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越南为何没能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从北宋建立之前到当代,历经宋、元、明、清,超过1000年,越南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土地。中原王朝眼看着越南越来越远,并最终忘记,越南北部“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导致中原王朝接受这样一个“理性结局”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将越南纳入中原版图的成本过高——为了避免帝国的钱袋子、粮袋子被掏空,只要接受了这个局面。

 

越南是中国的近邻,但对于中国人来讲,却相当陌生。

在历史上,越南与中国(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是,要么属于中原王朝,要么相对独立。中原王朝对越南无数次征伐,均以失败告终。

中原王朝的版图,是从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逐渐向四面八方扩张、融合,最后形成了一个广袤的版图,并多次形成统一的大帝国。

越南本来也曾经在这个大帝国的版图上,但它与中原王朝融合相当艰难,格格不入。

秦汉开始,越南北部开始逐步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一直到隋唐,可以说,越南“自古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西汉、东汉的时候,越南北部属于交趾的一部分。交趾除了包括如今的越南北部之外,还包括如今广东、广西的一部分。三国时期、西晋、东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如今的越南北部,都属于上述国家的一部分。

唐朝结束,天下大乱,五代十国,中原王朝土崩瓦解,中原小国林立,越南北部也独立为一个小国。

从此之后的中原王朝,多次想把越南北部的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为此曾有频繁的征伐。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朝,即便是版图横贯欧亚大陆的元朝,都在征服越南的战争中惨败。

蒙元三征越南,全部失败。元朝有诗悲叹征战越南:“老兵饱尝征战味,听说南征愁满面”……

越南,成为元朝的噩梦。元朝瓦解之后,这个噩梦,继续萦绕在大明帝国。

是的,历史地看,最后一次将越南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机会,在明朝。

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时期,趁越南政局动荡,一度拿下越南北部,推行同化政策和暴虐的统治,最终激起越南人民的反抗。当地军队在与明军作战的过程中,得到百姓的大力支援。劳师远征的明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屡战屡败。

明朝对越南的多次征伐,具有典型意义。整个国家为了这片土地,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发现,这是一个无底洞,“有投入无产出”。

帝国控制征服一片领土,不是为了宣扬文明,而是为了攫取土地上的财富。战争,就是生意,只有收益大于成本,这个生意才值得继续做下去。最终,明朝发现,这个生意每次都亏本,只得无奈“斩仓”,对越南领土不再冀望。

一只永远不会上涨的股票,对于一个股民而言就是一个噩梦——投入多少,最终都是打了水漂。对于明朝,越南就是这样一个噩梦。数百年后,美国也在这片土地上泥足深陷,也是体验了同样的噩梦。

也就是说,从北宋建立之前到当代,历经宋、元、明、清,超过1000年,越南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土地。中原王朝眼看着越南越来越远,并最终忘记,越南北部“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导致中原王朝接受这样一个“理性结局”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将越南纳入中原版图的成本过高——为了避免帝国的钱袋子、粮袋子被掏空,只要接受了这个局面。

当然,越南可以抗拒中原的武力征服,但无法抗拒中原帝国强大的文化。直到今天,尽管越南刻意抹去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汉文化在越南的痕迹依然明显。与此类似的故事,在朝鲜半岛也曾同样上演。

作者:王海涛,媒体人。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张嵚:明朝两大领先世界的高科技军工,后来被清朝玩成啥样了?说道: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论神奇逆袭的战争,必须有明清战争,从辽东苦寒之地艰难起家的清军八旗,面对资源人口装备绝对优势的明军,竟然一步步血拼狠打,逮住机会呼啸入关,一气改朝换代。虽说也占了明末腐败内乱的便宜,但只以军事层面,着实战争奇迹。

    如此奇迹,哪怕到了清末落后挨打的年头,也常引得好些大清忠臣心向往之。21世纪初一部清末变法题材电视剧里,顽固派清朝官员与维新志士朝堂怒怼,急眼了就把这光辉岁月搬出来撑场,直接摆出造型一声怒吼:想当年我大清弓马骑射得天下。

    但只以这句话说:敢说这话的清末顽固派,不但看世界的眼光无比封闭,历史知识,也简直拙劣到对不起祖宗。清军战胜明军,何止靠了凶悍武勇的弓马骑射,却更有后来居上的军工科技:清军精锐八旗的武器生产研发水平,从努尔哈赤扯旗建立后金起,就是越打越突飞猛进,这才有了横扫天下的强大杀伤力。只靠弓马骑射,没出辽东就得妥妥被揍翻。

    比如明军两件曾经长期引以为傲,且多次战场扬威的强大武器,在漫长的明清战争里,竟然都被清王朝强力逆袭,反过手来狠砸明军。其中一件把明军砸到痛的,正是火炮。
    一:白送大礼的明朝火炮

    明朝三个世纪的战争史上,火炮,曾是明军一只硬拳头:中央有兵仗局和军器局,生产研发实力长期强,火炮产品一代代升级,上了战场就显威风。比如万历朝鲜战争时期,拉到朝鲜狂揍倭寇,杀出史料里震撼大场面:响振天地、山岳皆动,大野晦冥,烟焰涨天。

    但是,自从万历年间起,明朝一个大毛病发作后,这个强硬拳头,却是突然歇菜了:懒政。

    自从万历年间起,大明王朝从君到臣,除了互怼掐架,基本就是正事不干。原本机器一般隆隆运转的大明火器生产研发,也就跟着瘫。以明朝好些大臣奏折的说法,新造的火炮,造起来就是磨洋工,一开火就常炸膛。拉上战场显身手?基本就是坑。

    于是,自从努清太祖尔哈赤在辽东高调扯起“后金”大旗,与明军展开血拼后,明军就“坑”了,血拼了几年后,辽东就丢的差不多了。还好大明朝醒的快,火器生产也重新正轨,更大量引进学习欧洲红衣大炮,几次关键战役显身手,连努尔哈赤也被击伤。到了崇祯初年,更是取得关键突破,登州的明军火器基地,已经掌握钢管冷却技术,可以生产升级的红衣大炮。

    但就当明朝这个拳头再度攥紧,眼看就要打出关键一击时,给未来大清朝“送礼”的人来了: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四年(1631),明朝苦心打造的登州火器基地横遭兵变,一场“登莱军变”大乱,导致登莱军带着先进火炮投奔后金皇太极,闻讯气坏的崇祯皇帝,逮不到登莱叛军,就把登莱巡抚孙元化杀了泄愤。这下可犯了大傻:这位孙元化大人,身为明末头号军火研发专家,之前明军的火炮开发更全由他主持。脑子里装满了明朝火炮发展大计,这下一刀全杀干净。

    后金(清朝)这边呢?虽说是打包收礼。但自从努尔哈赤扯旗起兵后,后金(清朝)最不惜血本的,恰恰正是这事,到了皇太极时代,更不停悬赏鼓励,登莱兵叛变前,八旗的工匠们,就已研发出自家雏形红衣大炮,且立刻批量生产,火速投入大凌河之战。虽说技术还有欠缺,但高效率的火炮研发生产平台,早已搭建完毕。

    这般好平台,就好比好种子遇上肥沃土壤。登莱叛军来投奔后,带来的新型火器和技术工匠,清军的火炮技术和生产规模,立刻爆表增长,待到崇祯晚期明清松锦大战后,清军更已拥有了数百门红衣大炮的规模。以明末辽东巡抚黎玉田的悲愤:酋(清军)铸百炮而有余,我(明军)铸十炮而无力。铸炮造药十倍于我之神器也。

    正是凭着这多年苦心经营的火炮实力,清军在崇祯皇帝上吊后,才能以绝对优势的火力,将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地方军队尽数击败,几场事关改朝换代的关键战役,比如昆山战役潼关战役磨盘山战役,都是关键时刻凶狠轰炸定胜局。几款立大功的火炮,更被清王朝授予了“大将军”封号,自从清朝开国后,就一直当宝贝一样供着。

    可等到鸦片战争打响,洋枪洋炮的英军红着眼杀来,清军再堆出火炮救场,却是体无完肤:鸦片战争期间清军紧急铸造的重炮,杀伤力竟连明末时的同款都不如,好些仓库里放了上百年的古董火炮,都要拉到战场上救急,可被英军近代火炮一顿轰,什么急都救不了。

    这落后挨打的场面,后人常说是闭关锁国的后果,但鸦片战争战场上,让英军笑掉牙的清军火炮,却更证明了另一个硬道理:只知道把老祖宗的宝贝供起来,却不懂老祖宗的学习精神,最后的后果,和闭关锁国一样悲剧。

    和火炮一样,见证了清军当年军工科技逆袭的业绩,却最终成了悲剧的,还有另一样“大杀器”:战船。
    二:自废武功的明清战船

    比起震撼沙场的明朝火炮,大明王朝更有国际影响力的军工科技,当属造船。在明亡清兴年间,明朝海洋战船的军工技术,也再度完美突破,一款新型战船,以其强大火力和机动力,多次出尽风头——鸟船。

    比起明朝传统的福船广船来,鸟船更堪称当时东西方造船技术的完美融合:有当时欧洲战舰的夹板设计,体魄更十分巨大,通常有十多丈长,最生猛的类型,更载有重型火炮二十多门福建广东的沿海重要港口,常见这款战舰巡航。荷兰人绘制的《福州城图》上,就有鸟船的威武风貌。

    到了明亡清兴的烽火年代,面对凶悍南下的清军八旗精锐,别看南明军队陆战总吃血亏,但只要清军敢下海,基本就是给明军鸟船送肉。特别是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在父亲都窝囊投降后,毅然扯起“杀父救国”旗帜,扛起南明永历王朝大业,其麾下装备精良的鸟船,更不停给清军奉送噩梦。

    而在郑成功北伐南京功亏一篑后,凭着残兵败将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在台湾岛上延续了南明政权法统,是为“明郑”政权,不断改进的“鸟船”,更成了明郑海军称雄东亚海洋的利器,经常逮住清军水师狠打。清朝顺治至康熙期间,清军水师只要看到鸟船,一度连开火都不敢,直接杨帆逃跑。

    但是,在惨遭了明郑水师多次痛打后,越打越长记性的清王朝,终于逐渐掌握了鸟船的技术。接着就发挥出自家优势:军工潜力。

    明郑政权依托在台湾岛上,当时各种资源十分稀少,鸟船需要的木材等原材料,更需要从浙江台州和闽北山区采伐,退守台湾之后,内地原材料指望不上,只能从东南亚高价进口。造船成本两年飙升。造船拿手的明郑政权,后来却是鸟船打沉一艘少一艘,越发造不起。

    但是清王朝这边,却是可劲造,毕竟手握整个东南海岸线,各种资源都是巨大优势,从顺治年间起,清王朝就在江南加征钱粮,专用造船花费,江苏浙江福建全有大型船厂,全国最优秀的造船工匠云集东南,造船数量更突飞猛进。当明郑政权维持现有舰队都吃力时,凭着倾国之力,清军舰队的规模很快反超。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当清王朝终于发动规模空前的渡海征台战役时,曾经只擅长弓马骑射的清军,却已有了五十六艘巨型鸟船的规模,外加大小战舰数百艘。面对长期称霸海洋的明郑舰队,战斗力和装备都已是绝对优势。出手就在澎湖一阵猛打,给了明郑舰队一次毁灭打击,继而毫无悬念登陆台湾岛,以明王朝曾擅长的海战模式,砍下了最后一面明王朝的旗帜。

    而如果只以清朝收复台湾早期的状况说,拥有这样一支强大舰队的清王朝,是无可争议的当时东亚海洋最强力量。中国也因此迎来了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佳历史契机。然而令历史瞠目结舌的是,清王朝却随后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昔日不惜血本打造的强大舰队,尤其是海战里予取予求的巨无霸鸟船,一概改装毁弃,一支规模空前的强大舰队,就这样自废武功。

    而这以后的清王朝,闭关锁国空前森严,海军也越发寒碜,清朝中期的沿海水师,平日里连鸦片走私船都逮不住。也就顺理成章,在鸦片战争里被英国舰队轻松吊打。不懂得顺应历史潮流,融入航海时代,就算曾经拥有强大舰队,也终于难逃落后挨打。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