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营商时代、大数据时代到微软时代,短短两年时间里西咸信息产业迈过了三大步,产业路径日益清晰。三年,到2015年在数据领域产值达300亿,这是陕西省政府对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大数据产业的要求;到2020年,年产值达2000亿元,这是西咸信息产业确定的目标。
陕西日报记者 王睿 苏嵘
在互联网、云计算时代,作为行业引领北京有中关村、上海有张江高科,如今西安也有了与之相媲美的专业化园区——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
年初,以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为主体,“西安-西咸新区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批准,这是西部唯一国家级云计算示范城市,西咸新区也成为示范试点中唯一的城市新区。西咸新区计划到2020年,试点区域90%以上中小企业使用公共云计算服务,80%以上大型企业和机构使用私有云,培育10家以上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与服务企业,推动100家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云计算应用新增营收500亿元。
2010年工信部确定首批云计算试点示范,仅仅只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座城市,今年又先后确定哈尔滨及西安西咸新区为最新一批试点示范。一个刚刚设立两年多的城市新区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产业风起云涌的当下争得一分先机,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以信息产业定位城市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纷纷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布局的优先领域,催生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各种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的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四化”融合发展,增加陕西经济新能量,也成为陕西实现“拐弯超车”、加快建设“三个陕西”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省加快承接国内外信息产业转移,三星电子、华为、中兴、应用材料、美光、IBM、中国电子、世纪互联等电子信息企业集团纷纷来陕投资兴业,带动了陕西信息产业的发展。
西咸新区作为我省城镇化发展的创新试验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自设立伊始就将信息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加以规划。按照错位布局、集群化的产业总体发展思路,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布局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我省重要的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承载基地——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
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介绍,在制定西咸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认识到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信息化和传统产业的嫁接。信息产业居于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位置,既是产业基础,又是城市基础,因此我们把信息产业作为西咸新区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平台产业来看待。”更多西咸新区解读:www.yangfenzi.com/tag/xixianxinqu
依托大西安地区的科教人才、区位交通、生态质量、土地指标等优势,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规划面积就达25平方公里,也成为西部最大的专业化信息产业园区,建设以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以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为核心,协调发展信息服务、物联网、卫星应用、软件等产业,着力打造陕西省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承载基地。
而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信息产业园作为西咸新区规划的十大产业园区之首,通过在国内首举“大数据”旗帜,该园已聚集了联通、电信、移动、广电四大电信运营商,人口、测绘、林业、人行等九个部委的容灾备份中心,微软、酷派等知名IT企业的一批优质项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抢占大数据的制高点
清晰的产业定位,也取得了陕西省政府对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的极大支持,对入区企业实行大工业用电即是其最务实的举措。首先取得中国联通、电信、移动三大电讯运营商及全国人口数据(西安)中心等的入驻,以此为依托,2012年年底,沣西新城在全国率先举起大数据大旗,并以此为突破,短短一年时间里,大数据产业园已实现了快速起步。
目前,园区正在集中力量发展“大数据”相关产业,专门规划了5平方公里国内首家“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专业园区。据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介绍:“园区第一步,以‘存’为基础,依托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全国人口数据(西安)中心等核心项目,大力引进数据中心、电子政务中心等项目,形成行业核心数据的存储优势;第二步,以‘用’为核心,搭建数据存储、交换、共享、交易的平台,创新‘大数据’产业发展模式,建成陕西大数据处理中心;第三步,以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辐射带动相关领域,实现信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吸引一批国际知名的数据企业集聚,发展新的终端产品,形成新的应用模式,建成国家级大数据处理中心。”
2014年1月,以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为主体,“西安-西咸新区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批复,紧抓这一大好机遇,信息产业园以大数据建设为核心,以“数据沣西,智慧西咸,云储中国,物联世界”为目标,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力促大数据产业园国内领先。
目前,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已获得省级以上品牌4个,引进项目21个,完成投资56亿元,到今年年底将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实现其“三步走”计划第一步。
3、缔造未来的“马云”们
在互联网时代,各地对基于互联网之上的信息产业争夺已达白热化程度,已晋级国家队的西咸信息产业园更成为关注的焦点。
“与全国信息产业发展发达地区,甚至我省一些先发展起来的园区相比,西咸信息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我们专业化的细分园区,特别是陕西、西安特有的科教人才优势成为我们后发的优势。”面对压力,沣西新城管委会副主任亢振峰坦言。
以信息产业为依托,高举旗帜、聚焦主题,产城一体、以人为本,推进“产学研居”全产业系统建设。着眼服务于未来、服务于年轻人,引入风险投资、搭建金融扶持机制,提供现代化的集中式服务,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汇聚起信息产业新优势。在其正在建设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的西部云谷项目中,将集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办公研发、IDC数据中心、呼叫中心、IT工业生产及酒店公寓等生活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
“传统产业园区生产产品,新一代科技园区生产企业。”王军书记告诉记者,西咸信息产业园正着力打造新一代科技园区的升级版。
特别是国家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陕西、西安独特的区位及科教人才优势更加突显。2013年年底,微软落户西咸信息产业园,开展陕西微软创新中心、微软区域加速器、智慧城市建设、微软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微软IT学院等5大项目。这也成为微软目前国内一次性投放资源最多、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广、产业链最完整的项目,今年6月,陕西微软创新中心将投入运营,未来这里会成为我国推动支柱产业转型创新和科技企业孵化的新领地。
从运营商时代、大数据时代到微软时代,两年西咸信息产业迈过了三大步。“目前我们正从三个方面同时发力,一是做基础设施。从城市基础设施,甚至信息领域中,数据库也是基础设施,为区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做平台。提供厂房、提供工业用电、提供投资服务,提供孵化器。不光自己做平台,而且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做平台。三是针对需求做产业。引入相互关联的产业,利用产业链来招商,形成企业的矩阵。目前我们正在做一揽子的产业规划,立志把产业做大做强”亢振峰说。
着眼于服务未来、服务年轻人,西咸信息产业园把创新孵化作为重点,依托微软的品牌效应、平台效应和孵化能力,打造创新孵化体系,让创新灵感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与此同时,园区正积极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强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随着园区软硬环境的不断优化,入区龙头企业的不断集聚,相信下一个五年,一定会有一批产业巨头、明星企业,一批“马云”们将会从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横空出世。
三年,到2015年在数据领域产值达300亿元,这是陕西省政府对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大数据产业的要求;到2020年,年产值达2000亿元,这是西咸信息产业确定的目标。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在《信息简史》里读信息本质的回归史,重新认识你所在的行业
➤ 贵阳大数据博览会:马云马化腾雷军周鸿祎等大佬都说了什么?
2013年11月16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启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及彭苏萍、钱清泉等院士出席高交会。本届高交会由中国工程院与商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汪洋用激光笔启动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商务部副部长王超致辞。本届高交会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主题,重点发挥高交会汇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创新的平台作用,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国际经济与科技交流合作,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本届高交会突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取得的成就;突出了科技创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强化高交会的“行业风向标”功能,汇聚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高交会设“高新技术成果交易、高新技术专业产品展、中国高新技术论坛、super-SUPER专题活动、高新技术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不落幕的交易会”6大板块。
据介绍,高交会已成功举办14届,在国内外科技界和产业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产学研资有机结合、推动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形成了“国家级、国际性、高水平、大规模、讲实效、专业化、不落幕”的鲜明特色。
本届高交会期间,周济院长与院士专家出席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会。报告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共同主办,首次通过全面、权威地向社会发布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充分展示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显著成效,引导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李国杰、卢秉恒、彭苏萍、周玉、钟志华院士与薛澜、吕薇、罗宏、杨宁生等知名专家出席了会议。
周济院长在报告上致辞,对高交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杂志首发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将带动整个产业升级换代,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并将对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这是极大的挑战,中国在200余年的全球工业化进程中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康乾盛世”成为落日的辉煌,这个历史的教训刻骨铭心;另一方面,这更是极大的机遇,为我国利用新兴技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
周济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交汇点,是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突破口,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产业规模效益和创新能力建设协同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但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产业发展环境、投融资体系、市场机制、体制政策不能适应发展要求。
周济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还处于产业的形成期,技术的不确定性还很多。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发展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需要科学咨询。2011 年,中国工程院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动员和组织中国工程院和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战略研究”重大项目的咨询研究。今年年初发布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3》,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经过近一年的深入调查研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今天正式发布。期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能够继续得到产业界、学术界以及相关读者的支持和喜爱,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做出贡献。
周济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深圳市市长许勤、国家信息协会会长卢时彻等共同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和《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2014年首发揭幕。5位院士及4位知名专家分别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9大领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李国杰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十二五”后期和“十三五”期间,我国需要加强大数据、智慧城市、新兴网络、智能人机交互、新兴软件、认识计算等领域的科技布局,并提出“并联式”发展的思路。卢秉恒院士介绍了3D打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周玉院士介绍了先进钢铁、高端轻质合金、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的发展现状、趋势、重点、存在问题。彭苏萍院士介绍了煤炭、页岩气、智能电网、核电、光伏等能源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多能源体系平衡的思考。钟志华院士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有关情况。吕薇介绍了我国创业投资的总体情况,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情况。薛澜从背景、内涵与特征、现状与趋势、政策需求等四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全面阐述。罗宏介绍了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杨宁生提出了提升海洋经济战略地位,培育与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
11月17日,中国工程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周济院长主持会议,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致辞,郑健超、刘韵洁、彭苏萍、周玉院士,吴国凯副秘书长、李仁涵巡视员,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干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负责人,华为技术、深圳瑞波等12家企业代表出席座谈会。周济院士介绍了本次调研座谈会的背景,同时谈及目前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构想。与会代表热烈发言,院士们表示,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对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深圳市经信委共同主办了“2013移动互联网智慧峰会”,刘韵洁院士等作了学术报告,中国工程院三局副巡视员高战军致辞。
高交会启动前,15日下午召开了高交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与高交会新闻发展会,三局副巡视员高战军出席了会议,审议通过了相关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