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阅读:一个县的城镇化筹资样本

冬夜的寒冷并没有阻挡“辉县大妈们”的健身热情,在河南省辉县市城区东南盛和怡居社区旁,一群老人正在跟随着强劲有力的舞曲,跳着中国当下最流行的广场舞。

五年前,这里还只是辉县一个普通城中村——东新庄,逼仄、灰暗的二层小楼,街角处随处可见的垃圾是当时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如今这里已建成了现代化的社区,一座座6层公寓楼错落有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点缀让其更有现代化城市的气息。

城中村改造是辉县市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自2008年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辉县市已对城区24个村庄中的19个进行了改造。5年累计投入的城市建设资金约130亿元,在城区面积不扩大的情况下,实现了城区人口翻番。

这座位于河南省北部,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276.6亿元,财政收入19.2亿元的县级市,是如何筹集到这么多资金的?

捆绑改造

为了改变县城的城市面貌,辉县市曾多次启动改造工作,但由于赔偿标准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造工作启动一次停一次。2008年,辉县市以城中村改造为切入点,启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与多数地方流行的异地建设新城不同,辉县市此次新型城镇化建设采用“内涵为主、外延为辅”的就地建设、滚动开发方式。所谓“内涵为主”是指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空间,将城市建设控制在原有的规划范围内;“外延为辅”是指在城市周边废弃地上发展工业,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具体项目建设上则采用“捆绑改造”的方式,将好开发、易赚钱的“黄金地段”同整个城中村的开发改造结合起来。按照“政府主导、乡镇组织、村级实施”的办法,市级政府部门制定城市规划、负责监督实施,乡镇政府组织协调,村集体和开发商直接商谈对接。

村集体和开发商基本谈妥后,县级政府部门再根据各个村与开发商谈判的具体条件不同,实行“因镇制宜,一村一策”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以最早进行城中村开发改造的城关镇为例,其补偿标准为楼房一层按1:1置换,二层按1:0.5置换,也有一些村庄,二层也能谈到0.7、0.8的置换标准。

盛和怡居小区一李姓居民表示,现在通过拆迁,他的二层平房换了两套楼房,孩子的婚房解决了。据其介绍,在东新庄的改造中,大多数村民实现了“拆一还二”,从原来的一套平房到拥有两套楼房。

整村的捆绑式改造除了便于拆迁安置外,还有利于降低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投入。据辉县市副市长秦春明介绍,辉县市城市建设投资中绝大部分是通过项目招商的方式,引入企业投资。他举例说,一个城中村的改造,政府需要投入的只是小区周边的水电路等公共设施,拆迁、安置、土地整理等费用均由开发企业负责。在东新庄的开发建设中,一些民生项目像学校扩建、新建幼儿园、新增绿地等需要开发商承担的拆迁费用就达5000多万元。

在整村改造中承担筹资重任的开发商也会从政府获得相应的优惠政策。辉县市在城镇中改造中实行土地出让“零”收益,每亩地仅收取500元出让费,同时对有关费用能减免的均予以减免。

这种由开发企业承担资金投入的模式在开始合作时也让人充满疑虑:政府担心企业建不起来成了半拉子工程,企业担心土地拆不出来,项目难以推进。“我们的理念是只要投资商进来,就不会走,因为他要挣钱。政府这边则通过出台各种文件,打消企业的投资疑虑。”秦春明说。

随着社会化资金进入增多,辉县市城市建设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2008年辉县市的城市建设投资为14.8亿元,2009年20亿元,2010年以来连续三年投资都在30亿元左右,辉县市五年累计投资约130亿元。

筹资各显神通

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同时,辉县市另一个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平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在同步推进。相对于“城中村”改造,以镇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于缺乏可“捆绑”的优质资产,对于社会资本来说缺乏吸引力。如何筹措启动资金?辉县市第一批启动的35个社区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吴村镇位于辉县市西南部,辖42个行政村、6万口人,是距离县城较远的一个镇。2010年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完成一期大部分工程,在已建成的1620套住宅中,已有1000户左右入住。随着医院、水厂、燃气、暖气等公共设施的相继完善,这个新区正从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生活逐步靠拢。

吴村新镇区一期建设资金主要来自焦煤集团的“支持”。作为焦煤集团的主要采矿区之一,因采煤而造成的塌陷已使吴村镇辖区内的多个村庄丧失了居住条件。借助煤矿塌陷区的移民搬迁,吴村新镇区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据吴村镇副镇长刘宗强介绍,一期工程建成后,可以容纳1万多人。一期工程的住户大多是矿区移民。吴村镇希望能通过二期开发吸引更多非矿区村民的聚集,未来能形成一个3万人左右的小城镇,使全镇近一半居民都能居住到小镇上来。

同吴村镇新区的建设一样,辉县市冀屯镇冀祥社区的建设资金同样来自焦煤集团的“支持”,焦煤集团为两个社区的建设已累计投资1.6亿元。在移民安置小区的建设之外,冀祥社区针对非矿区移民开发的多栋小高层建筑主体已完工。规划中的冀祥社区将吸纳5万人口,聚集的人口将占全镇总人口的83%以上。在辉县市,类似吴村镇、冀屯镇依靠移民搬迁起步建设新城镇的共有6个。

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的启动建设资金则来自当地企业家的捐赠。当地企业家裴春亮个人出资300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裴寨新村,使村里150多户村民从土坯房搬进了二层小楼。裴春亮所捐建的裴寨新村也成了张村乡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起步区。如今,以裴寨新村为依托,包括周边11个行政村的裴寨社区正在相继建设中。规划中的裴寨社区将容纳1万多人,聚集全乡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除了裴寨新村建设由企业捐赠外,裴寨社区建设正在探索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筹措建设资金的渠道。据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办公室工作人员裴龙德介绍,通过腾退出的宅基地复耕,节省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拿到新乡市拍卖,一亩地可卖20多万元,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基本能够弥补村民的购房投入。

据辉县市农委副主任职小强介绍,辉县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除依托煤矿移民安置、企业捐赠、宅基地复耕指标交易外,也会整合分散在各个局、委的涉农资金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资金支持。这些资金虽然分散,但整合在一起也相当可观,去年整合的各项涉农资金有三四千万元。另外,县级财政每年也会拿出5000万元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在2010年,辉县市也曾通过项目打包的方式向银行融资5个亿。除了这些固定的资金渠道外,各个乡镇也会设法争取各种支持,像裴寨社区今年就申请到了公租房项目资金。

从2009年至2013年的五年间,辉县市的3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累计投入60亿左右。在“各显神通”的资金筹措渠道外,如何找到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下一步的挑战。

市场机制待完善

河南省财政厅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魏志甫曾对财政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和保障进行专题调研。在他看来,各地通过财政安排一部分、帮建单位帮扶一部分、社会力量捐助一部分、村集体和群众投工投劳一部分多种形式,不断拓宽了资金投入渠道,但还没有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的路子。

张村乡的宅基地复耕、指标跨区交易的模式最具有市场化价值,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职小强分析,张村乡的模式在最富的乡和最穷的乡可能比较受欢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比较强;而一些较为贫困的乡镇,居民原本的居住条件比较落后,具有腾出宅基地的动力,张村乡即属于辉县市的贫困乡。但对一些经济实力处于中间位置的乡镇,村民的转移意愿可能并不那么强。

如何增加城镇的吸引力,是新城镇能否吸引更多人入住的关键,也是影响后续资金问题的重要因素。毕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用于房屋建设的资金在整个投入中的占比达80%。

据冀屯镇党委委员李明介绍,随着冀祥社区居民的相继入住,冀屯镇规划的农民创业园已相继有12家企业入驻并投产。而一家农业上市公司在当地投资的项目也即将建成,项目投产后不仅能提供1000多人就业,还能提升当地优势产业——食用菌种植行业的产业水平。吴村镇同样也在设法增加就业机会,这关系到二期开发建设中能否吸引到足够多的非移民搬迁者。

秦春明认为,城区的建设通过引入投资商,改善了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生活环境问题,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就业问题的解决。但对以镇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附近老百姓如何就业,是个大问题。

魏志甫在河南多个地市调研中也发现,基层反映最强烈、也相对集中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主要涉及如何调整放宽土地政策和利用土地资源融通资金。在魏志甫看来,这从另一个侧面恰恰反映了多数地方对土地的依赖性仍然较大,而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则相对较弱。(经济观察报)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