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波罗申科的故事

后苏联国家转型道路普遍较为野蛮、粗线条,脱胎其中的寡头群体崛起之后,他们是否可以当总统的问题变得愈发不可回避。这些寡头们有钱,且于仕途上已有建树,但是其财富原始积累却是躲不过去的污点,极为显眼。

不同国家做了不同的回答。

两年前,当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在总统大选中崭露头角,已经打倒数位寡头的普京权力体系仍紧咬着他的寡头身份不放。在格鲁吉亚,比纳济·伊万尼什维利已经崛起为权力体系核心式的人物,尽管尚非总统。但这一次在乌克兰,民众将一位寡头波罗申科选为了总统。从其得票率领先季莫申科的幅度来看,民众对寡头当总统一事没有丝毫的犹豫。

在普京公开打倒几位在俄显要的寡头之后,这个群体被贴上了“不洁”的标签。但是就像普京在暗中扶植自己的体系内寡头一样,在政治垄断不再有法律基础之后,权力对大资本的借重是重新达致政治垄断的必经之路。寡头们的地位不会从整体上丧失,有朝一日一步登天也并非什么不可想象的神话,就像眼下波罗申科正在上演的大戏一样。

彼得·波罗申科,1965年生于乌克兰敖德萨,在摩尔多瓦一座名为本德拉的小城长大。此时,他还姓瓦尔茨曼。没错,他的父亲阿列克谢是一位犹太人。后来,他随妻子姓了波罗申科这个乌克兰姓氏,彼得也跟着改了姓。但是在乌克兰政坛,没有人不知道波罗申科有一半犹太血统。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乌政坛历来对犹太裔政客持警惕态度,正牌乌克兰人季莫申科甚至曾让手下编制一本罗列全部犹太裔乌克兰政客的书,给自己的政敌们找麻烦。前些年,《福布斯》搞了一个全世界犹太裔富豪排行榜,波罗申科榜上有名,这让他非常生气。

他父亲做厂长时的贴身司机瓦西里·别利尔对《共青团真理报》的记者回忆14、15岁时的彼得,称他从来不向别人夸耀自己的父亲是厂长。他的中学同学印象最深刻的是彼得极佳的记忆力,这让其学习起来毫不费力,成绩还总是名列前茅。

1982年他不顾父亲和其他亲友的劝告执意报考了基辅大学的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专业。这不仅是热门专业,更是特权专业,无论在莫斯科大学还是基辅大学,这一专业名额都往往由高层官僚的“官二代”们占据着。也正因看到了其中的难度,父亲阿列克谢才在帮儿子搞到党支部推荐信的同时从学校搞到彼得毕业证书的副本,用其为儿子报考了敖德萨海军学院。这是为儿子可能考基辅大学失败做准备,选这所军校则是因为父亲看出儿子想从事能往国外跑的工作。

结果,彼得两所学校都考上了。他去了基辅念他喜欢的大学,父亲阿列克谢却陷入了贪腐、滥权罪案。

(资料图:当地时间6月7日10时,乌克兰新总统宣誓就职仪式在议会会议大厅举行,波罗申科正式就任乌克兰总统。)

对公有财产的掠夺在苏联解体前后一直存在,不过是不同时代有不同表现。如果说在苏联后它体现为私有化过程中的“内部人交易”,那么在解体前则体现为对企业物资和利润的小规模侵吞。波罗申科父子恰恰成了两个时代的典型,区别不过是父亲身陷囹圄,儿子则成了呼风唤雨的大寡头。

阿列克谢从1977年开始领导“本德拉实验检修厂”,期间利用职权谎报工作量,骗取奖金。这让他累积了不少的个人财富,但他从不表现出来,厂内人们从来看不出这位厂长比别人更富有。儿子去念大学后他被调任“摩尔多瓦农业装配厂”厂长。他从那里盗取电缆,并且用买来的廉价酒精做私酒贩卖。1985年他在苏联-芬兰边境被捕,当时他正在向芬兰走私酒品。

数罪并罚,他被判在劳改营改造5年,罪名包括“谎报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损害苏联国民经济的反国家行为”、“利用职权盗取国家财产,数额超2000卢布”。

其父的这段过往成为许多媒体人士挖掘的重点,因为大家都好奇为什么几乎毫无背景的彼得·波罗申科能进入到几乎是特权阶层领地的基辅大学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专业学习,多有人猜测那是因为父亲阿列克谢用贪污来的钱给孩子的入学“铺路”。当然,这还只是猜测。

父亲去了劳改营,彼得·波罗申科感到痛苦。但是他在基辅过得不错,大二时他娶了乌克兰卫生部副部长的女儿。他练得一身好柔道,在大学期间服兵役的时候曾有过一人力敌5名准尉的“光荣事迹”。那场因老兵欺辱新兵而起的殴斗中,一位名叫科诺年科的伙伴一直陪着他,这位从基辅汽车道路大学来服兵役的大学生日后成为波罗申科非常倚重的生意伙伴。在波罗申科日后的商路中,两人过去的战友、同学成为他们打天下的班底。

大学五年级,他开始和伙伴们利用在学校里学到的国际贸易知识帮助苏联企业订立进出口合同并帮助办理银行信用证。从这项业务中他赚取了自己第一个百万卢布,为自己买了一辆“伏尔加”轿车。大学毕业后他则开始利用当时全苏通行的易货贸易倒卖紧俏商品,让其起家的则是其对可可豆的进口。当时,整个苏联都吃不到国产巧克力,因为没有一家企业从国外进口可可豆。通过这些业务,他赚取了自己第一个百万美金。这一经历跟同时期其他的寡头如出一辙,无论是乌克兰的还是俄罗斯的。

波罗申科商业班底中的成员日后接受采访时无不对其领导能力盛赞有加。科诺年科称,在每一项生意中波罗申科都拥有控股地位,但从来没有人质疑他的领导。他还对团队内相互信任的氛围感到很自豪,他说他们是那段时期唯一没有解体的商人组合。

1992年,摩尔多瓦爆发“旗帜战争”,波罗申科赶到本德拉将服完劳改的父亲和母亲接到乌克兰躲避战乱。1年后,他同伙伴们成立了“乌克兰工业投资集团”。自此直到90年代末,波罗申科兼并了一系列企业、公司,将它们列入“乌克兰工业投资集团”的阵容中。这些产业涵盖食品工业、造船、汽车制造、农业、银行、健身中心等领域。其中的“罗申”集团是乌克兰最大的糖果制造商,产品远销整个独联体。“博格丹”集团生产“伏尔加”、“现代”、“起亚”等品牌的各型轿车及“切尔卡斯”客车。“列宁熔炉”公司则是生产包括战舰在内各型船舶的知名企业。

到了90年代末,波罗申科已经基本组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而他也已成为乌克兰数得着的大富豪。

同其他寡头一样,波罗申科也是在90年代实现了自己商业帝国的迅速扩张。这当然离不开时任总统库奇马所实施的私有化政策。在这一政策下,波罗申科用极低的价格买下了乌克兰地区一系列国有的糖果生产企业,在它们的基础上组建了“罗申”。他的汽车和船舶制造等产业也均离不开这一私有化政策。同叶利钦的私有化一样,乌克兰私有化的实质也是权力集团内部的一系列“分封”。此中只遵循权力关系上的亲疏,而无关任何商业竞争。这一政商逻辑直到现在都在独联体国家居于垄断地位,这恰恰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乏力的一大原因。

当然,这同其父阿列克谢的对比就更加鲜明了。儿子的做法是更加野蛮的掠夺,但却是受到当政者首肯的。父亲当年小打小闹地为国家造成几千卢布损失却在劳改营蹲了5年。

波罗申科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有力的人脉做基础,任何人在90年代的打拼都难以成功。而这所谓的人脉当然是与当权者的亲密。2001年,刚刚步入政坛的波罗申科就成为了总统库奇马第一个政权党“地区党”的组建人之一。这一地位非同小可,如果对应到俄罗斯政坛,他的地位非常类似1999年为叶利钦和普京组建“统一党”的“灰衣主教”别列佐夫斯基。这一地位的取得当然非一日之功,这更解释了过去数年波罗申科商业帝国缘何可以迅速扩张。

库奇马在自己任总统的十年里有意实施了一系列私有化政策,因为他早已将大资本引为自己的权力支柱。这同叶利钦的选择又如出一辙。而在众多大寡头中,波罗申科是其极为欣赏的一位。波罗申科曾对一位记者透露,早在1999年库奇马就曾建议他担任文尼察州州长职位,但被其婉拒。

那年他才34岁。

盘点波罗申科的政治道路,你可以看到他出色的押宝能力及在各个势力之间的平衡能力。就在他在库奇马权力体系中位居显要地位之际,他开始与时任总理的尤先科亲密起来。2001年,库奇马与尤先科关系破裂,后者被解除总理职位,波罗申科竟公开反对这一决定,这让库奇马极为生气。总统曾当面问波罗申科,是不是真的反对解除尤先科的职务,他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的回答。2002年议会选举,波罗申科干脆走到了总统的对立面,带领尤先科的政党“我们的乌克兰”角逐选举并一举获胜。

库奇马开始对波罗申科的生意施压,但还是在2003年向波罗申科伸去橄榄枝,为其提供了副总理职位,只要他离开尤先科回到自己身边。但是,波罗申科又拒绝了。

彻底被激怒的库奇马开始摧毁波罗申科商业帝国的进程。波罗申科旗下的天然气开采生意被吊销开采许可证,生产汽车的“博格丹”集团被从国家扶持企业名单中剔除,造船的“列宁熔炉”未能按计划兼并进行私有化的国有“赫尔松造船厂”。他旗下银行险些被剥夺,而整个“乌克兰工业投资集团”则遇到了政府的税务调查。这一切都会让人想起普京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打压。

波罗申科曾回忆称,那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但他依然不屈服,一直坚持到了2004年“橙色革命”胜利。库奇马及其接班人亚努科维奇下台,尤先科及其盟友季莫申科上台,波罗申科则是这场革命的最重要资助人之一,就像他当年资助组建“地区党”一样。

许多人都佩服波罗申科的政治眼光,脱离体制投身反对派,当时这样做的寡头或富豪着实不多。

作为革命的大功臣,波罗申科本指望在新政府担任总理,结果却被季莫申科抢走了这一职位。这开启了他与季莫申科互相争斗的篇章。他被尤先科任命为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这让其在强力部门拥有实权。外界指责他用这一权力将该委员会打造成了一个新克格勃。波罗申科确实用这一职位扩张自己的政商势力范围。对其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指责来自最高拉达议员科列斯尼科夫。他透露称,2005年波罗申科曾在私下里告知前者,有人要暗杀他和乌东部寡头集团魁首阿赫梅多夫,但只要阿赫梅多夫交出旗下几处产业并将最高拉达内“阿赫梅多夫系”的15-20名议员“转会”至波罗申科所在势力麾下,二人就可以免于血光之灾。

该丑闻爆出后,全国哗然。

2008和2010年,库奇马的接班人亚努科维奇又带着“地区党”杀了回来,重返执政地位。按理说,波罗申科这个“叛徒”应当遭到清算。但没想到,他居然被亚努科维奇任命为乌外长。这都让人想起当年被波罗申科背叛的库奇马还建议其当副总理。

波罗申科的这套“平衡术”让人感到叹为观止,因为他身处的是政治绞杀和清算都极为严苛的乌克兰政坛。

在亚努科维奇体制内,他又一次成为体制内人物。但是,当2014年革命再起,他又一次成了革命资助者,将矛头指向了亚努科维奇。这一次,他又一次押宝成功。

这次的成功不同于以往,他亲自当上了总统。

波罗申科缘何可以以一个寡头的身份当上总统?他拥有一个寡头必有的污点:私有化中对共有财产的野蛮侵吞。他也有作为后苏联国家政客普遍具有的污点:政客间无底线的斗争。但是,一些优势足以让寡头们克服这些污点而被选民接受:成功的商业经营能力,指向善政的主张及让民众相信该主张的形象。前一点在霍多尔科夫斯基、普罗霍罗夫身上都有明显表现,他们这才能够获得支持。波罗申科同样如此,他的“罗申”集团位列世界20大糖果生产商行列绝非偶然。后一点却是波罗申科所不具有的。选民们非常清楚他的过往。但是乌克兰当下特殊的境遇决定了他同样可以被民众所接受。如今在乌克兰恰恰缺少一位可以平衡各方势力的人物,而这恰恰是波罗申科最擅长的。

库奇马时代,乌克兰东、西关系及乌与俄罗斯、欧洲的关系都非常稳定,那是因为这位总统非常懂得平衡之道:主张加入欧洲,却又加大与俄罗斯的联系,对东部民众高喊亲俄口号,却也不忘在自己的政府中加进几位来自西部、力主加入欧盟的官员。但是当“橙色革命”发生,这种平衡被打破了,乌克兰开始非东即西,国家也愈发动荡,直至出现裂土之险。

若要恢复这种平衡,波罗申科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这不,他当选后一方面高喊加入欧盟口号,另一方面却又加大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力度。权宜地看,这能让各方都感到可以接受。难怪西方和俄罗斯都开始同他对话。

但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寡头群体中的一位代表却成功地成为了国家元首,这是极具标志意义的事件。在后苏联国家早已拥有了不可忽视影响力的寡头们恐怕终将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波罗申科的当选或许是一个重要节点。

作者:方亮,俄罗斯时政问题研究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