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称为具有“首吃螃蟹”意义的广州网上晒三公经费,让人一不小心看到了三公之外的第四公,竟然是只肥美无比的螃蟹。媒体发现,仅花都区今年的会议费预算就高达2850万元,有政协委员质疑,如果按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每天的会议费就超过了11万元,这到底要开多少会?这会到底得有多豪华?
广州将三公经费拿出来晒,显然是对最敏感的三公开支,在数字的漂亮上觉得心里有底的。此前,广州曾对外公布称,2014年的三公经费规划,将比上年压减5881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压减2200万元。
但是,这个“鼓舞人心”的漂亮数字背后,潜藏着的是一只硕大的螃蟹。记者发现,广州市本级各部门今年会议费预算总额巨大,相当于三公经费的将近一半。
明里晒的是三公,暗中修的是旁道。这样的预算草案能够在两会上通过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它一方面表明,花惯了、爽惯了的职能部门,是藏不住“寂寞”之心、耐不住清闲之手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堤内损失堤外补。三菜变成四菜,单独端哪个盘子,看上去都不多,实在耍的是权力的心眼。另一方面表明,监管对于明显猫腻的数字游戏装聋作哑,已经到了形同虚设的地步。
敢将这样的数字游戏拿出来曝晒的预算,是对中央三令五申控制三公消费、切实改进会风的蓄意戏弄,也暴露了“首吃螃蟹”只不过是正风肃纪的大背景下无奈被动、却又想沽名钓誉的惺惺作态,人们在这场数字游戏中,感受不到权力对于党纪和民意应有的基本诚意。
全市三公经费比去年压减的5881万元,在花都区2850万元的会议费预算面前是苍白的,也是滑稽的。面对各路质疑,花都区解释称,原因是“对会议费预算编制口径理解不统一,将部分培训费列入了会议费预算”。事实上,这样的解释只能糊弄对政策法规不明事里的部分民众。根据《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会议费与培训费分属不同科目,真有这种现象发生,要么是有意混淆概念,要么监管无比混乱。
广州晒三公,晒出弄巧成拙的尴尬,不是民众与权力一定要扭着干,而是权力与民众在躲猫猫。这种尴尬,看上去是权力“技术作假”造成的,不如说是监管部门装聋作哑默许的。广州本级41个政府部门会议费预算相当于三公经费的近半,其中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增长了4倍多,外事办增长了1.1倍,公安局、教育局等5个部门预算超过千万,按照监管程序,这些经费突破标准,必须向人大报告,经人大批准。然而这些部门的法规意识去哪儿了?监管审计的眼睛又去哪儿了?
每一个上有政策的下对之策,都不是来自执行政策的职能部门脑袋比别人聪明,而是包括监管在内的权力的抱团抵抗。权力消费的是公款,其实消费的是公信,消费的是民心。广州晒三公经费,民众吐槽其中的会议费,用意不只在会议的多少,而在对待禁令和民意的花腔。人们在一减一多的数字游戏中,既没看到花费的诚意,也看不到监管的诚意。
人们在这些会议费还没花费的时候就断定有猫腻、推测有腐败,是觉得,公开的数字背后都耍这样的花腔,那么,花钱的时候,权力就没有什么花腔不敢耍了。况且这还是被誉为“大胆吃螃蟹”的透明之举、“进步”之举。
广州这螃蟹,还真是一只足够肥美的螃蟹。仅花都区这一只,就够他们一年有得吃了。
作者:刘雪松 钱江晚报记者、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