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莫让传统“红包”破坏春节的“纯洁”

发红包,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之一。然而,如今这却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一大负担。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了102名市民。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受访者今年共发出了超过1000元的红包,单个红包里最多放入超过500元的人也占了四分之一。而红包的流向主要是家族晚辈。(2月3日《新京报》)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但再也找不到过去春节的“纯洁”。节日往往成为送礼多发期,而“红包”也像房价物价一样越来越高,让人受不了。过节就像“过难”这已不是一个人的烦恼而成为了普遍工薪阶层的共同感受。

为什么红包的额度越来越大,这股攀比之风来自何处?笔者看来,主要来自于商界和政界。可是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身染此风,是很严重的不正之风。艰苦朴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如今生活好了,物质丰富,可以娱乐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但更要保持党的光荣传统。再者说了逢年过节,给领导送礼,甚至打着给孩子名义的变相送给领导红包,这不得不引起公众的质疑。借孩子名义给领导送礼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官员孩子一次收3000元红包,在“八项规定”的高压之下,竟然有人敢送,还就有人敢收,这点除了让人有些酸楚,还真有点五味杂陈的感觉。

说句实话,谁也不想把自己口袋的钱白白的送给别人,但借孩子名义变着法子给领导送礼反映出了当前社会的一种无奈和侥幸心态,。但“逢节送礼”好像成为了一个传统,等同拜年祝福一般。虽然,中央禁令连发严卡,表面成效显然,但人们骨子里的畏权媚态并未消失,反而在看似正当无他的情况下暗流涌动。正如所说“风声再紧,但该送的还是得送,只是更谨慎了,方式也更隐蔽了”。

常言道:当官不打送礼的,谁送了我不知道,但谁没来当官记得清清楚楚。作为下属,为了平时的工作,为了领导的“另眼相看”,在逢年过节时谁不在领导面前表示一下。就这样在半推半就当中,节礼送的也就越来越顺手,数额也是越业越大。

老俗话说得好“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在糖衣炮弹的进攻下作为领导逐渐的失去了作人的原则,既然收了别人的礼,自然要给别人“雨露”,如果按愿心施行,必然有失公允。当公允不在,自然权力会有所偏颇,结果也会不尽然。

笔者认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经包装的红包会打破“传统”的腐败,它浸入性更强,让人难以抗拒,对于此,官员干部不仅要管好自己,更好管好自己的亲人、子女,让春节过得详和,纯洁,文明。

作者:林溪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