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纪委书记“空降”模式增添反腐活力

作为党内的纪律监察机构,中央纪委以降的各级纪委都肩负着监督党员维护党纪的职责。中青舆情监测室根据官方公开信息,对此进行了梳理分析后发现,与前一任省级纪委书记相比,现任省级纪委书记有更多的人具有组织人事系统和政法系统的工作经历。异地调任或中央空降任职的省级纪委书记的比例,也从前一任的38.7%,上升至现任的64.5%。(人民网 2014年3月13日)

时下反腐败工作,尽管各项反腐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文件也在不断丰富健全,反腐舆论更是形成了人人喊打的有利态势。但有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即中纪委的足迹到哪里,哪里的反腐工作就会出现势如破竹的态势;凡中纪委下地方办案,贪官都闻之胆震心惊。反观有些地方纪委,相比之下却似乎有“力度疲弱”的问题。一般来说,地方纪委书记是地方党委核心班子中的一员,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长了,关系网也不免逐渐形成,加之抵御不住某些腐败、习惯势力的影响,个别纪委书记甚至蜕变成腐败的保护伞。比如,被称为“中国纪委书记第一贪”的曾锦春曾连续担任郴州市纪委书记达11年之久。

与其他绝大部分职位不同的是,纪委书记的定位是“治官之官”,而非“治民之官”。“治民之官”需要对当地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责任、情感,而“治官之官”也许恰好相反。“不太需要考虑人情,人际关系简单,监督更易客观公正”,对于“空降”省纪委书记的优点,这是常被提起的一点。另一方面,纪委书记异地调任,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防止他们自己的腐败,加大他们违规的成本。

习惯势力的可怕,在于一张“人情网”让人们看问题的眼光迟钝了,辨别是非的标准模糊了,处理问题自然也犹豫不决起来。可见,环境使人变“油”变“滑”不是没道理。“空降”的纪委书记们,将较少受到“关系网”的束缚,能保持较为超脱的态度和一往无前的斗志。时下以反腐倡廉加强监督为己任的纪委官员正需要这种斗志。

省纪委书记“空降”,有利于摆脱“关系网”“人情风”的困扰,减少顾虑,迅速发现当地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人们有理由期待省纪委书记“空降”模式给反腐倡廉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文/阳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