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举报人反映,山东无棣县交通运输局7个多月时间里在举报人处公款吃喝接待超过15万元,并且为了能够冲账报销,该局要求将发票开成绿化工程款、宣传费、办公用品、办公耗材等项目。(《新华网》,3月25日)
公款吃喝早为公众所深恶痛绝,虽然在中央下 “八项规定”这一剂猛药之后,公款吃喝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到了遏制,但在一些地方仍属顽疾。先是有的地方和部分官员将战场转移到更加隐蔽的消费场所,顿时各种会所、农家乐生意火爆;尔后又绞尽脑汁在报销名目上“下功夫”,而最让人无奈的是即便是用这种拙劣的办法也往往能“瞒天过海”,公款吃喝者依旧逍遥。
以阳光为药,治腐败之病。和治理其他腐败现象一样,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强调监督的力量,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出了各种用得上、用得好的监督方式。这些探索在很大程度上对治理公款吃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近几年各地多发的一系列“窝案”,大案看,我们对监督的力量估计过高,或者更确切的说我们没有真正发挥好监督的作用。怎样才能真正地释放监督的能量,把“阳光”引入到治理公款吃喝上来?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能使各种公务报销公开化、透明化的规章制度,让“舌尖上的腐败”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要严格审批报销项目,防止利用发票漏洞“漂白”灰色项目,建立并强化审批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连带制度,坚决斩杀各种报销潜规则。
打蛇打七寸,治病治病根。要治理公款吃喝就要找到根源,从源头治理。公款吃喝的根源是什么?只要理性思考一番就不难发现,无非就是一个“权”字。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权力本质上讲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从资源分配的角度讲,权力可以决定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正是后一个原因事实使得权力成为了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成为公款吃喝等腐败现象的温床。如果从人性恶的角度出发,当一个人随便伸手便能拿到好东西,就可以好吃好喝,同时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管,那么他伸手“偷吃”的几率必然会成几何级增长。所以,只有约束官员手中的权力才能从根源上斩断公款吃喝等腐败现象,才能真正刺中其命门。具体讲,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用民主限制权力在恶的方面肆意发作;另一方要积极运用 “第三方”对权力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的方式给权力的使用戴上“紧箍咒”,让权力的行使者对权力心存敬畏,对权力的使用慎之又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公款吃喝等腐败顽疾需要下猛药,但更需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毕竟我们需要的不是强压之下的一时风平浪静,而是实实在在的、长久的风清气正。
(文/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