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美国和非洲之间出现什么重大“火花”时,都会有人惊呼“美国将重返非洲”,或喜、或忧、或怒,但稍后又归于沉寂。最新的一次“重返非洲”话题火爆则是当下,因为北美东部时间8月4至6日,第一届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
正如法国经济类大报《回声报》一篇评论中所言,对于非洲而言,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门槛的非洲,对任何合作伙伴都持欢迎、接纳态度,也乐意讨论任何建议、方案——前提是不能光有方案,而没有真金白银的实质性内容。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达喀尔意向”之所以遭到冷遇,正是因为他以“平等伙伴”的堂皇理念为由,试图把“非洲需对法国产品进一步减税”和“法国应减少对非援助”的“缩水货”塞进“新伙伴关系框架”内,而非洲各国对美国是否捧场,同样要看美国在这方面的意思和动作。
正因如此,许多非洲媒体和评论家都指出,与会非洲国家对美国是否“重返”之类概念性话题,多半是客随主便,随口应付,其关注点主要在两个“真金白银”的议项,即“增长与机遇法案”和“非洲电气化法案”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上。
所谓“增长与机遇法案”,指在目前对非洲各国实行进口普惠制税务优惠基础上,增加对非石油、矿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准入优惠,而不要求受惠国对等税务优惠待遇,符合条件的撒哈拉以南国家在八年内都可享受这一待遇,一旦达成,实现零关税的非洲对美出口产品,类别将扩大到4000项以上。
所谓“非洲电气化法案”即美国通过金融、资金和技术援助,向基础设施落后欠缺、电力缺口巨大的非洲提供电站、电网建设帮助,力争使5亿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摆脱电力匮乏、甚至无电可用状态。
普惠制税务优惠,是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受到最多、最无保留欢迎的对非政策,包括中国在内,许多洲外经济体都不同程度仿效了这一政策,而“增长与机遇”则是奥巴马上任之初推出的“升级版普惠制”,一旦实施,对非洲各国的经济增长自然好处巨大,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非洲政、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
然而“增长与机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2009年初,奥巴马刚入主白宫,这条“利好消息”便横空出世;当年8月4日,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史无前例对非洲进行7国、11天巡回访问,大谈特谈的正是“增长与机遇”,而这次访问的头炮和重头戏,便是为“第一届增长与机遇法案论坛”揭幕,揭幕地更煞费苦心地选择了当时黑非洲奥巴马人气最高、美国总体形象最好的、其生父祖国肯尼亚,“加强美国在非洲话语权”、“和中国竞争”等话题喊得山响,希拉里甚至喊出过“向中国学习”(指效仿中国对非洲进行更多直接投入、尤其基础设施投入)口号,但时至今日,奥巴马第二任期业已过半,国务卿更早就易人,“增长与机遇”却还在不紧不慢地谈着。
至于“非洲电气化法案”就更急不来——参院还没表决且不去说,即便通过了,“增长与机遇”前鉴在侧,这对嗷嗷待哺的非洲各国而言,恐怕又是快性急吃不了的热豆腐,毕竟,“增长与机遇”不过是少收钱,而“电气化”可是要多扔钱的。
奥巴马任上的美国之所以对非洲言多而行少、言早而行迟,一是因为自身债台高筑,不得不量入为出,而是国内对援非意见不一,如在非洲受到普遍欢迎、其它经济体也纷纷仿效的普惠制,一些美国政客、商界人士就认为是“海关漏洞”,理由是许多不应享受普惠制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借机将本国产能转移到非洲,通过“贴牌”堂皇免税进入美国市场,至于“电气化”,担心变成“援助无底洞”的有之,希望较国际组织附加更多、而非更少条件的更不乏其人。
事实上,非洲从来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最短板:在非洲,传统上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法国,近年来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也纷纷加强了存在,而美国仅在冷战高峰期间,出于美苏争霸的战略目的,在非洲表现出强大影响力——前提是付出强大的“真金白银”。随着冷战的结束,竞争的消失,非洲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性不可避免地下降,尽管奥巴马屡屡强调“重返”,但东亚、中东、欧洲等新老热点处处掣肘,僧多粥少,相对次要的非洲,也只能多动动嘴,少动动钱袋子了。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几百年来早已对和洲外列强周旋习以为常、驾轻就熟的非洲各国,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会可以来开,但能“重返”到怎样,是要看“实际表现”的,美国早在2007年就通过所谓“非洲博物馆计划”设立的“非洲司令部”,就因此至今仍在德国斯图加特呆着,而美国在非洲的“存在感”,也暂时只能继续保持现状。
就在此次美非峰会开幕前夕,8月1日,奥巴马因西非“埃博拉”疫病肆虐,一名援非美国医生感染确诊,公开宣布“所有来自有关国家的与会者都将受到美方严格医疗检查”,尽管奥巴马并未解释何为“有关国家”,但塞拉利昂总统伊奈斯特.拜伊.科罗马和利比里亚总统艾伦.约翰逊.瑟利夫随即表示,不会接受这样的安排,并退出本届峰会,这一意外的插曲或许预示着,美国和“黑非洲”间,仍需慢慢探究彼此都能接受的沟通方式——尽管双方有时都愿意不轻不重地提醒大家,奥巴马是有肯尼亚血统的美国人。
作者:陶短房,专栏作家、评论人,旅居加拿大,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