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针对一些农村学校长期以来开不了音乐、美术课的情况,教育部在日前下发的一项工作通知中强调要“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艺术教师,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艺术教师”。
在这项《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教育部提出:实行县(区)域内艺术教师交流制度,鼓励艺术教师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等形式到农村学校任教。要依托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艺术教师。鼓励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担任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教学实践。
(原标题:农村学校将配齐专职艺术教师)
本文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我国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也明显呈现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艺术教育功利化、儿童艺术教育成人化、学校艺术课程边缘化、艺术课堂单一化、乡村艺术荒漠化等。这些问题的背后,关键还是艺术教育的师资严重短缺。无论是从目前的教学实际需求来看,还是从现有的专业艺术师资的数量上看,学校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艺术教师紧缺。缺少艺术教师已成为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要求增加艺术教师数量已成为学校的强烈呼声。
根据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马卫星等2009年到2010年对黑龙江省部分农村中小学进行的调查,没有音乐教师的中学占40%,没有音乐教师的小学占30%,在调查学校60名小学音乐教师中仅有9名专职音乐教师,占15%;20名农村中学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虽然占80%,但其中39.6%为非音乐专业毕业。另据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杨殿斛2012年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进行的调查,全州1477所中小学仅有音乐教师555人,几乎是3所学校才有1位音乐教师,而且大多集中在县城及条件较好的乡镇,偏僻的乡镇特别是村级小学几乎没有音乐教师。由于艺术教师缺乏,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课程开设普遍不足。如调查表明,一至五年级徘徊在50%左右,六年级基本不开;初中一、二年级不足40%,初三基本不开;高中则低于20%。
从艺术教育的需求情况来看,根据近几年的艺术高等师范教育的招生和毕业生的毕业情况分析,艺术教师紧缺的现状一时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如何加强我国的艺术教育,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建议: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入手缓解师资紧缺的局面。
第一,创新艺术教育教学的课程模式。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如果艺术课程自身不创新,艺术师资紧缺的局面短时间内不可能缓解,甚至很可能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为艺术的形式很多,再加上按照现在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各自独立的艺术课程板块来进行教学的话,无疑艺术教师永远是不够的,学校也不可能为每一种艺术形式的教学去配备一名专业的艺术教师。所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艺术教师配备办法已经证明行不通,艺术课程模式自身的创新就显得尤为关键。用艺术课程模式创新来解决艺术师资的紧缺问题,既能在短时间缓解艺术师资的匮乏,也不失为治本之策中的一条。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基础,课程变,老师就变。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老师。以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为例。在新艺术教育中,读写绘、晨诵、生命叙事剧等课程,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适度综合,如读写绘课程,把语文(讲故事)、美术(绘画)以及戏剧表演(学生讲述)有机融合。如生命叙事剧课程,它既有戏剧(儿童表演)的元素,又有语文的元素(编剧本、读台词),还有音乐的元素(背景音乐)以及美术的元素(道具设计)等等。
一方面,这种经过综合与创新的课程,几乎相关科任老师都可以教,如果经过适当培训则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既解放了艺术教师,又缓解了艺术教师紧缺的局面。另一方面,新的课程模式对硬件的要求也不高,完全可在一般学校复制移植。
第二,有针对性地培养“全科教师”。目前部分师范院校已经开始“全科教师”的培养,部分地区尤其在小学低年级段也已经有了针对“全科教师”的招聘。“全科教师”能够让欠缺艺术教师的地区尽早获得所需师资。针对当下语、数等学科师资相对较强、绝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展配套的全科课程的情况下,建议一方面在全科教师的培养中,侧重于其他学科均选修艺术学科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更多具备更高艺术教育水准的教师。
第三,从行政管理上创新,让艺术师资更加合理地流动。由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建学区或教育集团,把辖区内所有的学校纳入学区或集团统一管理,把体制内的教师变为系统内的教师,并使系统内的人流动起来,打破原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归属隔阂和限制。管理部门可根据情况,合理调配,填平补齐。
第四,距离较近的各个学校之间,自发组建教育共同体。各学校可根据师资情况,充分发挥各自师资优势互补。每学期,各学校的艺术教师针对其他学校教学的需要,轮流到各学校不同的班级去上课。
第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及周边的民间资源、社会资源。聘任坊间、社区以及村里的社会艺术人和艺术家,请他们担任学校的艺术教师。此外,这些社会师资在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结对子”和“师带徒”等形式,指导和培养一批艺术教师,储备后备力量。如一些山歌、民歌等校本课程,不管他是不是教师、是什么学科的教师,只要是会唱山歌和民歌,都可以来教。
第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专门的艺术工作室等组织机构,指导各学校的艺术教育,发挥引领作用。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只有一个艺术教师或者没有艺术教师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暑期选派老师进行职后的艺术专业定向进修,形成“一专多能”型教师。对不会跳舞的音乐教师,可以进修舞蹈;对于不会绘画的语文教师,可以进修美术等等,采取专业定向进修的方式来有针对性地培养艺术教师。
第七,持续组织艺术专题的支教、实习活动。组织艺术教师以及艺术人才进行艺术主题的支教,促进相关人才在城乡之间的交流,组织师范院校的艺术类学生、甚至艺术院校的学生进入缺乏艺术教师的地区实习,让艺术教师、专业人才在更丰富的教育活动中拥抱生活,开拓视野,也让缺乏艺术师资的地区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开展艺术教育。如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的做法是:专门挑选出一位音乐教师、一位美术教师,让他们在全市的各所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巡回开设音乐课、美术课,确保每个学生一个学期能够上最少一节高品质的音乐课和美术课。
第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微课程、微电影,整合网络艺术教育资源,弥补学校艺术教育师资不足的矛盾。比如,名画欣赏、名曲欣赏、经典影片欣赏等做成微课程,通过网络为缺乏师资的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学校通过简单的播放即可带领学生学习,从而缓解艺术教师匮乏的压力。
建议办理部门: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