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对加沙地带展开新一轮大规模空袭和炮击。
就在全世界目光聚焦于马航客机被击落事件的时候,以色列军队7月17日展开了对加沙的地面行动,在过去几天的冲突中,造成了双方数百名人死伤。或许大多数人已经厌倦巴以这种毫无意义的”以牙还牙”,但需要关注的是,与以往不同,这轮巴以冲突或许预示着,那片土地从此滑向血与火的深渊,和平不会再有希望。
这轮冲突之前,加沙地带时不时有武装分子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以色列在遇袭后,会马上发动空袭报复。这类零星冲突并不影响局势的基本稳定。今年6月12日,3名犹太青年在约旦河西岸定居点被绑架后遭到杀害。这一事件令以色列政府受到国内强大的政治压力,特别是在情报部门认定2名哈马斯成员是杀害犹太青年的凶手后之后。接下来7月2日,6名犹太极端分子在东耶路撒冷绑架并烧死1名16岁巴勒斯坦青年。
此后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加沙地带武装分子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增加。以色列政府迫于国内政治压力,7月8日起实施”护刃行动”,对加沙地带进行大规模空袭和炮击,目标包括了哈马斯的军事指挥机构。随后,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大规模发射火箭弹进行报复。7月15日,以色列一度接受了埃及的停火建议,哈马斯却予以拒绝。最终,以色列在7月17日发动地面攻势,再次侵入加沙……
这明显是双方极端分子挑起的冲突,但迫于政治压力,以军和哈马斯不得不为此进行对抗。
首先,哈马斯组织虽然统治着加沙地带,但他们未能制止其它极端武装对以色列的火箭袭击和绑架暗杀,哈马斯甚至约束不了一些基层成员的激烈行为。在不断遇袭的情况下,以色列政府受到巨大政治压力,只能实施大规模空袭、乃至地面攻势,给国内一个交代。而在谁强硬、谁就能获得支持的加沙,哈马斯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又不得不展开行动回应以军空袭,甚至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还要拒绝埃及的停火建议。
一轮轮无休止的流血,正令加沙地带变得更加危险。以色列情报部门前负责人哈列维数日前曾警告,对以色列而言,”哈马斯不好,但还有比哈马斯更糟的选择,ISIS已经在加沙地带招募人手了”。一旦哈马斯的力量和声望被削弱,比哈马斯更极端的组织就会控制加沙,届时以色列、国际社会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重建秩序。
哈马斯发射火箭弹回应以军空袭。
尽管很多人觉得巴以冲突很复杂,但巴以问题根源却非常简单–巴勒斯坦人现在没有自己的国家。
1967年第三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全境,其后经过多次艰难的谈判,巴勒斯坦人最终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这两个区域获得有限的自治。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开始不断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和东耶路撒冷建设犹太人定居点,侵占了大量巴勒斯坦土地。2005年后,以色列放弃所有在加沙的定居点,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仍在继续扩建。
正因为犹太人定居点的存在,某种意义上,巴勒斯坦现在处于以色列的半军事管制下。
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犹太人定居点、连接定居点的公路建有隔离墙和栅栏包围,以军在定居点设有岗哨,巡逻队全天值勤。以军还完全占领了与约旦接壤的边境地带,使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与外界隔绝,巴勒斯坦人没有自己的边境口岸,海关关税都只能由以色列代收后转交。而在加沙,尽管以军已全面撤出,但仍然封锁着加沙海岸,使得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成为加沙地带唯一不受以色列控制的边境口岸。
围绕着犹太人定居点发生的事情就如同癌细胞一样阻止巴以和平的实现。正如前文所述,此轮巴以冲突主要诱因就是3名犹太青年在约旦河西岸定居点被绑架杀害。
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兴建了大量犹太人定居点。
犹太人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分布很广,该地其实处于以色列的半军事管制下。
其实对于巴勒斯坦建国、犹太人定居点等核心问题,以色列政坛并非没有清醒认识。1993年,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就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达成“奥斯陆协议”,计划通过谈判在1999年达成巴勒斯坦建国的协议。但拉宾在1995年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和平进程随后夭折。
2001年出任以色列总理的沙龙更务实、更果断,做法也更有成效。沙龙政府不顾所属政党内部的强烈反对,在2005年实施单边行动,撤销加沙的定居点,以军全面撤出加沙。撤出加沙后,为了在将来与巴勒斯坦人签订和平协议,沙龙还计划撤销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但未等计划实施,沙龙就在2006年1月严重中风入院,无法再履行职务,沙龙此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今年1月11日逝世。
沙龙之后,以色列政界再无人有能力、甚至有意愿推动此类为最终和平而作出的让步。
与加沙地带一样,常年战争,令以色列政坛也奉行着谁强硬,谁就能获得更多支持的丑陋原则。拉宾、沙龙在从政前都是职业军人,拉宾曾官至以军最高指挥官,沙龙曾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力挽狂澜,他们都曾为国家立下旁人难以企及的显赫战功。所以拉宾、沙龙能够以自己的威望,去推动一些会招致强烈反对,但有利于以巴未来的事情。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曾试图解决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2005年以色列军警在拆除加沙定居点前,将犹太定居者强行带离。
而现总理内塔尼亚胡,尽管曾两度出任总理,可谓以色列的政坛不倒翁。但内塔尼亚胡现在连自己的内阁成员都无法说服,只能在压力之下,犹犹豫豫地实施缺乏目的的军事打击。
以色列政坛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右倾、保守,在巴以谈判中更难作出妥协、让步。保守的以色列,绝望的巴勒斯坦,和平或许不会再有希望。(文/杜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