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溪
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南京的市内公园是比较多的,然而,明明是个街心公园,面积只有五公顷,是上万市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但为安置事业编制人员,这个公园在北面和西面各设一道门,30名事业编制职工中,有12人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按时开门、关门。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公务员队伍不再膨胀,然而事业编制却有增无减,仅在南京各公园内,就有超过3000名职工端着事业编制的“铁饭碗”。(2月7日光明网)
何为“公园”?单从字面理解这个“公”字,就是面向于群众的休闲娱乐场所,它的性质是公益性的,是为大家服务的。而即使设置工作人员也是为了方便群众、游客。而不是另有其他目的。然而通过上述新闻来看,南京的此公园以与“公”园的本质属性背道而弛,这个公园在北面和西面各设一道门,30名事业编制职工中,就有12人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按时开门、关门,这种为了开门、关门而设的编制是否真的需要?而是为了设置而设置。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公务员队伍的报考现象不再如火如涂。然而在公务员不再膨胀的背后却是事业编制的有增无减,仅在南京各公园内,就有超过3000名职工端着事业编制的“铁饭碗”,追究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拿国家的政策视为一纸空文,变相进行人事安排,导致人浮于事,严重点来说就是用老百姓的钱来养闲人。
公园在市中心,一方面美化了环境,另一方面方便了群众的休闲游乐,公园逐渐免费开放才符合公园的公益属性。岂不知竟然为公园设立了大门,还设了专人在开门、关门,这样把“公园”当成了什么?既然公园失去了方便群众的一面,公园的公益性严重被侵蚀,那公园还姓“公”吗?再说公园又不是什么博物馆、故宫之类,需要有人值班、轮岗,那又何必多此一举,为这12个人开设“铁饭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背后有人在撑腰,为公园专门添了12名“开门工”,看似是为了群众服务,实则是打着方便群众的旗号为他们开了事业编制的“后门”。
公园是公众之园,理应全社会共享的社会公共资源,公园内可以适当开发便民设施。属于市内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园,应当由政府养起来,免费开放,即使为了方便群众需要为公园聘人选人,那也要通过正规渠道选有本事的人,能够做实事、出成绩的人,真正树立为民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而不是仅仅为了“那道门”而设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