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工作已成为悬在腐败分子头上的利剑,它还应成为反腐治本的中坚,成为让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制度铁笼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人民日报》报道,为实现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中央纪委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有关党内法规。随着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陆续出台,反腐败体制机制将日臻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将会迎来质的提升。
加快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主要任务之一。截至去年底,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外派驻的51个纪检组,分布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4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等。但在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如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还没有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中纪委着手起草制定有关党内法规,实现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将弥补对中央一级党政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的“缺位”。这是我国纪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的重要信号之一。
6月底,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落马”,成为中国2014年上半年反腐的重要成果。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几乎在对徐才厚做出处置决定的同时,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作为反腐工作总纲领,为新一轮纪检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是反腐制度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纪委12日发布消息,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韩先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韩先聪是今年落马的第16名省部级官员,也是十八大以来第34名被调查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在韩先聪之前,今年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有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山西省副省长杜善学、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等。除了“老虎”,被打的“苍蝇”更多,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对6万多人施以党纪政纪处分,比上年同期增长三成多。在持续不断的反腐风暴中,不少官员头天还在电视上高谈阔论,次日就以贪官的面目出现在中纪委的通告里。反腐不留死角,不断更新的反腐战果向社会表明,不论谁搞腐败,都会被一查到底、无处藏身。力度空前的反腐大快人心,但公众也担心,如果不能建立一套有效的反腐机制,只治标不治本,就算消灭所有当下的贪官,但倒了一批还会再来一批。
早在2013年初,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就明确表示,反腐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近期,中央在纪检体制改革方面发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这表明反腐工作在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治标之后,正在稳步进入治本阶段。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过,以及中纪委向中央一级党政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等政策信号的发出,表明近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反腐经验正在固化下来,反腐正走向治本、走向制度化。实施方案明确表示,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这意味着腐败案件“一案双查”将成常态,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除了查处具体涉案人员,还要倒查追究主要领导班子和领导的责任。实施方案还明确落实了“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等原则,这将有助于加强纪委监督职能,破解纪委难于监督同级党委的难题。
在过去一年里,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对自身的整合力度空前,目前中央纪委监察部下辖的纪检监察室从原来的8个增加到了12个。中央纪委今年明确提出纪委书记一律不再分管所在单位其他业务工作,以避免纪委书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所造成的执纪尴尬。中纪委对自身的改革,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和力量聚集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上。同时,中纪委的内部改革也成为中国反腐走向治本的重要保障。纪检监察工作已成为悬在腐败分子头上的利剑,它还应成为反腐治本的中坚,成为让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制度铁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