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小舟
据新华社电 8日上午,一名爆料人再次反映辽宁大学党委书记程伟办公室及车辆涉嫌超标等更多细节:包括三处合计总面积429平方米办公室具体所在地,使用车辆从奥迪换成了2.5升排量的别克车。同时,新提出了土地出让和学生公寓整体出售涉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辽宁大学表示爆料内容不属实,无具体回应。(新华网 1月9日)
高校本是人们心中圣洁的象牙塔,无论外界怎样纷纷扰扰,高校都应该是一片充盈着书卷气的世外桃源。然而,近来高校腐败事件频发,一个个的校园高官被拉下马,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绵阳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苏智先,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安小予,四川理工学院院长曾黄麟等多名高校干部先后被查,这些高校腐败和作风不正案严重影响了高校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影响高校的改革发展,而且严重损害教育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及引领作用,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
高校腐败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高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权力越来越大。随着我国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在招生录取、经费使用、机构设置、建设项目安排、设备物资采购、干部聘任和奖金分配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并且难受限制,由此滋生出的肆意腐败便层出不穷。其次是由于各方面监督的缺位。当高校领导身兼教育家、企业法人、行政领导这三个身份而又缺乏有效监督时,腐败就有了肥厚的生存土壤和成长空间。长久以来,各方面对于高校领导的监督往往是鞭长莫及、形同虚设。高校内部的纪检监察部门无法监督自己的党政领导,也不会揭自己的伤疤;同时纪检部门更多瞄准的是官场上的“老虎”,对于高校里的“老虎”很少能关注到,往往是在“东窗事发”之后才介入调查,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半拍”。另外,大学的体制问题也是高校腐败频发的原因。很长时间以来“学术行政化,高校衙门化”,行政凌驾于学术、教学之上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官本位”盛行于校园,“学者争相入仕”,这些都必然会把铜臭气带入校园。
如果越来越多的高校沦为腐败“衙门”,必然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可怕的后果。因此,下大力气防范整治高校腐败和不正之风势在必行。把高校领导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根本之法,真正建立制约校领导权力,促进民主管理的学校管理制度,解决校领导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师生无法监督、无从监督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高校内外部监督体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引进第三方监督机制,让高校接受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要在高校大力倡导教书育人的基本理念,建立为人师表、尊崇学术的校园氛围,还原书声琅琅、纯洁美好的校园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