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31位省级纪委书记中21人为“空降”

京华时报讯 昨天,北京市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召开。

市委书记郭金龙在会上指出,北京是首都,在贯彻中央指示上要做出示范,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

郭金龙强调,我们就是要敢于“得罪”那些得罪人民群众的人,以钉钉子精神不断深化党的作风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以深化改革完善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以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要以钉钉子精神不断深化党的作风建设。抓作风建设,既要看一时之变,更要追求长久之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坚决打好改进作风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凝聚人心,提高公信力。

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明白严管就是厚爱的道理,要抓早抓小,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了解核实、诫勉谈话、拉拉袖子,甚至要大喝一声、及时遏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铁面执纪,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

要以深化改革完善反腐败工作的体制机制。推进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现对市级党政机关全覆盖。巡视工作要做到对区县、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要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这项具有首都特色的工作作为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有力抓手,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五年规划,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有效监督机制、权力刚性运行和及时纠错机制,保障首都各项改革任务健康顺利推进。

——郭金龙

  ■相关

21个省级纪委书记系中央或异地“空降”

京华时报讯(记者商西)中纪委网站前晚推出“走进省区市纪委监察厅(局)系列报道”,率先“晒”出4个直辖市纪委领导的履历等。记者统计发现,内地31位现任省级纪委书记有21人系中央或异地“空降”。

近七成纪委书记是空降兵

在“走进中央纪委监察部”系列报道后,中纪委前晚推出“走进省区市纪委监察厅(局)”系列报道,率先晒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纪委监察厅(局)的领导机构、组织机构及近年特色工作。

4直辖市现任纪委书记的履历显示,基本由中央或异地调任,其中重庆市纪委书记徐松南在上任前已在重庆担任组织部长一年多,此前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组织部部长。

京津沪三地纪委书记则均是“空降”,北京市纪委书记叶青纯此前任河南省纪委书记,天津市和上海市纪委书记都来自中央,天津市纪委书记臧献甫此前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上海市纪委书记侯凯此前担任中纪委常委、审计署副审计长。

京华时报记者统计发现,在内地其余27个省份中,还有17个省份的纪委书记是“空降”而来,其中13人系外省份调任,4人系中央下派,包括内蒙古、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宁夏、西藏,其中有2位在履职纪委书记前曾在当地担任其他职务“短暂过渡”。值得一提的是,本月17日两位省级纪委书记履新的消息对外发布,均系“空降”,原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拥军出任西藏自治区纪委书记,原福建省纪委副书记邓卫平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书记。

这些纪委书记大都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现60岁上下,只有5人是“60后”。最年轻的是甘肃省纪委书记张晓兰,出生于1965年,现年49岁。

异地任职有利于垂直管理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昨晚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纪委书记异地任职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纪委部门是垂直管理部门,这与去年十八大提出的“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的改革也相一致。有专家认为,这一规定正式将纪委书记提名权制度化,有效解决“双重领导”下纪检监察力度不足的问题。

此前公安部门干部“交流任命”一度颇受关注,竹立家指出,重要部门领导长期在本地任职易产生“小圈子”和利益关系现象,“交流任命”有利于预防腐败。但也有观点指出,异地任职并未遏制官员腐败问题,反而造成干部领导行为短期化。

相比之下,作为“治官之官”的纪委书记,异地任职更多一些,对这一任职形式的认同也更多一些。竹立家指出,“空降”能强化纪委的垂直领导,确保中央对地方反腐的直接控制力,减少地方人际关系牵制,减少阻力。

现有31位省级纪委书记中仍有不到四成长期在地方工作,对此竹立家指出,选人用人“唯德唯能”,没有地域界限,现代社会中距离对权力腐败的制约作用较弱,反腐要靠有效监督。

(原标题:要敢“得罪”那些得罪人民群众的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