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领导干部公款旅游“踩刹车” 要打组合拳

作者:夏阳

青海省纪委再次对近期查处的9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一起为海东市平安县水利局水保站站长祁莲芝公款旅游问题。2013年1月21日,祁莲芝以个人名义虚开人工工资发票,从青海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平安县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中套取工程款8.56万元,用于水保站及水利局干部9人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支出。(5月19日  网易)

此次平安县水利局水保站站长祁莲芝用公款旅游,只是一些党政机关公款旅游乱象的缩影。近年来,虽然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公款旅游,但并未对各级官员产生足够的威慑力,在一些党政机关中公款旅游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官员们无视中央的三令五申,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另一方面也在于一些规定并未“动真格”。法律法规不动真格,地方政府又和稀泥,公款旅游久病难治,也就成了可以想见的事情。

公款旅游不仅引发公众普遍不满,甚至也伤害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权威。如何才能给公款旅游“降温”,遏制“只见油门不见刹车”的现状呢?笔者认为还得用好组合拳,才能打到公款旅游的七寸上。

要加强行政问责,让官员们不敢用公款旅游。处理公款旅游的官员,“短斤少两”,“大打折扣”,上演如“山东滨州市工商局局长邵立勇因公款旅游,免职后又担任威海市工商局负责人”之类的闹剧。必须要打痛公款旅游者的板子,摘掉官帽子。如果连自己一双腿都管不住,摘了他官帽不过分。处理几个这样的人,也就没人敢乱花公家的钱了——乱用公款满世界的跑固然诱人,但如果代价是其官帽,估计没人“换”。

要扎紧钱袋子,让官员们没钱公款旅游。从长远说,根治“公款旅游”顽症,最为可靠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抓紧财政的“钱袋子”。这就需要加快公共财政改革,通过刚性的约束倒逼预算、决算的彻底公开,以此加强对公共财政的监督和约束。试想一下,如果扎紧了钱袋子,财政资金监管到位,他能套取9万余元来旅游吗?

只要用好了组合拳,公款旅游自然会“踩刹车”,就不会如此泛滥。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