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执政生命线”。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所蕴含的群众观点和工作方法,造就了党的独特品质和政治优势。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共产党人的传家法宝和看家本领。但是,从我工作的经历和体会而言,群众路线这条“执政生命线”出现阻力,善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在下降。主要是思想有问题,方法难适应,作风要转变。
思想有问题。一是感情淡化。和平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尝到的是“权力的滋味”,而缺少鱼缺水的体验。自觉不自觉地会出现脱离群众的问题。二是联系疏远。联系群众笼统讲比较容易,而要实实在在联系,却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联系群众难和群众难联系问题同时存在。首先是联系对象难界定。群众对象千差万别,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目前,发展的问题、管理的问题、稳定的问题主要在城市。因此,城市下岗职工、待业学生和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是我们联系群众的重点,通过他们也可更加广泛地联系到群众。其次是联系平台难搭建。党员干部从政范围的多样性,和群众就业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干群联系平台的不稳定性。如何分层次构建联系群众平台,如何分行业确定联系群体,需要具体分析把握。现在我们通过“双联”的形式,确定了联系农民的平台,而如何联系下岗职工,联系城市居民,联系进城务工人员还不确定。再次是价值取向难统一。人的价值追求都具有两面性,利己和利他是联系群众必须面临的选择。现在,联系群众,党员干部的出发点是利他,落脚点在利党、利国;而联系对象的出发点是利己。如何通过联系群众,让群众利己又利他,造福自己,服务社会,拥护党的领导,才是联系群众的价值所在。新时期联系群众的价值追求,也应深化和提升。三是交往受困。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关系社会,是人情社会,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干群关系。公民社会的缺失,利益关系的加深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多地表现出利益和利用的特征。而一些既利己又利他的联系,基本属于利益集团的范畴。
方法难适应。联系群众不仅是口号,更是实践。联系群众不仅是概念,更是方法。联系群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具有挑战性、艰巨性、复杂性。目前,联系群众面临几种挑战。一是群众主体的多样性。现在的群众主体,已非过去工农商学兵那样简单,群众主体的多样性,面临着利益需求的多样化。二是群众从业的流动性。市场经济最大特征是分工和流动,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流动性也给社会管理与服务带来很大困难和不便。特别在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方面,难度加大。三是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目前,群众大多在个体、私营和集体组织中就业,缺少有约束力的组织平台,联系群众量大面广,靠过去的办法很难适应。四是管理组织的松散性。和过去相比,现在从上到下面临管理组织松散、软弱问题,社会管理和服务面临挑战。特别是基础不牢,管理失控。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长期难以根治,私营企业组织管理薄弱,除生产经营管理之外,其他管理难以到位。社区管理开始起步,难以适应城市的快速扩张。个体劳动者的管理更是没有着落。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新时期联系群众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作风需转变。作风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党和人民群众互动的过程,脱离群众的作风建设,对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是没有意义的。目前,党的作风的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面临巨大挑战。一是有群无众的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已经改变,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无处不在。伴随信息化成长的新型社会群体,是数以亿计的网民,影响广泛。二是有集体无组织的问题。如大量个体私营企业,是典型的经济组织,政治力量、组织能力作用甚微。三是有社团无影响的问题。现在各系统、各行业社团组织发展迅速,但真正有组织、有影响,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团组织并不多,更没有形成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过去那种简单的上山下乡,已作用有限。单纯的走访慰问,已难解决问题。直白的宣传发动,己不好打动人心。要真正转变作风,需要从体制上、机制上大胆改革,勇于突破,要从根本、从源头、从创新入手,切实转变作风。
(文/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