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责任

作者:乔雨田

2月24日,新余市良山镇发生一起令人心酸的事件,一位八旬空巢老人因身体不适,多顿未能吃上饭,饥饿难忍,只好大呼“救命”。民警闻讯上门当起临时保姆,为老人做饭。(新浪新闻2月27日)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力不断加强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没有子女陪伴、独自生活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些“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有些“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突出。让“空巢老人”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是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应有之义。

在“空巢”已不可逆转的事实面前,从自身角度说恐怕还需老人自我调适,积极摆脱“空巢心理”。从思想上摆脱传统影响,建立新型家庭观。自找乐趣,培养兴趣,充实精神生活。多与社会接触,多参加社区活动,或者与老朋友们聊天、散步,进行户外运动等,有利于老年人转变观念,抛弃心理上对子女的依赖感。

子女对父母的关心,是对老人最好的精神慰藉。有些“空巢老人”物质上的富裕易达,但精神上的关怀往往成为奢求。子女对父母的关心,不该仅满足于让他们吃好住好,更需要常回家看看,尽量多陪伴左右,给予精神上的关爱。多想想如何慰藉老年人的情感,也许比多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更具实际意义。

“空巢老人”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一大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乃至全社会举力面对。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接受采访曾坦言,目前全国6400多个城市街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没有专门的老年服务设施和场所;全国农村近41000个乡镇中,有20%左右没有敬老院和养老服务机构,近613000多个村委会,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程度可能不到30%。“空巢老人”迫切需要医疗养生、家政服务、心理咨询等机构的专业照护,文化娱乐、老年大学、志愿者等的精神慰藉……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切实行使其强大的协调处理能力。

要让空巢老人真正得到温暖,其实并非只是子女的义务,更应该是整个社会应该考虑的问题。将“常回家看看”上升到法律层面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增加了法律的尴尬,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因为每个人都会老去,所以,老年人的问题才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子女常回家看看是一个方面,如何让空巢老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丰盈起来才是关键。子女是一个方面,关心和关注空巢老人世界的社团以及政策也应该落实,这样才能缓解法律的尴尬,让空巢老人的晚年过得幸福而丰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