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建国来没有打赢的两场战争

近日,美国政要频频对中国施压,强势介入南海争端,威胁中国称美国不会坐视不管。

  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西点军校28日举行的2014届毕业典礼,发表讲话声称“中国实力增长令邻国忧虑”,南海抑或其他地方,最终都会影响美国盟友,“并可能导致美国军事行动”。

  继总统奥巴马的强势表态之后,昨天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再次诬蔑指责中国,并声称美国对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不会坐视不管。

对此,中国副总参谋长王冠中中将进行了有力的驳斥,称哈格尔做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讲话,哈格尔这个讲话充满着霸权主义味道,充满着威胁和恐吓语言,充满着鼓动、怂恿亚太地区不安定因素起来闹事、挑事的言辞。

美国想要以战争介入的方式和语言吓唬中国,这对中国毫无用处,中国人民面对美国威胁恐吓,绝不畏惧,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即便某些霸权主义国家要想把战争强加到中国头上,中国人民和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绝不动摇。

中国有一句俗语“好了疮疤忘了痛”。当然,我们还可以对美国的威胁恐吓付之一笑,只是,至诚大兵我想要告诉美国政要大腕们,你们频频对中国施压恐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建议美国在以战争介入语言吓唬中国之前,最好还是先参观“复习”自己建立的那两座惧华战争纪念碑吧,特别是作为越南战争亲历者的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更应该好好“复习”两座惧华战争纪念碑,从而避免“好了疮疤忘了痛”。

尽管如今的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在中国周边四处插手,到处给美国的爪牙国家撑腰打气,借助领海争端打压恐吓中国,可是时代不同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如铁,意志似钢,全国人民和解放军决不会吞下侵害中国主权的苦果。倘若美国企图用同盟吓唬中国,企图战争介入的话,中国不吃美国这一套,中国吓唬不了,解放军更是做好了各种准备,即便美国有多套军事方案应对中国,解放军在家门口保家卫国,谁也不害怕。

记得罗援将军在一篇驳斥日美同盟吓唬中国的文章中,指出:奥巴马和安倍显然把美国想得太“举足轻重”了,忘了美国早已今非昔比。美国现在未走出经济低谷,恐怖主义的梦魇依旧缠身,中东、中亚硝烟未消,乌克兰又风云再起,美国纵有三头六臂,无奈十指摊开,岂能全力帮携它的日本小伙计。在美国林肯纪念墙旁竖立了两座纪念墙,一座是“韩战纪念墙”,一座是“越战纪念墙”,美国人自我解嘲说,这是美国建国以来,唯一没有打赢的两场战争。其实,他们心知肚明,这两场战争他们真正的对手都是中国军队。当年一贫如洗百废待兴的中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着比八国联军多出一倍的十七国联军,都毫无畏惧,现在岂能被一个比十七国联军缩水八倍的美日军事同盟所吓倒?

在罗援将军此文中,披露了大众所不知道的秘密,即美国自己竖立了两座战争纪念碑,而这纪念碑的竖立,恰好印证了美军官兵对中国军队刻骨铭心的惧怕,因为这两场战争美军所面对的真正对手,都是中国军队,美军为此两场战争都没能打赢。

鉴于美国竖立的两座战争纪念碑,是为了“永久的纪念”,是为缅怀那些“惧怕中国”而献身的美国大兵,至诚大兵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如今的美国政要大腕,千万不要太天真,以为中国能够轻易被吓唬压倒,还是敬请奥巴马和哈格尔之流,拜读罗援将军文章的同时,回顾美国为什么要竖立这两座战争纪念碑,回顾美国官兵怎样看待这两场战争所面对的真正对手中国,特别是越南战争亲历者的哈格尔先生难道真的 “好了疮疤忘了痛”?

耍嘴皮子是没用的,较量不是恐吓语言能奏效的,中国人民不怕较量。正如罗援将军所说,靠口水无济于事,反而更能激发中国人民和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唬人的把戏只对意志薄弱的人有效,但中国人民不可能吃这一套。我们绝对不会按照你们的思路被动接招。我们有多种手段、多种能力控制,我们一贯的战法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按常理出牌。你们本应该是懂的。

美国政要频频恐吓,无疑将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军人热爱和平,但绝对不惧怕威胁。我们不用你们提醒,就知道战争的残酷性。上战场流血牺牲的首先是我们军人,因此,我们比谁都酷爱和平,但我们更知道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其价值甚于个人的生命。只是,当美国妄图用霸权主义恐吓中国的时候,在复习两座惧华战争纪念碑之后,应该认真思量认真想一想,昔日的两场战争较量,是不是美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今天进入21世纪,美军官兵是否还想要以战争介入中国,再次搬起石头砸美国的脚?

美国与美军历史的教训,万万不可忘记!

作者:至诚大兵,新浪军事论坛优秀写手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