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想办小企业的人挺多,如果能减少行政审批,那俺们就受益了。”来自安徽淮南潘集区古沟回族乡太平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琴是当地有名的养牛“女状元”。在全国“两会”期间,她最关注的是“行政审批”,她说,为了办养殖场光审批办证就跑了市区乡三级政府的税务、工商、农委、防疫、政务中心等五个部门。(据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
养牛“女状元”的审批经历,应该是很多企业家的真实写照;养牛“女状元”的最关注,更是所有人的所期所盼。一纸审批让人跑断腿、磨破嘴,根源在于“看得见的手”管得太多,“看不见的手”残废了。行政审批问题成为“沉疴顽疾”。
值得欣喜的是,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建立权力清单,势必将再取消或减少一批又一批不合理的、过时的审批项目。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对于地方政府和部门而言,必须认识到“闯向改革‘深水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敢于、善于真刀真枪砍减行政审批。
砍减行政审批要有决心和勇气。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的体现,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通过审批来实现管理。砍减行政审批就意味着削权,是“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对于迷恋权力的人而言,这无疑是束缚了玩弄权力的臂膀,减少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掀翻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导致在取消、减少、下放行政审批权时,阻力重重,表现为“雷声大雨点小”,迟迟见不到行动,或者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项目,需要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勇气。
砍减行政审批要减在“要害”上。去年以来,中央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第一刀就是砍向发改委,并多次砍减中央部门行政审批权,释放出率先垂范的积极信号。地方政府和部门应该跟着中央的脚步和节奏,减在“要害”上,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切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砍减行政审批项目时,减少那些早已过时的、处于权力边缘的项目,以致于减少数量不少,但效果不好。
砍减行政审批并不是减责。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部门更要积极主动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加强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切实做到放、管结合,防止一放了之,真正走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怪圈,防止改革遭遇阻力而走回头路
简政放权,砍减行政审批项目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相信,只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一定能趟过改革的深水区。
(文/刘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