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王光华
九江日报 特约记者 陈雅
王光华是九江县年龄最大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在城门中心卫生院一干就是34个春秋。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基层卫生事业,献给了病人。“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即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诠释。
医院发展的领跑者
昔日的九江县城门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只有300多平方米,房屋破旧不堪,医疗设备只有“老三件”,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卫生院处于人心浮动、入不敷出的窘境。1997年,39岁的王光华担任城门中心卫生院院长,面对一个脏、乱、差的烂摊子,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全院职工用最短的时间让卫生院重新焕发生机。
他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通过向上争取一些、自己筹措一些资金的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80余万元,重建了门诊大楼、职工宿舍,硬化了院内道路。可正当医院有所起色的时候,2005年地震又将医院的房屋全部损毁。他毫不气馁,又积极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先后争取资金180万元、自筹资金80万元,建设了综合大楼、医技楼、计免门诊楼,现在卫生院业务用房就达到3000余平方米。同时,为提高卫生院服务能力及水平,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配备医疗设备,卫生院先后配备了X光机、心电监护仪、B超机、生化分析仪、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并对急诊室、产科、供应室、手术室等重点科室进行了重点配备。现如今,走进城门中心卫生院,看到是宽敞明亮的门诊住院大楼、绿树成荫的道路、郁郁葱葱的花园。由于硬件完善、软件完美,2012年,该院门诊住院病人达3.5万余人次,医疗业务量与1997年相比增长了近20倍。
卫生改革的佼佼者
卫生院的环境和功能明显改善后,2001年,他在城门乡率先实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以村委会为依托,建设规范化村卫生所,乡村医生集中办公,实行村办乡管,很好地规范了乡村医生行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为了有效降低老百姓的看病费用,他加强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实行路径管理,很好地规范了诊疗行为,病人就诊费用明显下降。特别是从2010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后,他不断加大了基药的配备比例,2012年基药比例达到95.3%,门诊平均费用由过去的45元下降到13元,住院费用由1100元下降到650元。老百姓花最少的钱享受到了最满意的健康服务。
百姓贴心的好医生
在城门乡,一些人不认识书记、乡长,但很少人不认识王光华院长。城门乡金兰村12组的农民黄汉炳,夫妻俩都是残疾人,生育一个儿子,家庭非常贫困。王光华得知这一情况后,每年逢年过节都要给他送上一些米、油等生活必需品,黄汉炳一家平时有什么病痛来到医院,王光华总是亲自诊断,尽可能地减免费用。黄汉炳夫妻俩逢人便说:“这么多年感谢王院长对我们一家人的帮助,他真是个好人呀!”
因为医术佳、口碑好,上级多次想把王光华调到县级医院工作,听说王院长要走了,周围的村民纷纷跑来问:“王院长,听说你要走了,是真的吗,我们舍不得你啊。”经过一番思考后,王光华放弃了到县城医院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继续留在城门乡卫生院工作。他说:“我在这里生活了55年,在医院工作了34年,我舍不下这里的一草一木,更舍不下这里的乡亲乡情。”
王光华心里装着群众,领导心里也有王光华——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县、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卫生院长”。9月28日至29日,在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上,王光华荣获“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称号。城门乡中心卫生院也连续13年被乡政府授予“社会服务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县卫生局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计划免疫工作先进单位”。