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戈:日本人对中日战争的想像

近日,中国媒体对日本的批判新增一项内容:热衷于对比中日军力,臆想中日开战,渲染“中国威胁论”,是何居心?

这样说的理由是近年日本经常有媒体假想中日交战,诸如:

——日本《追求》杂志2014年5月刊文章设想:日本舰队将首先遭到中国10艘舰艇从160公里外齐射数十枚反舰导弹;日方20架用反舰导弹反击的F-2战斗机和40架驰援的F-15J战斗机则将与中国96架战斗机混战;在登陆方面,日本“大隅”级运输舰和CH-47直升机的投送能力都有限,而且登岛部队可能因地雷和伏击大量伤亡。

——2013年12月1日,日本军事专栏作家KyleMizokami用战争模拟游戏《Command:ModernNaval/AirOperations》模拟了中国空军4架歼-11B和4架歼-10战斗机与一架日本P-3C巡逻机和两架F-15J交手,结果损失6架,但日方也损失两架F-15J,在附近的美军损失一架F-22。

——在日本《军事研究》月刊2013年5月号上,军事专家三鹰聪设想日本空自两架F-15J战斗机和两架增援的同型机被中方多达30架歼-10围攻,由于和平时期不能先开火,被击落两架,连负责指挥的E-767预警机也被击落,钓鱼岛空域制空权易手。

——再往前追溯,2012年10月,日本防卫大学的一次推演得出了日中两军在钓鱼岛海域交战,中国舰艇全部被击沉的结果。

按理说,除最后一项外,上述几项研究的结论对日本相当不妙。未战,一方先大谈败状,何以仍然让对手大为不爽呢?

 

实际上,中国媒体对任何“胜日”前景那是相当地有快感,否则,上述第三则消息在中国报纸的标题就不会是“日媒模拟中日钓鱼岛空战,F-15任由歼-10击落,解放军获胜仅需12小时”,也不会还有中国报纸豪言“中国022导弹艇就可控制钓鱼岛”,中国某军事专家更不会揭露“日媒连续炒作中日之战无非是走夜路吹口哨壮胆,掩饰其底虚本质”。

更何况,中国媒体还敏锐地发现了日本某刊物半年前还说完全能对付中国进攻,现在大谈失败,显然缺乏自信了,进而深思: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难道不是中国军力高歌猛进吗);针对日本诸专家在推演中纷纷担忧美国不会参战,中国专家纷纷点头赞许:没错,美国绝不会为盟国打仗。

那么,中国媒体的不爽从何而来?

原来,日本不可饶恕的罪行在于:胆敢想象中国先动手!比如上述前三项研究分别设想“伪装成渔民的中国游击队登上钓鱼岛”,“中国战斗机群伏击日本巡逻机”和“中国渔民遇海难漂至钓鱼岛,中国派机支援”等情形作为导火索。

中国官方除了反复重申中国军队有决心有能力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从不具体发出武力解决的信息,此乃“有理有利有节”。然而,日本媒体在本国境内对日本读者假设“中国先动手”,构成什么指责或污蔑吗?这种研究如果不允许假设对方先动手,难道只允许假设自己主动挑衅?

其实,谁主动都只是研究或公开探讨需要的军事推理的假想起点,世界各国军队各种军事科研、训练和演习中对几乎所有情况,不管它是最坏情况还是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有无数的假想。

当然,大家都知道,容易刺激对方、引起误解或不满的假想,最好不要张扬,更不要出现在官方、半官方媒体和场合,否则容易被说成官方声音,造成外交上的被动。

可是请注意,将中国国内甚至很少听说过的不入流日本杂志上毫无权威性的内容一个不落地搜罗出来,在中国国内大加传播和批驳的,恰恰是个别半官方媒体,上述消息除第二则外全部如此。

一方面,中国的官方理念是:任何向社会传播的观点都事关国家形象,只要是负面,一定会造成恶劣影响。可是另一方面,正是在遍搜日本媒体,揪出不符合中国立场的话来深揭狠批的过程中,很多本来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和主张还真声名远播了。

设想战争一定是好战和挑衅吗?不允许设想战争,特别是绝不允许公开谈论本国主动开战,就一定有如圣贤般“兼爱、非攻”吗?

不见得,因为当代信息传播早已无处不在。在现实社会,军事爱好者如果想交流本国如何一战,绝不会找不到渠道,而且越受限制的话题越是热点,越有丰富的迂回探讨方式。要说传播面,并不比一般的杂志小。

有趣的是,日本、美国官、民两界也极为关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只是出于他们的制度和文化,极少有对中国人的指责、想象甚至辱骂锱铢必较的。相反,倒是中国民间大量缺乏依据、明显夸大的中国军力传闻甚至会被西方学界引用。当这些信息被西方媒体解读,不少又成了上述深揭狠批“中国威胁论”的罪状。更有趣的是,中国媒体还常常一边批判,一边为祖国有实力威胁对手而自豪,天然自相矛盾。

在更严肃的军事科研领域,“假想敌”一词本身就技术性压倒政治色彩,为避嫌宁愿不公开没问题,但在敌情设想上画地为牢就是作茧自缚了。这方面,中苏之间从50年代的水乳交融到60年代末的“早打、大打、打核大战”最能说明问题。而日本飞机模型商在盒子上画个“辽宁”号被击沉,和中国在线军事游戏《光荣使命》出现中国士兵乘“辽宁”舰登岛,其实都很正常,何必为前者愤愤然,为后者飘飘然。

实际上,上述日本开战假想,主题都是为日本自身利益,设想各种困难局面,有些是战略性的,如美国不愿出手;有些是实力上的,如“大隅”只有3艘,那霸基地只有一条跑道,日本没有海军陆战队,中国军力规模优势明显等;有些当然也对中国实力有所夸大,如“商”级核潜艇同美“洛杉矶”级一样安静,日本P-3C反潜难度相当大,中国将使用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等;还有一些对中国的弱点则估计得较为准确,比如“尽管精心策划,但中国对战场态势的把握并不如想象的全面”。

而且,这些设想的结论大多客观而清醒,如有的强调撰文“并非有意夸大东海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实际上爆发战争的机率并不大”,“日本拥有很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岛屿,但缺乏防卫的装备、兵力和技术”,“海、空战双方可能都会出现较大损伤,但数量也很重要,如果时间拉长,中方会逐渐取得优势”。至于其大多日方失败的结论,实则“料敌从宽”的军事专业精神的正常结果,绝不是有人所称“自虐性的幻想”。

即使是幻想,也未必是“自虐”。冷战期间,西方社会幻想与苏联对抗的军事小说异彩纷呈,《追杀红色十月号》、《明斯克号出击》等作品内容未必都是美国战胜,更不用说明显讽刺美国自己好战倾向的《奇爱博士》等反战作品。这些作品,既没有刺激苏联发兵讨伐,也没有使美国声名狼藉,国民弃国厌军。其中的很多情节,恐怕是剑拔弩张50年的美苏两军官兵也绕有兴趣的。而美苏之间的外交和舆论战当然也十分热闹,但至少不至于拿对方一部虚构作品发难。

即使要重树铁幕,如果连一场近海海战也不敢公开想象,只敢相信政府有的是诸葛亮,早想好了锁在保险柜里。可是,能保证一旦有事打开就是锦囊妙计吗?有多少战略、战术是象时下烹饪界流行的“秘制”、“窖藏”,只管一上桌就活色生香的?战争的突然性是一回事,但战略战术不许开诚布公地探讨、争鸣、反思和置疑,等于给本国的思想戴上笼头,看似好驾驭,实则有战败之虞,不管你有多少武器和死士。即使在主要战略方向的选择上,越是出于情绪和政治需要,一门心思与某一方死缠烂打,越可能看不清世界,难以真正为明天最难预料和防范的硝烟作好准备。

作者:吴戈,军事、国际时事评论员。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chenwenchan说道:

    日本人如果要发动战争、将死无葬身之地!日本人民回到这1947年时代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