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网站消息称,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党政主要领导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日前,山西省出台《关于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部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着力给党政主要领导行使权力套上一个“制度的笼子”。(新华网 2月10日)
之前,中纪委就提出了“开箱晒权”的构想,决心要将“一把手”的特权彻底关进制度的笼子。近期,山西省就出台了《关于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部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规定明确了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下列工作:干部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物资采购等内容。此前广东、辽宁、安徽、云南、重庆等多个省份及市县都做过类似尝试,由此可见,对“一把手”分权将成为权力运行机制的趋势。
长期以来,“一把手”作为地方或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因权力太大而出现不少问题。从近期落马的官员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主要领导,据中纪委统计,前几年在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所有受纪律处分的干部中,一把手的比例占总数的1/3以上。在十八大落马后的18位省部级高官中,就有9位都曾是地方或单位的一把手。一把手屡触高压线,不仅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更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人民论坛杂志曾针对官场岗位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为重要岗位的“一把手”是社会中的高风险岗位。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违规用人,借人事变动、提拔干部之机买官卖官、索贿受贿;二是违规用权,利用手中的资金拨付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收受贿赂,谋取私利。三是违规收受礼金,利用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大肆收受管理对象的红包、消费券等。
“一把手”的表面确实风光,不仅权利集中,而且带着“总管”金牌,赢百人掌声,受千人“膜拜”。也许,很多外行很羡慕“一把手”这样的岗位,认为那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但却不知权利大小和风险系数的联系是那样紧密。记得周立波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关键岗位的把手就像一个拥有大堆馒头的饿汉,你要他守着,但是却不能让他吃,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权力过度集中、监督主体缺失和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才导致“一把手”监督困难、监管缺失,所以,加强对“一把手”的全方位监管已成了当务之急。
由此,笔者认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管重在逗硬,贵在落实。首先要严把入口,选好配强一把手,从源头上保证主要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其次要积极创新监管模式,运用岗位风险排查及防控体系建设、进社区进家庭、德的反向测评等方式对一把手进行正、侧、背面的全方位监督;出台科学、严密配套制度,严格约束一把手,将特权关进制度的牢笼,扎紧规定的篱笆,拧紧制度的螺丝,让一把手的用人权、决策权、财经权和管理权真正在阳光下运行。(雨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