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糊:贪腐的根源在于权利纠结

中央首轮巡视的10个巡视点,9个被发现腐败问题。

二轮巡视目前晒出“问题清单”的6个巡视点,5个查出了腐败问题。(新华网)

中央巡检密度增大,彰显了政府打非纠错的决心;各种问题不断暴露,也表明巡察成果收到一定实效。然而我们梳理两轮巡视的“问题清单”,就会发现,腐败现象依然是高频问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公款、暗箱操作……等等情况普遍存在。不仅如此,通过亲戚朋友插手土地、矿山等工程建设项目和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管理领域,放松对某些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管力度,降低监管标准等现象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不仅要问:在中央反腐力度持续高压下,为何贪腐现象依旧严重?

把脉问诊,导致这种情况的问题很多。一方面政府某些涉及公共资源和经济财政领域的部门实权过大,对市场、企业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出现贪腐的几率较高;另一方面部分部门负责人通过打擦边球,找制度、规定的漏洞、找他人代理的方式进行贪腐,而政府则没有相应的规定进行处理,监管难度依然很大。而归根结底,政府的权和企业、个人的利联系过于紧密,是导致贪腐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让贪腐“一个巴掌拍不响”。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产生“利益”的过程中会受到政府部门“权力”的制约。企业为了获取更大利益,会通过转出一部分利益的方式寻求政府放松对其的监管,从而弃小利,获实权,得大利;而政府官员也通过“高抬贵手”得到了实益,如此“双赢”的情形,势必会造成官商勾结,狼狈为奸的情况。贪腐问题,官员固然责无旁贷,但是政府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对官员进行约束和惩治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没有企业和个人为了利益“主动出击”,官员贪腐的几率势必也会大幅减少。

简政放权,让腐败无根可依。简政放权,一方面改善了政府人员超编,机构臃肿的问题,削减了政府运行成本,减轻社会负担,提高了行政效率;一方面可以有效刺激民间投资的潜力和全社会的活力、创造力,释放制度红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关乎经济运行的权力越大,腐败的隐患也就越大。政府越少参与经济活动,越少影响市场走向,和企业在利益上的联系越少,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靠自身的实力发展,凭本事说话,自然发生贪污腐败的情况就会越少。

完善官员政绩考核,消灭“另类贪腐”。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其本身别没有收受贿赂,但是,为了追求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获取更高的税收,往往便会对一些企业的行为网开一面。或者对部分企业通过一些国家不允许的方式获取利益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降低对行业的监管要求、执行标准,使地方企业更具有竞争力,或者不顾政府自身实力,大肆修建、翻新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从而推动地方发展、经济繁荣……这种罔顾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通过牺牲其他领域的利益,一味追求地方和经济发展,而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个人利益“铺路”的“另类贪腐”行为必须靠政府完善法律法规和对官员的政绩考核方式而加以根除。

贪腐,并非单纯是官员的问题。政府应当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找准问题的关键,将权力与利益剥离开来,从根本上解决贪污腐败的沉屙痼疾。

作者:胡糊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