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我的手机都会给我准时的推动一个信息,“今天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为187, 属于不健康,请减少户外活动,关闭门窗。”我把提示按掉,下意识深吸一口气,又马上呼出来。十五分钟后我们打开门,做了一个类似跳入游泳池前的决绝表情, 一头扎入这个漫天雾霾的城市中去。和我同样感受的人不止我一个,已经有好多人说要,准备或者已经离开了北京。
逃离北上广已成为公众流行词多年——有那么几年,人们先是嚷着要离开;然后是然后越来越多人们在郊区买房买地,接着是先驱者开始晒自己在丽江大理威海的定居照片;这段时间,又有先烈们受不了小城市的平淡,默默的回来。美国用了40年时间从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神奇国度上的人用10年就走了一圈——但我们到底该逃离何处?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别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参与者被要求不要去想象房间里面有一头“粉红色的大象”,但是没有人成功过——正如你脑袋里会 无可抑止的出现粉红色奇怪的大象一样,这个实验证明了你永远无法“不要想起”些什么。同样,你永远无法“逃离”些什么,直到你开始追寻些什么。只有你有一 天你突然把谁想起来,你才知道你已经把他忘记。
所以,你无法逃离北上广,除非有一天,你愿意走出去或走回来,为了寻找自己更好的生活。离开城市我们有很多去处——二线城市、老家、有钱的去国外……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世界之大,你又怎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最需要要知道的是不同的城市,各自有什么好处。
第一是职业与生活的多元可能的不同
当BEATLES的主唱列侬被采访,问到为什么你们是一个英国乐队,却要来美国发展的时候后,列侬说,“在罗马帝国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和诗人都要去罗马,因为那里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今天要来纽约,因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
大城市最大的好处,在于作为世界的中心,这里有无限可能。越大的城市,有着越多的职业和文化的可能。大城市有各种有趣的职业任务、项目、职位、公司 和企业的形式。芳香治疗师、游戏设计、几个亿的项目、在网上可以订送的烧饼、专门给人买衣服的买手。城市有歌剧、音乐、极客、电影,有专门为了讨论有没有 外星人而存在的咖啡厅……城市的最大魅力就是林子大了,你能见到各种鸟。
小城市的可能性锐减,职业种类和文化都单一起来,但是其纯度却大大提高。小城市自有小城的风范——所以在你选择一个小城之前,一定要找到小城市的文 化核心所在,并确认你真的喜欢他。青岛珠海的海滨和宁静,长沙武汉的生活气氛,成都的安逸、西安的厚重、昆明的宜人。正如逛商店,一开始你喜欢到处看看, 寻找可能性。几年下来,你会知道自己的风格,直接走入某个品牌店,那里有最多属于你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还是一个希望生活有更多可能的人,把可能当成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的人,城市对于你的魅力是致命的。如果你已经找到自己内心所需,径直走向一个你喜欢的城市,则是最好。
第二是生活的压力不同。
一线城市的房价贵,消费高,是不争的事实。但当你看到房价高得让人绝望却还在涨,35元只有一个鸡腿的盒饭却还是卖到排队,你就该明白,大城市也为相当一部分人提供了与之相匹配的收入水平,或者至少是可能性。这有点残酷——你觉得高,只是因为你不是获利的人。大城市是个大的PK赛场,赛场附近堵车、人挤、高压力又乌烟瘴气——却也有巨额赏金——你是决定再试一把,还是换个游戏玩?这个纯粹是你的个人心气问题。
同样道理,小城市没有高压力的淘金游戏,有合理的物价,相对轻松的房价,和相对从容的工作,同时也有稳定平静的工作。小城市面临的不是消费压力,而是收入的压力。你拿着只有以前一半的工资,以一半的效率工作者。虽然够用,总觉得亏。这样的低节奏也带来了高速运转的大城市人的恐慌,这样再过几年,你也 许永远回不去了。
最后是特殊资源——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资源。大城市几乎集中了中国最好的教育、艺术、和医疗资源; 还有政治和交融资源(如果你玩这个的话)。而小城市也有特殊的资源: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在家乡生活的归属感,以及老家来自家庭的各种人脉关系。
只有你明白了各自的好处,你才能在不同地方真正过得好,在我看来,活得最坎坷的,是那些忍受着城市最让人痛苦的一面——做着拥挤的地铁在雾霾中穿 行,然后进入一个不喜欢也无可能的工作,晚上再坐2小时的车才能回家的人,却从来不参与任何一个冒险、聚会、沙龙、展览的人。他们在承受城市最操蛋的一 面,却完全享受不到城市的美好——机会、可能、新鲜、多元。
你永远无法停止逃离,除非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要做清楚这个选择,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你这个阶段到底想要些什么?职业、自我、家庭,你的重心在何处?精彩、多元、归属、从容、可能、宜居……哪些是你不可或缺的生命资源?
从生涯来看,人生是一个打开再合拢的过程——你需要在年轻的时候看到足够多的可能,才有可能在而立之年从容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好的生涯轨迹一般是20-35岁前以职业发展为核心,在大城市尝试各种可能,有机会就再往上。到了35岁前后,形成稳定的对生活的定见,然后过职业-家庭-自我的平衡选 择。你只有一日看尽长安花,才敢在某一天平平淡淡才是真。
对于自己内心没有方向的人,去哪里都是逃离,而对于生命有方向的人,走向哪里都是追寻。所以苏轼被发配到那时的四线城市惠州,才会写下“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试试看】:如果在“精彩丰富,充满可能”和“平淡宁静,从容稳定”之间画一条线,0-10分,你会选择站哪个点?这些点应什方?
作者:古典
一诺写在前面:
古典是名人,也是个特别能“折腾”的人,看他的这些标签就知道了:新精英生涯创始人、知名企业高管教练、300万册畅销书作家……教过英语,搞过生涯规划,写过书,还开着公司继续“祸害”着一波青年群众,典型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今年,我们一起受邀参加了2017“WISE大会”(虽然最终我因为中耳炎没去成,改成微信聊天了,汗)。我也在上周六当了他们「做自己」大会的开场演讲嘉宾,聊了聊我是如何“贪心”又高效地做到更多事情。而他最后压轴谈的“做自己的本质,不是所谓的特立独行,而是自我塑造”,我也很赞同,算是志同道合的“教育界同行”,哈哈。
古典非常有故事,所以估计很多朋友,和那时候没见过古典的我一样,想见见真人吧?所以,这周四晚7点半,我把他请来「一诺老友记」现场。现场名额已经报满了,但是会有直播,并且对所有读者开放,详细信息看文末。
玩儿之前,为表诚意,我请他先来“剖开自己”,聊聊他这一路走来,是如何“长成自己的样子”。详细看下文。
正文:
11月在多哈参加“WISE大会”的间隙,我和教育界的同仁们讨论过“教育本质”的问题。记得当时一诺讲得简单干脆,“就是让人为人啊。”
其实,我的答案也差不多:“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一个人提高自由度,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获得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满意。”
回顾17年的职业生涯,我大体也是这么做的:先是通过“自我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个内通外顺的人;之后无论在新东方,还是后来创办“新精英”,从根本上来说,都在努力帮助更多人“长成自己的样子”。
下边是我的故事。
01
永远感谢1996年在大学宿舍失眠的自己
我的大学和很多人一样,也是被规划的。1996年,我被父亲选择了一个我不喜欢的专业,土木工程;进入我的母校,湖南长沙的湖南大学。
那年的十月一号,也就是开学后一个月的日子,我刚刚结束军训。吃完晚饭,我和我的另外九个室友,挤在们那个晚上十一点断电、闷热的宿舍里,翻我们大学四年的课本 — 这意味着我将要花我大部分的时间在上面。我开始翻他们,却发现它们都是对我而言,都是极其无聊的一些东西。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又极其狗血的故事,你进入了一个地方,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却注定还是要待四年。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那天晚上我辗转难眠,我遭到了命运的围困,而且好像还必须被围困四年,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样一直到晚上三点钟,后来我知道那个时候是潜意识最清醒的时候,我做了一件我这一辈子最正确的事情,我决定对我自己的生命发问:
古典,你想要什么?
如果专业不是你要的,地方不是你要的,生活也不是你要的,但是你想要什么呢?
如果你想要什么生活,为什么你不去造一个?
那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生命发问。这次发问改变了我的一生。
如果现在的你也被生活所围困,有没有问问自己,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你不想要现在的生活,为什么你不创造一个想要的?
很多年后想起来,我依然对1996年十月一号晚上湖南大学1-206左边下面铺位的古典心怀感谢:他翻身起床,问自己,如果2000年,大学毕业结束那天,我觉得此生无悔,那是因为我做了些什么?
他慢慢的听到内在的回应,他记录了下来很多答案:有些比较平常,比如过四级,考驾照;有些很有趣,比如说学习功夫、搞乐队和谈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还有一些看上去有点遥远,流浪一个月,骑单车去北京,去全世界最高和最深的地方。
从写下这些文字开始,他的生命开始改变。
在这之后,
我过了四级;
学会开车;
向我喜欢的女孩子表白;
我开始搞乐队;
我开始学习功夫;
在98年的夏天,我和两个朋友流浪,打打闹闹地从长沙骑到北京:23天,8个省,1500多公里,到了北京,我们也成为生死之交。
1993年于江西萍乡煤矿
我还去了当时我能找到最深的地方 — 江西萍乡的煤矿:在几个矿工的陪同下在地下400米的地方呆过一整天,感受喘不过气来的,墨水一般的黑暗……
如果你不想要你现在的生活,你真的可以创造一个。这是我从大学学到的最重要的事。
02
如果考试是必须的,
就用最快的方式、最聪明的方法搞定它
大学毕业后,我想出国,于是来到北京,成为一名新东方学生。但是,在我考完托福GRE,甚至拿到OFFER的时候,我又一次问自己:
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后来,我留下来,成为一名新东方的英语老师。
那么接下来,你想要做什么?
我重新许下我的十个愿望:
我希望成为最好的词汇老师,
我希望帮助更多人成长,
我希望写出10本能改变世界的书,
我希望帮助更多人……
后来的故事你们也都知道,我成为了一个不错的词汇老师,成为了新东方讲师的培训师。
如你所见,新东方当年是最牛逼的出国备考机构,也是给老师工资发得最多的机构。所以,很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 他们高薪聘请相声演员讲“段子+鸡血+考试方法”,其实一点都没有提高英语能力。我和罗永浩等前新东方老师糟糕的英语又不断强化了这个印象。
其实很多人看不懂。如果说我从新东方学到了些什么哲学,那就是:
1.如果考试是必须的,就用最快的方式、最聪明的方法搞定他,然后好好享受文化、沟通和出国看世界。
2.如果考试耍流氓,可以比他更流氓。
3.最快的方式难免恶心,所以上等学生要会自嘲,二等学生要打鸡血,哭着笑着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4.重点不是考试,也不是英语,是人生。
当然,我们好歹还教点英语 — 学好英语的确了不起。但是,如果不是因为英语能让当年的人改变命运,其实学习小提琴也很了不起,学习炒菜也很了不起,为什么要学英语呢?
当年,你去新东方听讲座时觉得这群人特理想主义,上课时又特现实主义的只讲考试技巧,感觉很矛盾。
其实,这是一种骨子里的现实的理想主义哲学: 如果现实必须要考试,就快点考试,别哼哼唧唧。我教你一个方法,肯定有效!
03
帮助30%的中国人,长成自己的样子
新东方刚上市,我就跑出来做公司,创立了“新精英生涯”。朋友说我,这就像登上了一艘豪华邮轮,准备开船了,你突然脱光衣服跳下去。
之所以想到创业,是因为我越来越意识到,告诉别人为什么要留学和工作,比帮助别人如何留学和工作更加重要。
记得当时有个北大读中文的女孩来学GRE。有一天下课,她问我读什么专业好。我跟她讲,北大的人智商都高,任何工作基本都能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就行。 她想了想,继续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我该过怎样的生活?”
我忽然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选择更多,他们哪还有绝望?更多的是纠结和迷茫。就算我教会了他们GRE,帮助他们都去了美国,他们也不一定能实现梦想,找到自己。
我希望教会他们如何去选择,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于是,我离开,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新精英生涯,帮助青年人在新的生活里做自己的精彩英雄。
没想到,创业这个事,太难了。 如果说在新东方的时候,我是在周三下午就搞定了吃饭的问题,剩下大半周的时间都在想“梦想和远方”;那么创业的早3年,基本我都是周日晚上九点半才搞定全公司吃饭问题,只剩周日晚上九点半到十二点之间,想点梦想。
有一天,我的一个学生来找我,说你讲东西真的不错,但还要收1980元,如果写成书不就只要30块钱能看到啦。 她的意思是,反正你梦想是让人们成长为自己的样子,又不是拿这个赚钱。我一问,果然,她就是编辑 — 北漂,刚入行,雄心勃勃。我喜欢这种人。
于是,我把课上的东西和盘托出,写了一本书 — 《拆掉思维里的墙》。
不过,这书不仅没让我失业,反而让新精英好起来了,有一半的学员都是通过书第一次接触我们的。现在已经卖了300万册。
后来又继续写,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又带来新的一群人。
今年又出了《跃迁》。
不知不觉的,到了第五年,基本在周三上午,新精英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可以用周四周五周六想想梦想了。 这时回头看看我们拢起来这群人,一个个荷尔蒙过剩,匪气横生,女生男相,比我还要作;但凡有个气口,就各种作怪。
于是有了“做自己论坛”,有了“中国职业生涯发展大会”,有了国内首个在线职业辅导平台“选对”,有了总理科技展上唯一点赞的“生涯实验室”,有了梦想基金、小强币,有了我认为至今最接地气的教育部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教材”,有了牛人们出版的十几本书……还有很多被做死的项目。 我们都通通接受。
如果赚钱是必须的,那就快速搞定他。
如果能在周三下午搞定吃饭问题,为什么你不想想梦想和远方?
后来,我们又做在线教育 — 橙子学院,开始做网课。
2016年10月至今,我成为「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参与到知识服务、知识付费领域。
今年在做专栏的空档,我还写了一本书 — 《跃迁》。
回头想想,我自己这17年的职业生涯,感悟和收获最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持续增值,快速跑过吃饭阶段;此后开始想想梦想。一开始当老师,然后是做新精英。都是这个路子。
这是我的现实的理想主义。
能带给别人价值的东西,一定会带给你自己价值;总想着拿钱,心就乱了。 写书写火了生涯规划这个冷清的行业,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开始你饿着,你只能看着别人要什么,你就给什么价值。慢慢肚子饱了,你就该想着自己想给什么价值,持续的给,别人就过来找你了。
关键要持续增值,不断跃迁。
我当年在做土木工程的时候,英语培训行业刚刚兴起。在很多理工科的角度看就是“忽悠”,但我看到自己的希望,去了新东方;在新东方上市,英语培训行业前所未有的火热的时候,生涯规划、人生设计这个领域还飘忽不定,缺乏体系,但是我抓住了自己的“希望”创办了新精英; 几年下来,公司的线下培训已经占据生涯规划师垂直市场大半壁江山的时候,我开始尝试“知识服务”的道路,并且尝试把职业发展与OWO、大数据、培训与招聘做联动……并且,认识了更多有趣的人。
对于过去的洞察,对于趋势的观察,对于真正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来说,那些别人习焉不察的声音,在你脑子里如雷贯耳。别人浑浑噩噩地跟随,你特立独行地转弯,生命从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