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中国人说起日本,就会说“日本人崇拜强者”。而我认识的国内友人,也认为日本社会是个“认同强者通吃的社会”。因为“从接触到的一些文艺作品包括动漫日剧小说看,自然法则对日本人影响很深,包括小孩子中对弱者欺凌常常发生。”
首先,关于“日本人崇拜强者”的说法,似乎已经成为国人对于日本人的一种定论。已经盖棺定论的观点,很难推翻,我也不打算推翻。因为日本人的确是崇拜强者的。当然日本人思维意识里的“强者”,并不一定是有钱有车有房有头有脸要什么有什么能够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只要你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你就很可能被奉为强者。例如说你拉面煮得比别人的好,豆腐做得比西施还美,即使你本人其实并不够高大帅,但你一样会受崇拜,成为行业里的“强者达人”。
而至于说日本社会是个“认同强者通吃的社会”,则是对日本社会的一种误解。日本并不是一个强者通吃的社会。首先,日本的法律是保护弱者的。其次,不说别的,只要留意各个公共空间为老人儿童、身体不便者特设的各种人性化设施,也能看出这个社会对于弱者是有关爱的。更不用说那些与普通孩子一样享受义务教育的智障儿童,还有在车站由工作人员迎来送往的轮椅者——弱者在这个社会并不会受到歧视与排斥,而是可以得到各种帮助与扶持。
但尽管如此,日本社会依旧存在凌辱与歧视——被凌辱或被歧视者,不一定必须是弱者,而更多的可能是“异己”。例如在某一个群体中,总是与他人格格不入的人,会比较容易遭到冷遇或排斥。这样的人被称为“KY”,也就是日本人常说的“空気が読めない奴”(不会阅读空气的家伙)。但这类不会阅读空气的家伙,不一定是弱者。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日本80后作家加藤嘉一,他绝不是弱者,但他曾经几乎遭到日本媒体和前辈的群殴,因为“あいつは空気が読めない奴だ”(那家伙是个不会阅读空气的家伙)。
因此,虽然日本的教科书使用金子美玲的童谣,试图告诉孩子们说“大家都不同,大家都很棒”,但我觉得在现实中,如果你真的傻呼呼地刻意表现自己的“不同”以示自己“很棒”的话,那完全是在自寻短见——因为一个总是刻意强调自己不同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自我中心”的人。这样的人,在日本社会是令人讨厌的,大家都会敬而远之。
所以,现实的日本社会,实际上是以“均质主义”为主流的——“大家都一样,大家才很棒”。大家都在群体之中互相表现出种种相同之处,并小心翼翼地在他人面前收敛起各自的“不同”,以免因为自己的“不同”而给周边增添了麻烦,引来了非议。每个人都尽可能和谐默契地遵守着群体中的各种规则与潜规则——这类“大众品牌”的日本人,属于日本社会的常态人群。他们努力营造出一种“均质”的群体个性,以方便自己不动声色地隐藏其中。换言之,这种“均质”的群体个性,便是一种典型的“饭团志向”。
“饭团志向”——这是日本的著名漫画系列《岛耕作》的作者、漫画家弘兼宪史所制造的一个词。意指日本人的集团主义,就像一个结实的饭团一样,有很强的黏着性。的确,处于同一饭团空间的饭粒们,是不会互相群殴的,他们互相庇护,以保证饭团的安全布局和完美造型,并呈现出饭团般紧密的团结精神。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被欺凌被群殴呢?
当然是那些散落在饭团之外不懂规矩的米粒们。也就是文章前面所提到的“KY”——不会阅读空气的那些家伙。情节严重的话,这些可怜的家伙,甚至会遭到“村八分”般的噩运。
所谓“村八分”,是日本农村传统的惩罚制度。生活在农村,有十件大事:成人式、结婚式、照顾产妇、照顾病人、建新房或房屋翻修、水灾抢险、火灾灭火、年忌法事、葬礼、旅行。通常,这十件大事是全村人共同分担,互相帮助的。但对于破坏村落规矩和秩序的人,村民们会团结起来与其绝交,对其进行“村八分”的制裁:也就是上述的十件大事中,除了葬礼和火灾,余下八件事,全村人都对坏规矩者不闻不问,实行集体抵制。当然,葬礼和火灾时出手相助,也并非出于同情心底线,而是因为迫不得已:因为火灾会蔓延,去世的人放置过久怕带来疾病。不帮忙不行。
关于“村八分”,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真实故事。
1952年5月6日,日本朝日新闻静冈分局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写信者是一位名叫石川皐月的高中女生。石川皐月写信向“朝日新闻”告发她的家乡——静冈县上野村在进行选举时,公然舞弊,采取冒名投票方式,进行不正当选举。
收到来信的朝日新闻社大为吃惊,第二天就派遣记者迅速赶往现场采访,并很快将上野村的选举丑闻诉诸报端。不久之后,上野村涉嫌不正选举的数十人,全被警察带走了。
同村数十人被警察带走之后,石川皐月一家的“村八分”噩梦便开始了。
首先是全村人开始集体与石川家绝交。大家看到石川家的人都远远绕道,石川父亲做投机生意失败的丑事,开始被地方小报揭露出来;石川上小学的妹妹,在学校遭到同村学生的欺负和辱骂;更有一部分村民开始四处活动,想方设法要中止石川皐月为念高中而申请的奖学金,让她无钱读书……石川一家被村民们彻底孤立起来。
不久,以《朝日新闻》为首,日本的全国媒体都纷纷对上野村的不正选举以及石川一家遭遇“村八分”制裁的消息再次进行报道,上野村开始受到日本全国的关注,《朝日新闻》在报道中公开质问:“看到不正当手段依旧保持沉默,难道就是爱村之道吗?”面对媒体的质疑,有一部分村民开始觉醒,放弃“村八分”转而支持石川一家。石川皐月在读学校的全体师生以及静冈县教职员组合等,也开始发表声明,对石川皐月的勇敢揭发表示支持。
但媒体和学校师生的支持,并没有减轻石川皐月被“村八分”的噩运。不久,有人开始造谣,说石川皐月已经加入了日本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在当时普通日本人心目中,代表左翼激进主义,属于彻底的危险分子。举一个题外的小例子: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回忆起小时候母亲为了想他要好好读书,会威胁他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就变成共产主义者”!——由此可见“共产主义”在日本人心目中的杀伤力。
此事的最后结果,是被造谣变成了“女党员”的石川皐月,因为难以承受种种精神压力,最后不得不出走东京进行回避,直到事件逐渐平息之后,才敢重回家乡……这次“村八分”事件,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很大的震撼,以致日本导演新藤兼人甚至将此事改编成电影搬上了银幕,电影名就叫《村八分》。
“村八分”是一种十分消极的制裁方式,它通过无视、沉默、冷淡、侮辱甚至造谣等各种手段,来实现对被制裁者的种种精神伤害。这种精神伤害比体罚更具摧毁性,因此,若被制裁者属于承受能力差的人,最终很可能不得不走上自杀这条不归路。
当然,日本作为一个法治社会,人人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只要有勇气诉求于法律,通常能讨回公道,维护尊严。因此,现在的日本农村,“村八分”现象已经十分少见,但也并未彻底消失。就是近两年的日本媒体,也有过关于“村八分”的报道。
此外,即使在大都市生活中,或是在校园中,也一样会存在近似于“村八分”的欺凌事件——这种欺凌手法,通常是一个群体里当头的人,欺凌群体中自己看不顺眼的某一个人,而群体里的其他人,因为怕惹事、怕得罪当头者,大都会保持沉默。
面对这样的欺凌事件,该怎么办呢?我曾经就此和我家的小朋友进行过认真讨论。当时还是小学生五年级的小朋友回答我说:“最重要的是旁观者不能保持沉默。”
我想:孩子说的是对的。要制止社会现象中的各种“恶”,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必须打破沉默。
作者:唐辛子:旅日华人作家,出版有随笔集《唐辛子in日本–有关教育、饮食和男女》、人物传记《日本女人的爱情武士道》。自我介绍为——“唐辛子,在日文中就是“辣椒”的意思,唐辛子就是“糖辣椒 ”,一个既甜且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