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一个月之久的印度大选终于落下帷幕,人民党候选人莫迪已经宣布了自己的胜利,连续执政十年的国大党宣布接受败选的结果,同时表示会扮演好反对党的角色。这次大选人民党获得绝对多数,近三十年来首次有单一政党赢得如此彻底,同时也将执政半个多世纪的国大党赶下了神坛。更具有革命意味的是,一个茶商之子逆袭拉胡尔·甘地,结束了尼赫鲁-甘地王朝在印度的长期执政地位。莫迪的胜利,可以说是印度新一代选民对世袭政治的一次反叛,但要清除印度政治的世袭纽带,一次两次大选难有根本改观。
人民党的胜利被认为是莫迪个人的胜利,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十几年中,莫迪将该邦打造为印度的“广东”,在行政效率低下的印度打造了一个发展型政府。莫迪胜选之后在推特上以印地语写道:好日子再次来临。大选正值印度经济增长率下滑、通胀高企,选民对国大党的无为以及补贴经济学感到厌倦,即便国大党候选人贿选买票也没有扭转民心。有些选民即便拿到了贿赂,还是将票投给了莫迪。就像林肯所说的,民众的情感能够重塑政府,而莫迪的完胜正是民心转向的征兆。
人民党与国大党在经济政策上大有区别,莫迪倡导市场化,提高经济效率;而拉胡尔及其国大党则大打补贴牌,经济危机期间向民众提供了食品、能源等各种补贴,但是最终的结果是物价不断上涨,民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曼莫汉·辛格在第二个任期中,几乎没有真正推进改革,而他本人却是印度上个世纪90年代改革的旗手。有人说这与辛格已经年迈有关,还有人认为在索尼娅·甘地和拉胡尔·甘地母子的掌控之下,辛格难有作为。
在大选之前,有关未来印度经济改革方向就有争论,著名经济学家阿蒂玛·森更强调公平,赞成国大党的分配政策,另外一位经济学家巴格瓦蒂则更看重市场和效率,欣赏莫迪在古吉拉特邦进行的改革。2014年的大选不仅是莫迪与拉胡尔之间的PK,也是印度未来经济增长道路的抉择,选民最终选择了效率。印度还处于中低收入阶段,需要经济增长来减少贫困,而减贫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领域。印度18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总人口的40%,这是个朝气蓬勃的国家,同时也是年轻冲动的国家,比如给这些年轻人提供足够多的岗位,才能获得人口红利。
莫迪当选可能意味着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回归到“常规”道路,将印度变成一个更大的古吉拉特邦。目前的印度经济是广大的农村与少数与国际接轨的IT经济中心的混搭,新兴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数量有限。劳动密集型经济更适合印度的国情,而如何让几亿人口进入市场,的确是个巨大的挑战。对于一个落后国家而言,市场为穷人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渠道。印度底层民众没有厕所,没有身份证,没有银行卡,如此落后的“基础设施”让底层民众隔绝于市场。
对于印度经济而言,莫迪是个不错的选择。需要看到,在一个联邦制的巨型国家中,中央政府的权威终归是有限的,莫迪要将古吉拉特邦的经验推广到全国,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而印度的地方政治不仅碎片化,而且深受世袭政治影响。莫迪承诺要打造一个高效干净的政府,即便是口号,也得到了印度民众的支持。
当选之后的莫迪会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贺电以及赴美的签证,2002年古吉拉特邦骚乱期间,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遭到批判,美国政府因此拒绝莫迪赴美。人民党一直带有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色彩,对外政策比较强硬,1998年人民党总理瓦杰帕伊宣布进行核试验。《金融时报》评论员戴维·皮林担心莫迪可能是印度的安倍,力推经济同时又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诉求。莫迪的当选成为地区局势的一大变数,尤其是在东亚和中亚地缘政治处于剧变时期。 孙兴杰(学者)
(原标题:从印度大选 看民心转向)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