性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号称在做私人董事会的组织不下30个,其中绝大多数组织开展私人董事会是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

我不是私人董事会的创始人,但看到它在中国因为我的文章而引爆流行,很多组织把我的文章作为私人董事会的运营指南,一度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说明这种方式受到了许多企业家的认可。但这种成就感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变成了一种担忧,我担忧的不是那些组织没有请我做顾问,而是担忧他们把私人董事会想得太容易了,以为按照我披露额度那个流程就可以做起来,其实很多人做的根本不是私人董事会,而是一种类似于“头脑风暴”的会议形式。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流行一次。每当一个新概念出来时,很多组织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乌央乌央地就冲进去,大多数人缺乏最基本的运营能力。你还记得这些词么?平衡积分卡、核心竞争力、行动学习法……互联网思维则是一个最新的例子,我真不希望私人董事会变成下一个互联网思维——人人都在谈论,但大多数人在胡说八道,很快这个概念就成了一个笑话。

雷军说,企业要做“台风口上的猪”。一旦“台风”形成,自然就会有很多“猪”涌进来,但不是所有的“猪”都能飞上天的,因为看到“台风”在哪里不难,难的是能够在“台风”中飞上天。私人董事会的流行说明中国企业家有强大的需求,但一个概念的流行必然会催生大量的投机客,并由此产生各种市场乱象。坦诚地说,现在的绝大多数私人董事会组织是不合格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此话怎讲?私人董事会的流程和规则确实很重要,但光有流程和规则远远不够的,这不是私人董事会真正的价值点,也够不成竞争壁垒。私人董事会的真正价值是把一群对的人聚在一起,配以对企业运营有深入了解的教练,还有完善的配套服务,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升领导能力。如果教练只是主持一下流程,缺乏对企业家的引导和激发,这样的教练只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这也是现在很多“教练”扮演的角色,他们非常年轻,没有操盘运营过企业,对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都很缺乏,这样的“教练”怎么可能带来价值呢?

还别说,真有很多人认为私人董事会教练就是活动主持人。我曾经给一个商会做过一次私人董事会的体验活动。体验活动结束后,大家感觉都很不错,准备在组织内部引进私人董事会。很快就有一个人提出,他认识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可以过来做私人董事会教练。我告诉他们不要把事情想简单了,但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据说后来还真的请了一个主持人来做教练,但开了一次私人董事会之后,感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很多参加过私人董事会体验活动的人第一次都会觉得很新鲜,比起那些吃吃喝喝的聚会有意思多了,但几次下来,就觉得也不过如此了。为什么会这样?不是私人董事会的形式有问题,而是这个组的成员搭配没有做到优化,教练也没有输入自己的经验和洞见,更没有后续配套服务的跟进,无法真正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当初的新鲜感慢慢丧失之后,当那些企业家发现不能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时,他们就会抛弃这种形式。这也是很多私人董事会小组未来的命运。

做过私人董事会运营的人就知道,要把一群对的企业家聚在一起,他们的水平相当,彼此信任,相互建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私人董事会的英文本意是“Peer Advisory Board”(同僚建议董事会),换句话说是“CEO教CEO如何做CEO”。我们经常说企业家要做“教练型领导”,但在中国能够给别人提出好建议的CEO并不多,因此私人董事会小组的组队就是一大挑战,要把这些人聚在一起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很多小组要花近一年时间才能组建起来。

私人董事会教练的稀缺是另一大挑战。一个好的私人董事会教练要同时满足四个标准:1、曾经或者正在担任企业的CEO,对企业运营有实操经验;2、受过系统的商学院教育,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为企业做顾问的经验;3、丰富的教练经验技巧,善于提问和激发大家的讨论,有很强的现场控场能力;4、有愿意帮助他人成长的意愿和能力,有良好的个人品牌和专业口碑。用这四个标准来衡量,在中国优秀的总裁教练凤毛麟角,大多数“总裁教练”其实是不合格的。

为什么私人董事会对教练的要求那么高?因为他不仅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业界口碑,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凝聚那些身经百战的企业家。很多人说,那就去参加教练认证不就可以了么?当然不是!中国人热衷于考证,包括各种教练资格认证,但大家都知道这些证并不能证明什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做教练认证的机构赚到了钱,许多掏钱参加教练认证的学员可能连学费都没有赚到。对于总裁教练来说,教练技巧只是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如果没有对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洞见,那些教练技巧是派不上用场的,各种资格认证也不管用。

最后一个挑战是,对于企业家而言,只有私人董事会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配套的企业级服务作为补充。一个企业家通过私人董事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之后,还需要有专业的咨询和培训团队配套去解决他所在企业高管的问题,才能解决他所在企业的问题。企业家的领导力提升很重要,但如果只是他一个人提升自己领导力,企业团队高管的领导力却没有跟上,也很难解决企业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很多国内的机构往往只能提供单一服务,这也让私人董事会的效力大打折扣。

潮水退却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私人董事会的发展也会经历这个阶段,在概念泡沫兴起之后,必然会面临破灭,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泡沫的破灭并不意味着私人董事会这个形式会死亡。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将是那些本着专业精神,为企业提供真实价值的机构。

作者:陈雪频,智慧云领导力发展机构CEO。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