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分省份2014年度预算和“三公”信息正陆续披露,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也将在近期拉开大幕。今年是我国大规模公开预、决算信息的第六个年头,公开信息正日趋细化,公开部门也覆盖了更多级别的政府部门,但预、决算和“三公”公开还存在部分数据口径模糊、查询信息如大海捞针、沟通欠畅通、公开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此外,因内容偏于专业,很多普通民众对于密密麻麻的预算信息往往一头雾水。(新华网 3月24日)
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本是构建透明政府、顺应民意、百姓喜闻乐见之事,然缘何引发社会各界议论、甚至引起民怨?因为老百姓看不明白、看不懂这本“国家账本”。
目前“国家账本”信息公开存在不少问题,如支出细节不清楚、信息查询难、缺乏沟通机制等,这些问题这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隐瞒”?如果是“无心之失”,那可以通过增加背景解释、统一栏目公布预算信息等一系列方法来弥补“失误”;但是如果是“有意隐瞒”,则需我们深思:既是“国家账本”那便应国人都能看懂,又为何要“隐瞒”?是否因为牵扯到某些利益?
专业人士可凭借自身学识研究透彻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账本”,那普通百姓又该如何看懂呢?在有关专家教大家如何看的同时,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更主动“作为”,解决信息公开中的问题,使这些账本“雅俗共赏”呢?
要将预、决算信息公开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对政府预决算、“三公”经费的公开时间、格式、程序、方式、监督等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其次要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内容外,预决算应全部公开;此外要扩大公开范围,除涉密部门外,其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均应公开预决算,特别是老百姓接触最广的基层,要让所有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读懂这本“国家账本”。
(文/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